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性隐匿平衡易位导致的Wolf-Hirschhorn综合征家系的产前诊断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一家系中发育迟缓伴多发畸形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对本次妊娠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方法

对胎儿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对先证者及本次妊娠胎儿进行检测。对孕妇夫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判断异常染色体的来源。

结果

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基因芯片检测显示先证者及胎儿均携带4p末端5.4 Mb的片段缺失,6q末端6.9 Mb的片段重复。FISH检测显示该孕妇为4p和6q的隐匿性平衡易位携带者。

结论

该家系中先证者及本次妊娠胎儿均为不平衡性的Wolf-Hirschhorn综合征,临床表型均与Wolf-Hirschhorn综合征表型相符,同时伴有部分6q三体的临床表型。高分辨率的基因芯片合并相关FISH检测分析不平衡易位的来源,有助于遗传咨询和再发风险评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女童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17p11.2区存在3.37
目的明确3例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分析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检测其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变异。结果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CMA检测结果提示例1存在染色体15q24.1q24.2(chr15:72 969 435-76 07
目的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1例新的弱D型。方法对1例从宁波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弱表达标本,应用常规血清学试剂对其进行RhCE分型,应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D基因合子型,并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该献血者中发现了一种新的RHD等位基因:RHD(1022T>A),其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与
目的明确一家系中两例临床表现为Joubert综合征的异常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分析两例胎儿的DNA,用Sanger测序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并通过cDNA分析两个突变位点的致病机制。结果测序显示两例胎儿均携带TCTN1的两个新突变,分别位于第2内含子的c.342-8A>G和第12内含子的c.1494+1G>A。cDNA分析显示两个突变均影响mRNA的正常剪接,从而
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对1例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在羊水穿刺后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对胎儿父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CMA结果显示胎儿存在
期刊
目的研究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BF-AML)患者多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并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N-AML)进行比对。方法对8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BF-AML 36例,CN-AML 45例),采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