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细微处见精神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情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强调: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议论性作文无法比拟的。
  写记叙文,自然离不开塑造人物形象;而要创造出血肉丰满的形象,必须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
  【技法指导】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比如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部的描写)之上。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和“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请看作家叶倾城笔下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外婆形象:
  上完最后一道菜,一直忙得站不住脚的母亲才從厨房出来,一边问客人“吃好了没有”,一边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这时,外婆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女儿的手,用力拽她,女儿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她起身。外婆一路把女儿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出来,往女儿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女儿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为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着母亲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文段中的多个细节(如“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出来”等),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每个读者都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失去记忆的老人,大脑皮层存留的唯一印象就是女儿;她的灵魂已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例如中学生彭莉写妈妈送她到一所新学校报到,“我把自行车推出门外,妈妈跟了出来,用手在后座上擦了几遍,确信没灰尘了,才把我的书包放上去,仔细绑好。然后站在后面,双手稳住车子,示意我上车。我踩动自行车,妈妈扶住车跟着跑了好几步才放手”。擦灰的细节,写妈妈的关爱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扶车的细节,妙在“扶稳”与“助跑”上——女儿上车本来就是稳当的,而作为母亲,她要亲手扶稳才放心,才心安;那“助跑”,分明是母亲扶助爱女奔向阳关大道啊。这就是这些细节的典型意义。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其他文献
从表面上看,中考作文题年年都在变化;细细一研究,命题内容与思想情感却是一脉相承。为落实写作“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语文新课标精神,自我类考题一直穩居中考作文的榜首。透过2016年的上百道真题,大家不禁会感叹:“我”原来如此重要!  热点一:“我的生活”类考题。受“我手写我心”这一命题思想的影响,大量考区将命题的视野放在考生身上,引导考生体验成长、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要求在字里行间展示
【摘要】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养,我国西北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乡镇学校的课外活动资源匮乏,发展速度慢,本文以西北地区的一所乡镇小学为例,分析乡镇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外活动;乡镇小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活动指学校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范围之外对学生组织实施的各种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需要
【前言】  意象是中国诗歌韵味的集中体现。诗人写诗,第一思考的即是“意象”。《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这样记载:“诗思有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这种凭借意象“取思”及“感悟”,进而传递自身内心感受和对世事态度的方式,促成了诗歌的灵动自然与意蕴丰厚。让诗味的意象走进作文,不失为提升作文品位与文章品质的有效策略。  【路径指引】  一、巧取自然意象显诗韵  中国诗歌中最为普遍而有
我本来是一个心地善良、乐观开朗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帮助人,同学们都称我为“知心姐姐”。可也不知怎么的,上了初中后,我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每当看到有女同学考得比自己分数高,或者她们在比赛中超过自己,甚至就连有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看,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那种感觉有时像蛇一样在心中缠绕,有时又像石头一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太阴暗、太可怕了,我感到困惑、难过、愤怒、自责、沉沦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越到高段对于课外知识的需求越大,对于个性化的独特思想追求越甚。可是从大部分孩子的作业发现,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习文创作,几乎都是人云亦云。即使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答案也全是老师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维,依赖成性。唯有“极个别”学生的作业中,能寻得一丝欣喜与欣慰。  【关键词】课外阅读;知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历史和现实中,一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却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可谁能想到,这一解开“生命之谜”的重大发现,出自沃森、克里克、维金斯和富兰克林这4位生物科学的“门外汉”。当时,沃森是研究动物学的,克里克在伦敦大学学物理和数学,维金斯和富兰克林常年研究晶体物理学,与生物科学更是不沾
我常常埋怨父母:“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吃好的、穿好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却很普通?为什么别人家能住别墅,开豪车,而咱家什么都没有?”  “那只是一种物质的富有,真正的富有并不是这样的。”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再说,你现在也不愁吃不愁穿呀!”  “妈,您就别糊弄我了,如果没有物质财富,那能叫富有吗?”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道:“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妈妈的话,让我一头雾水。直到最近看到那一幕
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  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
我有一个老师爸爸,他每天都在我身边,扮演着“老师”和“爸爸”的双重身份。我对他再了解不过了,但敬而远之,因为他身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  【开头点题,写爸爸身上有些与众不同的怪习惯。问题是,“敬而远之”一词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不如改为“敬而畏之”。】  我的老师爸爸姓王,天生长了一副怪模样:“甲”字形的脸庞,头发向后打着不大的卷儿,里面隐约露出丝丝白发;宽宽的额头上刻着几道不深的皱纹;一双乌
【摘要】“大脑聪明”就是记忆力超群。就像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一样。本文从肯定“背诵”、感知“背诵”、实践“背诵”、发展“背诵”几方面加以阐述,思考和探索小学生背诵学习方式的实效性。在实践中,我引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上做文章,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科学背诵,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亲近母语,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