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减震消能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减震措施,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减震技术。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震消能;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工程建筑中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在建筑设计中做好抗震和减震的工作可以更有效的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进行隔震与减震工作。1 建筑结构的主要减震措施
  因为建筑物的抗震功能直接关系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可以说是建筑物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建筑指标,也是每一个建筑商和施工人员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从最近几年的两次大型地震灾害后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保护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和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建筑材料的问题,也有施工工艺上的问题,所以处理起来也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要从建筑工程的根源上解决这种建筑物抗震能力方面的问题的话,必须从建筑物的设计环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因素统筹和控制好,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抗震结果和效果。建筑物的抗震措施是非常多的,如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设置抗震装置、对建筑的上部结构进行防震设计等等,每一种装置和方法都是工程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更好的抗震防震效果,在工程中这几种措施通常是混合使用的。虽然一项工程可能涉及到许多种防震装置的使用,但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还是隔震层的设置,工程中我们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建筑区域的地震特点选择不同的隔震层配合施工,下面我们根据隔震层的位置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做简单介绍:
  1.1 建筑物层间隔震措施
  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建,在施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隔震装置的办法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减震的效果可以达到1/10~3/10的范围,因为层间隔震的作用无法参与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中,所以达到的隔震效果也较其他方法差一些。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吸收或者削弱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设置的装置基本与基础隔震的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旧房的改建施工中,而上述方法主要应用于新建筑的施工中。
  1.2 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这样,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害的目的。这种隔震方式最常见于大型钢结构,大型钢结构总是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这种结构对于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比较高,因为要将结构的主体框架和子框架的结合做到完美的结合,才能保证在地震来临时,子结构不受干扰。因为它的作用原理是,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但是,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索链和吊杆,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防震效果好,可以有效的阻断地震力对于建筑物的伤害,但是缺点是工程造价高,一般的住宅建筑不宜使用,因为大量的钢结构会大大增加建筑的成本。
  1.3 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料隔震
  地基是建筑物与地震接触的最直接的地带,也是地震的最直接作用区,所以对于地基的隔震设置是达到效果的最直接快速的手段。所谓建筑物地基隔震,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通过铺设的垫层来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这种方法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隔震方法,原理在于使地震的力量经过中介被消耗和削弱,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传统的施工工艺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交替铺上粘土和砂子,或者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有人以糯米为原材料,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设置垫层,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虽然这种方法现在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是对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来说,这种方法无疑是一种创新,且研发者认识到了垫层材料的选择要具有相当程度的粘着性,无论如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建筑工作者学习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上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他们发现,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的一种特殊材料设置的隔震层效果最好,所以这种材料将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建筑物的隔震层中。
  1.4 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
  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设置特殊装置,它与地基隔震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隔震层的位置的变化,这种隔震层位置的改变可以减少地震向上传递,最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2/3,这种隔震装置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防震方法,因其历史悠久且效果优良,所以直到今天,仍被许多工程沿用。但是,这种措施的缺陷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结构自身的自振周期,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自重,对隔震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建筑基础的隔震装置的设置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几种,设置的装置也比较灵活,不局限于建筑材料,其他材料有橡胶垫、混合隔震装置等也可用于做隔震层,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减震技术
  以上我们所说的几种措施主要是对建筑结构本身的基础部分或者关键节点进行特殊设计,或者采用特殊材料,或者设计安装减震装置减少地震的能量向建筑物传递。我们这里所说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消能减震技术是借助建筑物意外的部件来增加建筑物的阻尼,消耗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避免建筑物因地震而受到损害。用于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坏、保护建筑物安全的装置和元件很多,通常都是各式各样的消能器和阻尼器,我们习惯上把这些装置分为滞回型和粘滞型两种。这种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新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减震、隔震设计越来越重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除了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特殊处理之外,还可以借助消能减震装置或者元件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减震装置和元件是为一些建筑工程的后期防震工作的加强而研发的,也就是可以在施工后期对建筑物的防震功能进行一定的弥补,但是其作用往往较隔震层要差一些。
  2.2 对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在对建筑物的地基或基础进行隔震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在建筑物没有动工以前按照隔震设计的措施,完成相应的工作。最迟也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当中,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的隔震装置,否则就达不到隔震的效果。一旦建筑物建成以后,如果想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就要采用增加阻尼的办法,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重新添加消能减震装置,这样的话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还给施工造成了不便,因为增加阻尼的施工程序要较隔震层的施工复杂的多。
  3 建筑隔震措施
  3.1 软垫式隔震
  软垫式隔震是在房屋底部设置若干个带铅芯的钢板橡胶块隔震装置,使整个房屋坐落在软垫上。与传统结构相比,在结构底部设置软垫式隔震装置的楼房在遭遇地震时,楼房底面和地面之间产生相对水平位移,房屋自振周期加长,主要变形都发生在软垫处,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变得很小,从而保护结构免遭破坏。
  3.2 滑移式隔震
  滑移隔震体系是指在上部结构和建筑物基础之间设置一个滑移面,并在滑移面上使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摩擦材料(钢珠、石墨等),允许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相对基础作整体水平滑动,使结构与基礎解锁,起到隔离地面运动的作用。同时建筑物在滑动过程中通过摩擦耗散了地震能量,有效限制能量向上传递和向下反馈,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3.3 摆动式隔震
  摆动式隔震是将基础支撑在可摆动的短柱群或桩基上,或者将基础设计成底部呈球状的整体,并在基础侧面采用圆形弹簧作为阻尼器[3]。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可产生一定的倾向和摆动,即以低的刚度控制结构的反应,延长自振周期,从而减轻地震作用。此种摆动隔震方式实际上是柔性底层概念的改进和引伸。
  3.4 悬吊式隔震
  悬吊式隔震是将整个结构物悬挂在巨型钢架或钢筋混凝土内筒上,地震时,悬挂物和支撑协同工作,从而大幅度减少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惯力。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层悬挂楼板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和生活建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抗震减震功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抗击地震的能力和保护人们财产和生命健康的能力,所以,是施工中必须要重视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做好建筑物隔震和减震工作的最佳施工环节就是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环节,所以本文中笔者从几个方面举了一些可以优化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的措施,希望能为工程建筑提供一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文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业内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向胃癌转化时血清胃泌素(Gs)和幽门螺杆菌(Hp)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了63例CAG(其中随访1年者48例、3年者35例和5年者30例)、90例胃癌和6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s水平及Hp感染率,并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63例首诊CAG、48例随访1年CAG、35例随访3年CAG、30例随访5年CAG
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3和0.996;(3)EDTA抗凝血浆与血清cTnI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cTnI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血清相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胆石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对胆管结石留置“T”管以便二次取石,使患者取石治疗更为彻底,本院为398例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术后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施行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共158例(186眼)的术后情况.结果 ①术后浅前房: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2眼,发生率34.41%;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例,发生率为3.2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891,P=0.003);②浅前房的原因:35例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20眼(占57.14%),引流过
摘要: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是我国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村有线电视信号的质量问题,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了农村有线电视的建设情况,对如何有效的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信号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信号;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三
摘要: 随着我国水利发电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我国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施工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践,工程地质勘察选址合适的坝址在水利工程选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定义以及特点: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
建筑工程预结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是项目投标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前期和后期工程造价的考核依据。提
摘要:该水库四周群山连绵,山体较为宽厚 ,山体厚一般大于5km,无低矮邻谷和单薄分水岭,山体高程一般1000~1200km ,相对高差在200m以上。库盘区除库尾等地有少量的碳酸盐岩分布外,其他地带主要由碎屑岩相对隔水层和隔水层组成,即库区四周均被较完整的相对隔水层、隔水层或止水断层包围。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较为贫乏,地下水与地表水分水岭基本一致,泉点出露高程较高,补给河水,洪门河为当
摘要:本文作者就配电工程的安全、临时用电、隐蔽工程、配网外包工程等进行阐述,介绍了更好地通过管理提高配电工程的安全性的措施。  关键词:配電工程;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配电工程的安全性是工程顺利完工的保障,也是施工者人身安全的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过程最受关注的是“安全”、“质量”问题,合理地控制好每一个施工环节,是所有施工工程需要做到的。要做
摘要:西方造园具有人工美,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传统园林追求意境美。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园林设计的经验,对中西方的园林特点及造园进行探讨。  關键词:中西园林;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西方造园主要以人工改变自然,较为方正,中国传统园林主要以自然为素材,规则可循。造园离不开自然,而是自然的西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方美学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所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