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从我国中部农村抗病毒治疗AIDS患者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 共检测了855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HIV-1 NNRTI类耐药突变途径,发现4条主要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1)G190A,常伴随F227L突变出现,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还有继续累加P236V突变的趋势;(2)Y188C,多单独出现,有时与P236V等同时发生;(3)Y181C,多与V179D或K103N同时出现,不同的患者选择趋向不同;(4)K103N,多与Y181C或M230L突变联合出现.结论 总结出4例患者HIV-1 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其他文献
自1998年Martínez-Martínez等现第一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ur(现名为qnrA1)以来,有关qnr基因的研究日益成为细菌耐药领域的热点.由qnr基因编码的qnr蛋白可保护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免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攻击,从而增强细菌的耐药性.近年来,qnrB、qnrS等新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陆续被报道,其相应的基因型别亦不断增加.以往研究显示,细菌对喹诺酮类
期刊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对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作用.方法 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T淋巴细胞中CD+4IL-17+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C+4IL-17+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情
目的 研制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用作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溯源的标准.方法 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要求,制备HiCN标准物质;按照ISOGuide 35的要求,评价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二者合乎要求的基础上,由多个实验室使用溯源至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标准滤光片的分光光度计为HiCN标准物质定值;为验证定值结果的可靠性,使用定值仪器测定国际标准
目的 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常规总淋巴细胞数(TLC)、Hb、PLT、WBC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的研究,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 778例HIV/AIDS患者共采集1 038份血样,血常规中四项指标: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1995年,Sakaguchi等率先在小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CD_4~+CD_(25)~+T淋巴细胞,被称为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reg细胞不仅具有抑制自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还能阻止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活化,甚至能影响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因此,对Treg细胞的功能研究正成为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CD_4~+
期刊
患者女,40岁,临床诊断为胃癌,既往有输血史.2007年12月计划行胃切除手术,为其进行交叉配血时主侧发生较强凝集,即送成都市血液中心血型窒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
期刊
目的 建立骨髓基质细胞(BMSC)固紫B盐细胞化学染色法,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BMSC、骨髓、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标本制成涂片,行固紫B盐染色,观察细胞的着色情况及阳性BMSC形态特征,计数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增生性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骨髓标本的BMSC数;并以健康对照组BMSC数的下限值作为AA的诊断界点,随机双盲法评估该方法的诊断价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
近年来,由于临床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大量使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感染的菌种存在着变迁,不断有新的菌种被发现.都柏林念珠菌(Candida dubliniensis)就是1995年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种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菌种 .自该菌种被确定以来,研究者们已经从健康人群、临床标本中分离到此菌种,国外已有从HIV感染者和A
期刊
利奈唑胺为一种合成的(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通过阻碍核糖体形成起始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利奈唑胺自2000年临床使用以来,在治疗多重耐药的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期刊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周围环境及正常人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严重感染,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首位[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更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