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北京千年时间画廊思永兄那儿听到有关方天园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的。之所以用“传奇”来描述,是因为其悖于世道与世俗定则的特立独行。比如令人羡慕地经过中央美院附中四年的训练后顺利进入美院,却在半年后主动退学;比如在北京房价寸土寸金之时,卖掉房子去杭州良渚乡野隐居。这对于一个安之若素于“正常逻辑”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于是在脑海中对这样的人会有一种鹤发童颜、超凡脱俗式的假想,心想此人的作品也应是庄老境界中超以象外般的虚、淡、萧、散一脉。可当看到其作品之时,惊诧于一片流光溢彩的琉璃般世界,而这绚烂之境的作者竟是一位平静如水的质朴青年!我不得不修正我先入为主的判断,但也加重了我用“传奇”的视角来审视其人其作的想法。
方天园近期致力于丙烯油彩的抽象性表现创作。不同于艺术史中抽象绘画的发生逻辑,如立普斯、沃林格尔将抽象的产生归于人与世界矛盾关系的呈现;康定斯基、蒙特里安将抽象精神进行情感与理性的划分;罗斯科、格林伯格将抽象因素作为形式逻辑的归宿等等,方天园的抽象似乎在通过特定材质的性能探寻与其自身品性的契合点,比如他一直迷恋丙烯的色泽与直接,却又纠结于此一材质透明感的滞缓性,这既可以看作他的一种材料美学观,又可以看出他性情中对于某种品质的需求与青睐。就视觉效果而言,方天园的抽象绘画会带给人一种澄明清澈的直观感受,画面色彩感纯粹而响亮,他显然十分强调色泽本身的感染力,丰富叠加的色彩丝毫没有杂乱与浑浊的感觉,画面主体呈现为线性关系的自由构成形态,色、线、形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形成一种碰撞感极强却又静谧异常的多重空间关系。这种画面关系颇似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之境”,澄明是将每一事物都保持在宁静与完整之中,在其作用下,每一事物都自由徜徉着。通过自由放松的澄明,得以照亮人的精神以使人之本性对本真者敞开。方天园的绘画恰似一面明亮的万花镜呈现本我、映照他人,在其画面中我们看不到学院体系训练下的造型程式与笔触性描绘的关联,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性因素在画面中无处容身,取而代之的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觉经验语言,诸如刮抹与流淌、刷迹与印痕、甚至新兴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感官效果等。依此而言,其绘画完成了当代性观念与语言的介入与建构,他也因此完成了对既有手工技术体系的跨越以及对传统画面形式的僭越。
自2012年选择离开北京,隐居杭州良渚进行创作,不知不觉间方天园安静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已六、七年有余,此一期间他不为艺术圈儿的风云际会与众声喧哗所动而埋头创作,着实难能可贵!我无意用坚守之类的词儿来形容他,因为这显然无法匹配他的洒脱与放达!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借用一句他的話,“透,走秀也。该走出来秀一秀了!”

方天园近期致力于丙烯油彩的抽象性表现创作。不同于艺术史中抽象绘画的发生逻辑,如立普斯、沃林格尔将抽象的产生归于人与世界矛盾关系的呈现;康定斯基、蒙特里安将抽象精神进行情感与理性的划分;罗斯科、格林伯格将抽象因素作为形式逻辑的归宿等等,方天园的抽象似乎在通过特定材质的性能探寻与其自身品性的契合点,比如他一直迷恋丙烯的色泽与直接,却又纠结于此一材质透明感的滞缓性,这既可以看作他的一种材料美学观,又可以看出他性情中对于某种品质的需求与青睐。就视觉效果而言,方天园的抽象绘画会带给人一种澄明清澈的直观感受,画面色彩感纯粹而响亮,他显然十分强调色泽本身的感染力,丰富叠加的色彩丝毫没有杂乱与浑浊的感觉,画面主体呈现为线性关系的自由构成形态,色、线、形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形成一种碰撞感极强却又静谧异常的多重空间关系。这种画面关系颇似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之境”,澄明是将每一事物都保持在宁静与完整之中,在其作用下,每一事物都自由徜徉着。通过自由放松的澄明,得以照亮人的精神以使人之本性对本真者敞开。方天园的绘画恰似一面明亮的万花镜呈现本我、映照他人,在其画面中我们看不到学院体系训练下的造型程式与笔触性描绘的关联,因而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性因素在画面中无处容身,取而代之的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觉经验语言,诸如刮抹与流淌、刷迹与印痕、甚至新兴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感官效果等。依此而言,其绘画完成了当代性观念与语言的介入与建构,他也因此完成了对既有手工技术体系的跨越以及对传统画面形式的僭越。

自2012年选择离开北京,隐居杭州良渚进行创作,不知不觉间方天园安静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已六、七年有余,此一期间他不为艺术圈儿的风云际会与众声喧哗所动而埋头创作,着实难能可贵!我无意用坚守之类的词儿来形容他,因为这显然无法匹配他的洒脱与放达!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借用一句他的話,“透,走秀也。该走出来秀一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