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互为表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教育,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要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加需要的是懂技术、拥有强健体魄和心理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体育教学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运动生理学、运动美学、运动力学与体育运动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克服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懈怠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宜地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结合学生的性别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落实体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一些不爱运动、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中长跑训练时,学生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先进行接力短跑游戏活动,学生在竞赛中,不但进行了热身,还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提高了参加比赛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畏难情绪就会逐渐消除,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主动接受,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比如,课前的三人足球赛活动,采用三人一组的形式,让两个学生以5米间距站好,其中一人带球从胯下踢过,快速跑到对面去停球,这个游戏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趣深厚,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因为一个体育活动项目往往需要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
2.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形式,适当地引进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比如,常见到的“接力跑步、跳绳”等,先向学生讲明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竞争活动中真正体味到协作的力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不服输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胜利的喜悦。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运用好诱导教学法
诱导教学法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研究表明,当学生面对一个较难的学习任务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这时可采用积极诱导的策略,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提升应对的心理素质,从而完成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时,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采用诱导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运用好鼓励教学法
简单来说,鼓励教学法就是采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初中学生缺少了对困难和苦难的感受,面对挫折他们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困难的心理品质。
3.运用好心理暗示教学法
心理暗示是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策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较难的体育活动,学生之前没有参与过,这时教师可先进行动作示范,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可规范操作,从而树立信心。平时对学生讲的语言是“你一定行、你会成功、你可以克服它……”在教师的语言鼓励下,学生就会克服自卑心理,产生积极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将体育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循序渐进提升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层教学的运动量的内涵应隐藏在不同的游戏和活动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做好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体质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精准了解,同时将体育体能和技能的重难点烂熟于心,合理安排课前预习、当堂练习和课后練习。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应对困难的决心,激发学生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体育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大鹏,李爱玲.近20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7).
[2]董佼.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加需要的是懂技术、拥有强健体魄和心理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体育教学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运动生理学、运动美学、运动力学与体育运动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克服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懈怠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宜地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结合学生的性别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落实体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一些不爱运动、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训练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中长跑训练时,学生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先进行接力短跑游戏活动,学生在竞赛中,不但进行了热身,还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提高了参加比赛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畏难情绪就会逐渐消除,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主动接受,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本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比如,课前的三人足球赛活动,采用三人一组的形式,让两个学生以5米间距站好,其中一人带球从胯下踢过,快速跑到对面去停球,这个游戏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趣深厚,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因为一个体育活动项目往往需要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和谐、良好的氛围中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
2.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形式,适当地引进游戏教学的方式,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比如,常见到的“接力跑步、跳绳”等,先向学生讲明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竞争活动中真正体味到协作的力量,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不服输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胜利的喜悦。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运用好诱导教学法
诱导教学法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研究表明,当学生面对一个较难的学习任务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这时可采用积极诱导的策略,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提升应对的心理素质,从而完成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时,一些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采用诱导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运用好鼓励教学法
简单来说,鼓励教学法就是采用积极有效的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初中学生缺少了对困难和苦难的感受,面对挫折他们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困难的心理品质。
3.运用好心理暗示教学法
心理暗示是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策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些较难的体育活动,学生之前没有参与过,这时教师可先进行动作示范,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可规范操作,从而树立信心。平时对学生讲的语言是“你一定行、你会成功、你可以克服它……”在教师的语言鼓励下,学生就会克服自卑心理,产生积极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将体育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循序渐进提升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层教学的运动量的内涵应隐藏在不同的游戏和活动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做好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对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体质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精准了解,同时将体育体能和技能的重难点烂熟于心,合理安排课前预习、当堂练习和课后練习。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应对困难的决心,激发学生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体育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大鹏,李爱玲.近20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7).
[2]董佼.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