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优化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豆品种“JN18、JN28、JN54”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种子萌发以及子叶节不定芽诱导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对大豆的遗传转化受体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选择大豆品种“JN28”经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0 min,接种于0.2 mg/L 6-BA的MS萌发培养基(pH 6)为大豆种子萌发的最优条件,大豆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条件是,将萌发5d的种子接种于MS+3.0 mg/L 6-BA+0.2 mg/L IB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得到的最优条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大豆品种“JN28”进行遗传转化,获得的T0代大豆转化植株,PCR阳性转化率达到5.56%.研究为大豆基因功能的鉴定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采用新型高分辨三合一轨道阱质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的技术(UHPLC/MSn),对西洋参花蕾中所含皂苷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以相对定量法计算峰面积,对西洋参花蕾不同生长时期以及花蕾不同部位的皂苷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从花蕾的70%乙醇水提取液中共检测到49种皂苷,对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49种皂苷的总含量随花蕾生长发育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少数单体皂苷如Rg1、mRg1、Rb1,其含量在成熟期到开花期期间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最早期(现蕾期)的含量.皂苷在花蕾不同部位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同一颗花蕾花瓣和花柄中皂苷含量
为研究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SPI)的结构变化与凝胶特性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Person分析法研究了交联后SPI结构变化与凝胶强度的相关性,发现转谷氨酰胺酶交联SPI后,其结构特征发生变化,表面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35.9%,表面巯基含量降低24.8%,二硫键含量增加10.3%,自由氨基的含量降低73.8%.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疏水性含量与凝胶强度呈正相关,巯基含量与凝胶强度呈负相关,二硫键与凝胶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自由氨基含量与凝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4种结构特性对凝胶强度均有影
泊洛沙姆是一种经典的温敏型共聚物,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溶胶-凝胶的相转变,但水凝胶结构不稳定,难以长期保存,并在创伤敷料应用上功能单一.以泊洛沙姆F127和F68为基体,添加壳聚糖作为抑菌材料,制备一种可抑菌的温度响应型原位水凝胶(F127/F68/CS),可应用于不规则伤口愈合.通过试管倒置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板涂布法以及对伤口的贴合程度对F127/F68/CS复合水凝胶的温敏性、微观形态、抑菌特性和伤口的贴合度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F127/F68/CS具有温敏性,在体温下形成水凝胶;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