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10年资料回顾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长期随访结果发现,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方法可致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障碍,另外回肠位置较高,必须有较长的系膜方可使膀胱位于盆腔且与尿道吻合处的张力不致过高。而乙状结肠位置靠近尿道,且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具有对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影响较小,分泌黏液较少等特点。目的:采用长期随访形式比较膀胱癌患者采用回肠和乙状结肠再造膀胱的优劣。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对象:选择1995-01/2005-03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膀胱癌患者164例。行原位回肠尿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交互功能和大量学习资源,创设了虚拟现实的情景,网络是最适合协作学习的媒体.
高中英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目的:新近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功能上相拮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
投融资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是市场配置资源、引导资本流动原则下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力。我们以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为例揭示问题“瓶颈”,且对其成因进行解析,提出经
背景:急性心肌缺血后跨壁峰值应变的改变不仅出现在梗死区域,而且出现在顿抑区域。但对顿抑区域的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层心肌的跨壁力学特征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背景:以往对不同强迫症状类型的执行功能比较的报道较多,但是对具体症状内容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与症状内容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
背景:选择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心脏涂层支架的材料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生长,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有助于支架术后内皮损伤的早期修复,并减少支架局部
兰振和,1962年生,1985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医疗系。1992年进修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现任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循环内科及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
回顾性分析2003-07/2007-05本科收治的髁突陈旧性骨折11例(15侧)。5例(7侧)为颌间固定术后,3例(4侧)为坚固内固定术后,3例(4侧)未及时治疗。影像学可见髁突骨折段移位,并且有不同程度
满勇主任介绍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脑外科副主任。2004年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