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半生梨园梦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席慕容《戏子》
  几年前的一部电影《梅兰芳》的一幕:梅兰芳要学戏,其伯父梅雨田对梅兰芳说:“大伯不想让你再戴这纸枷锁,不想让你再遭演戏的罪。” 一副纸枷锁,沿袭千年,梨园中的婉转清脆浑厚苍劲,台上的五彩缤纷繁华似梦,终究被牢牢套进这纸枷锁中。颠沛半生往事成空,那角儿争了一辈子的,如烟尘散落,到终了还是自个儿独守着那份寂寞,如初。演了一辈子戏的角儿,回头看看,这辈子的起起落落跌宕起伏不也正是一部悲喜剧,只是这血泪与笑容交织的人生剧场里,观众只是自己。


  风流云散言慧珠
  一直喜欢《庄子》中的一个词:风流云散。聚散如风,纤云弄巧,点点清淡,却又有着说不出的风流韵致。恰如京戏里的水袖飘飘,漫卷轻甩,那袅娜那仪态让所有的言语单单指向了一个美字。而配得上这风流云散的俊逸洒脱的,近百年中整个梨园行当唯有言慧珠一人。
  言慧珠是梅兰芳先生的高足,她扮相艳丽、亭亭玉立,嗓音清亮圆润,又文武兼擅,创造性地继承梅派,开拓梅派表演领域。尤其是她演的《贵妃醉酒》,突破了“贵而不醉”或“醉而不贵”的通例,创造了“贵而欲醉、醉而犹贵”的意境。戏里戏外,她永远都是那么光彩夺目;台上台下,她用美惊艳了万千观众。去戏园子看戏,她身着绛红色的呢子大衣,脖子上围着两条玄狐,高跟鞋踩出的清脆韵律中,她“容光四射,明媚照人”,坐下后挺着脖子用眼睛向前后左右扫射一遍,接着抬起手理理鬓角,打开手包,用小镜子照着补妆,扑扑粉、抹抹红。她的这些小动作,也好像在告诉人们“言慧珠在此”。
  她率真直爽,甚至是百无禁忌。如此女子的感情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唏嘘:言慧珠与男影星白云热恋,他俩住在上海的扬子饭店。“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因为戏曲演员每晚有戏,朋友请客一般都设在中午。有车来接言慧珠,她出门前一再叮嘱:“你不要出去噢,我很快回来。”酒席的时间一长,她就很着急。有时拉了女友(顾正秋)悄悄溜出。在电话机旁,言慧珠请女友给白云打电话,说个假名约他到某个地方见面,对方同意了,挂断电话,言慧珠眼圈一红,深深叹口气说:“做一个女人真苦。”孰料一语成谶,流离半生颠沛天涯,一代佳人香消玉殒于那场浩劫。1966年9月11日凌晨,她在自家的卫生间悬梁自尽,年仅47岁。著名戏曲理论家龚和德先生说:“言慧珠的一辈子活得太超前了,时代跟不上,历史不允许,她没有生路!”
  章诒和说她是“大形于色,且一切都大形于色。说话行事,从来不分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及对象,呼啸来去,旁若无人”。而这一切,也为她此后的悲剧深深埋下伏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如此锋芒毕露张扬于外的性格结局只会是一场悲剧。
  戏比天大常香玉
  希腊哲学家认为悲剧可以划分为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相较于言慧珠的无羁奔放,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则要平和得多。这份淡远的平和,亦如一副软甲,守卫着她有惊无险地经历过那段落寞的惨境。
  说起常香玉,不得不提起她那句“戏比天大”。上世纪30年代末的开封,一所小学校包场演戏,戏台上一个小姑娘表演耍枪。突然,枪被她一脚踢到台下,顿时引起一片惊叫,前几排的观众吓得缩脖子捂脑袋,后排的观众齐刷刷站了起来。一个小学生捂着脑袋哭道:“头被砸了个疙瘩。” 事后,小姑娘的父亲说:“孩子,祖师爷说过,上了台,戏比天大。哪怕天塌下来,也要把戏唱好,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这个小姑娘就是常香玉, 正是这场童年意外得到的教诲,让她终其一生对戏有着骨子里的敬畏和执着。


  相较于其他家学渊源的名角儿,常香玉可谓出身寒门。常香玉出身于普通的艺人家庭,1932年3月(十岁)为救场第一次登台客串了《铡美案》,在剧中饰演英哥(娃娃生),随后就下决心学戏。同年5月就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先后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家族中没有璀璨的明星,京城的舞台离她又是那样的遥远。常香玉的艺术成就是在山村简陋的戏台、县乡简陋的剧场慢慢沉淀下来的。她充满草根气息的经历,又让她终生与大众为伴。而她百年之后,相关部门为其追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无法断言她的戏是最好的,也不能说她的表演是最完美的,然而“人民”二字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她用执着的表演向人民诠释着“戏比天大”。
  然而阴差阳错,常香玉被广为人知乃至被铭记不是因为她的戏,而是因为她的一项政治活动,进行全国性的义演为志愿军捐献飞机。时过境迁,那架曾经翱翔于天际的战鹰如今早已退役,只是那件壮举却成为她德艺双馨的符号,而被打上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尽管心中景仰,但我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记住的是她铿锵的腔调有力的唱词。
  戏比天大,其他的身后事又何必在意?


  风雨潇潇程砚秋
  “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在这个小花园内,我演了好几十年的戏,太疲倦太厌倦了,所见所闻感到太没有什么意味了,常想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在台上装模作样、扭扭捏捏是干什么呢?我要求,希望党让我去做一些新鲜的平凡的事情尝试尝试,我觉得是有趣味的,这是我的要求。人生如轻云易逝,在这五六年内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大半辈子以戏为命,于生命最后的几年中却厌倦了演戏厌倦了舞台,这是程砚秋的原话,你信吗?章诒和说,我信。
  程砚秋是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是当代的大艺术家,是京戏程派艺术的开山鼻祖。究竟是什么让一辈子以戏为生的人,写下以上的文字,已成为一段公案或许永不可考。而翻开书页,细读这些文字,却是满心的苍凉和无奈。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唱戏;他在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却执拗又坚决地认为,唱戏是其人生最大的错误。厌了,倦了,只是这暮秋的潇潇寒雨是否敲打出京戏的一板一眼。细细回味这一生,却只留了一个鲜红如血的叉号为总结。
  1941年初秋傍晚,他与学生(刘迎秋)漫步北京什刹前海塘侧,望着晚霞的一片暗红,程砚秋若有所感地说:“人生即是演戏,社会即是舞台,人人都是演员。”遂又指着环绕四周的景色说:“你看,这是多么美的天然布景!我们演戏,不过是戏中串戏罢了。”人究竟是观众,还是角色?是人演戏,还是戏演人?似乎都不大好说,也不易说。想起辛弃疾那首《丑奴儿》,却道天凉好个秋。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颠沛半生梨园梦,浮云忘却总成空。在尽头回转,听那悠扬唱腔聚散如风。回首再看,烟霞百年。
  回首这百年梨园,便如一场千秋大梦。梦中人辗转于这斯,以一种异样的存在在历史的夹缝之中呐喊。声声锣鼓敲碎的节拍,铿铿锵锵地做唱念打,那青衣甩出的水袖,而今在艺术的殿堂被欣赏。百年如梦,那冰轮初转,升腾的是对艺术对艺术家的尊重和景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入戏的戏子观众何止自己?
其他文献
有人说,赏花当作一种高雅的情趣,要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的享受。古时赏花,重在通过“六品”体会花中神韵,即,酒赏、香赏、茗赏、曲赏、谭赏、琴赏、茗赏等,注重的是由此心灵上的慰藉。更有甚者,古人赏花赏到痴情的地步,比如北宋诗人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  有人说,赏花需要一些勇气。如果胆小的人在一大群人面前赏花,或者吆喝:“走,我们一起赏花去。”说不定
期刊
《菜根谭》一书里有着这么一句被誉为人生最高境界的诗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豁达飘逸的生活态度。在这份豁达飘逸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一颗诗心。诗意,很多人都会喜欢,但诗意地生活,却少有人能做到。  对我而言,诗意的台阶有三级:第一级是读书,第二级是音乐,第三级是寂寞中的一份体悟。  读书是感受诗意的捷径。只要识得几个大字,不管是凡
期刊
和普通兔子一样,发条不会飞、不会唱歌、不会弹钢琴,但它也有它的不同寻常:音乐响起,你用手按住他的脊背,它的四只小脚便像发条一般地舞蹈。当我发现它这身武艺的时候,就抛弃了俗气的名字“花生”,给它更名:“发条”。  发条是我大三的时候因为孤单寂寞,在鹅庄大桥10块钱买的,活蹦乱跳而且长得一脸贱相,一颗花生就被我收买了,后来就藏在衣袖里面带回宿舍了。那时候,一下课就着急回宿舍,心有所属啊。一进门看着它眼
期刊
节日的气氛总是会在一年渐末越发浓重,洋节驾轻就熟,原产地的节日还得照单全收,街头巷尾大多属于中西结合着一并喜庆。大红灯笼圣诞树,就像是茶馆和咖啡厅,约翰跟狗不理,时下的济南人一点都不会觉得新鲜,反倒是常有人潜心笃志把外国行当玩讲究了。  玩,总是听上去很随意的事情,实际上讲究起来也是大功课。不敢说人生就是游戏,却总有那么多如出一辙。也许见识过京腔们玩葫芦,却想不到这肃穆的济南府也有这般爱玩的主:摩
期刊
学书法的无人不知怀素,学绘画的无人不知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中国明代独树一帜的伟大画家。说起徐渭,就连郑板桥都刻了一枚印章,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虽然这是板桥先生的个人理想,不便推广,但也反映出了徐渭的绘画水平。有趣的是,徐渭对自己的绘画却非常谦虚,他自评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古往今来,敢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恃才傲物,那徐渭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斟满几盅酒,且喝且谈。  一 
期刊
孤独,孤独的享受  微缩景观所创造出的玩物是在少年时的记忆里就开始出现的。  儿时,父母去深圳工作,将我留在外婆家,而作为弥补,他们总是会托人带回些少有的礼物。首次接触到微缩景观,也是因承受了思念之苦的。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语气里也还总透着怨气,母亲却给出富有哲理的评价: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生活,但可以选择生活的姿态。  生活的姿态就是承受的姿态吧,人生苦短,五味杂陈。很多能力不必去刻意学习,
期刊
很多人都喜欢看戏,看戏中人生悲欢离合的故事,听戏中人物悲戚忧愁的心绪,感戏中命运荡气回肠的转折,戏就是人生。  人生亦是戏,每一部戏里都会有许多不同的人生之戏,会演戏的人不一定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的意义,而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意义的人也不一定会演戏,人生与戏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人生是真实的戏,而戏是虚幻的人生,戏中的人生虚幻,人生的戏真实,真实与虚幻有时候也让人琢磨不透,有人说人生比戏真实,有人
期刊
有这样一个儿子。  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打理家务并操持生计。妈妈在他的记忆中是一个去了很远很远地方的陌生女人,再也不会回来。父亲答应他,会爱他一辈子,一直陪着他。  男孩一度认为他是父亲生的。  幼年家境清贫,但早餐他一定能吃到热乎乎的煮鸡蛋,蛋壳上画着滑稽的鬼脸。父亲说自己吃早餐会闹肚子,每天看他吃下再送他上学。每个月都可以吃到一条好吃的红烧鱼。父亲一边做鱼,一边教他唱戏,饭好了父亲却说自己
期刊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振作精神,早悟兰因。  ——锁麟囊  第一折.醉眠  我已经很久不跟人聊起京剧了。京剧是远行的艺术。彩衣霓裳渐渐湮没在时光的河流里,细微不可闻。老一辈的票友定期还会聚在一起听听唱唱,其他的时候京剧逐渐成为了一门边缘的艺术,成了春节年夜饭上的点缀。  看京剧的人太少,找不到人说,说也说不到一块儿去。慢慢就不喜欢聊了。可是我还是爱看
期刊
净:义薄云天金满堂  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展、变革、肃杀的特性。其性刚,其性烈,金旺者,体健神清,为人义气,刚毅果断,不畏强暴,仗义疏财,嫉恶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耻。  净俗称花脸,脸谱抹以各色油彩。其吼声如雷,唱腔激昂。他们的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为净者,多为庙堂重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