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新模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是近十几年来在美国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咨询理论,它强调家校合作,使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心理咨询中,与咨询者一起解决儿童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咨询模式;咨询步骤
  
  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conjoint behavioral consultation,简称CBC)是美国中小学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咨询模式,体现了当今教育界家校合作的大趋势。它是由苏珊·谢里德(Susan.M.Sheridan)和克瑞奇威尔(Kratochwill)于1992年提出的,指的是父母和教师合作起来,一起工作,致力于解决被咨询者的社会或行为问题,对于个体的这些问题,父母和教师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这种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学家、咨询者、教师、家长和被咨询者一起参加到咨询活动中,合作起来对被咨询者进行咨询和治疗。
  CBC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输出模式,在美国的学校心理咨询领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CBC的模式
  
  CBC被设计用来使父母和教师在一位咨询者的帮助下,从事一种合作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系统之间的合作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一)目标
  目标会影响咨询过程,并影响所选择的咨询方法。一般咨询的目标都是确定来访者的需要,然后对他的情感、思想或行为进行改变。与以往咨询不同的是,CBC不仅考虑到来访者的需要,还兼顾到其他参与者(包括咨询者、父母、教师)的需要。而且,CBC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指导着咨询的每一步。
  CBC总的目标包括:(1)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问题解决的责任;(2)增加儿童、家庭和学校人员之间的交流;(3)获得与所确定的问题相关的全面和有作用的信息;(4)提高家庭成员、学校人员和儿童来访者等所有参与者的技能。除了这个总的目标,还有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
  过程目标指导着咨询的进行。它包括以下八种:(1)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增加对家庭的了解,如家庭历史、医疗信息以及先前的治疗等;(2)改善儿童、家庭成员和学校人员之间的关系;(3)建立“学校—家庭”伙伴关系;(4)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对问题的确定和解决;(5)增加父母和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赞同;(6)将问题看作是发生在多个情境中的,而不仅仅是发生在某个情境中的;(7)促进对问题的进一步概念化;(8)增加可利用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的多样性。
  结果目标指咨询预期达到的目标,它不仅规定了咨询的方向,而且是对咨询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以下几个:(1)获得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基础上的全面和有用的资料;(2)建立在不同情境中的前后一致的治疗程序;(3)改善所有成员的技能、知识或行为;(4)监督观察经由不同情境中的治疗主体(agent)所产生的行为矛盾和系统副作用;(5)使得那些通过一致性的程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境中得以概括化和维持;(6)发展家庭成员和学校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以促进他们进一步以独立的、合作式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步骤
  在CBC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共有四个步骤:问题确定、问题分析、治疗实施以及治疗的评价。这四个步骤在实际中相互平行。
  1.问题确定阶段。在此阶段中,咨询者、父母、教师一起工作,以确定和阐明咨询所针对的最突出的问题即目标问题。它可能交叉出现在家庭和学校背景中,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特定的背景中。在对行为问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咨询者与父母、教师一起制定咨询的目标,然后,就可以尝试着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对问题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如果确定了问题是在学校和家庭两种背景中产生的,就应从这两种背景中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而如果居于主导地位的问题只产生于家庭中或学校中时,就应着重从其产生的背景中收集资料。这些明确和系统的资料用于下一步的基线评估。这一步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预测了咨询的结果,而且使父母和教师确定了各自对儿童的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
  2.问题分析阶段。当基线评估确定了一个问题的存在时,就开始了咨询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两步:分析和计划。第一步是分析,指通过采取专门的技术和条件分析,以确定问题产生的背景。当问题发生在几个背景中时,就要收集几个背景中的资料,并对几个变量进行研究,如对于跨情境的前导事件和结果,就要分析在几个情境中引发了行为问题的环境刺激。而当目标问题明显地只发生于一个背景中时,将家庭和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事情都包括进来就可以得到重要的信息。
  背景事件是那些在时间上或背景上都远离目标行为的情境事件,但它们却都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例如,在家庭里发生的事件,比如说亲子冲突或不健康的早餐可能成为儿童后来在学校的问题行为的前导事件。尽管这些事件在时间和地点上远离学校,但这些事件可能与目标行为的发生相关。同样,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如与同学打架,可能会激发儿童在家庭中的非顺从行为。如果只有父母或只有教师参与到问题分析中时,背景事件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就不易被发现,而当父母和教师同时参与到问题分析中时,对于生态条件和背景事件的描述就特别可行。这一步确定了问题所发生的背景,进而提出干预策略应同时在几个背景或只在一个背景中进行。
  第二步是制定计划,指将评估和分析的结果与有效的行为程序连接起来。在此阶段,应明确规定计划的策略以及各个参与者应承担的责任。由于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其他治疗方法所无法发现的咨询策略,还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背景中的各种资源,从而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3.治疗实施阶段。由第二阶段得到的各方面都赞同的治疗计划在这一阶段得以实施。当问题行为表现在家庭和学校中时,必须在这两种背景中实施前后一致的治疗程序。治疗程序的一致性会影响到治疗结果在不同情境中的概括化程度。CBC建立了一种连续性的家校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避免在治疗干预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在此阶段,要观察实施的过程,收集不同背景中的数据,并监督干预的效果。一旦较早地发现了不被赞许的治疗措施或效果,就可以及时修改治疗计划。
  4.治疗评价阶段。咨询者和来访者一起检查在前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并与基线数据相比较,以判定治疗计划是否有效和咨询目标是否达到。当父母和教师在各自的背景中实施了干预程序时,应对家庭和学校中的结果都进行审查。此外,在这个阶段中,建立目的在于增强治疗效果的维持程序也至关重要。
  在此阶段中,评价父母和教师对咨询程序和结果的赞许度也是重要的。消费者的满意度和社会效度问题相关。一些量表如咨询者评价表(Erchul,1987)和咨询满意度量表(Zins,1984)可作为测量工具,以提供有关咨询者和CBC服务的有效性信息。父母和教师的评价,能够提供有关CBC的主观信息以及儿童的行为变化情况和在不同情境中取得的效果 。
  
  二、CBC与合作式咨询、行为治疗、生态系统治疗的关系
  
  由于CBC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CBC与合作式咨询、行为治疗及生态系统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更为具体地阐述CBC的特点,以下通过将CBC与这三种咨询和治疗理论比较来进行说明。
  
  (一) CBC与合作式咨询
  CBC实质是现今广泛使用的合作式咨询中的一种。“合作”一词包含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含义。合作式咨询和CBC都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共同确定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干预计划等。团队成员在共同的讨论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们都强调发展性,即通过咨询促进每个成员的知识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
  合作式咨询包括多种形式的咨询,合作的对象和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小到年级与年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而CBC是在一种具体微观的背景之内进行,主要是学校之间、父母与教师、学校咨询者之间进行合作。
  此外,与CBC主要采用行为主义疗法不同,合作式咨询并没有预先设定要采取哪一种心理流派的理论和方法,而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性质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措施。
  
  (二)CBC与行为治疗
  CBC在理论基础和治疗模式上与行为治疗有共同之处,但CBC吸收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对行为治疗进行了发展和改进,与行为治疗有所不同。传统的行为治疗遵循的仍是以机器人模型为基本前提的行为主义理论。在这些先决条件下,行为主义咨询一般只在学校背景中进行,只有教师参与到咨询中。然而,这种治疗结果不能概括到家庭背景中。但CBC则吸收了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体与其周围的环境看作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强调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进行。CBC与传统行为主义治疗的区别可用“参与”和“合作”两个词来概括。在CBC中,咨询者让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咨询过程中,构成一个治疗的系统,共同为咨询过程提供各种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形式,合作不仅局限于咨询者—被咨询者之间,还涉及到咨询者—父母、咨询者—教师、父母—教师之间的合作,并力图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CBC与生态系统治疗
  CBC 与生态系统治疗都以系统观和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都注重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待个体的心理问题,两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些区别。CBC关注的焦点是心理与行为问题,咨询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生态系统治疗则关注的是治疗系统中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和方位来讨论系统中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而不仅仅集中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这种治疗理论强调个体的问题是由于个体所处的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要改变个体的心理问题,就必须解决好系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CBC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背景,而生态系统治疗则将系统作为治疗的对象。此外,CBC主要采用的是行为主义的疗法,而生态系统治疗则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哪个流派的疗法。CBC主要应用于学校教育领域,而生态系统治疗则主要运用于婚姻关系、家庭等领域。
  
  三、对CBC的评价
  
  传统的心理咨询大多将咨询者置于主导地位,咨询活动主要在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之间进行,教师和家长一般被排除在外,即使有些咨询者将这两种因素考虑进来,也一般是将它们作为背景因素而纳入治疗中。而合作式行为主义心理咨询理论认为,家庭和学校在儿童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参与到心理咨询中,与咨询者合作,有利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解决。
  
  (一)CBC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父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CBC中受益。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较大的趋势,CBC符合这一趋势,能推动父母在子女小学初年级以后继续参与其教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家校合作。CBC发展了Greeson所提出的“治疗同盟”这一概念,将治疗关系从咨询者与求助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展到了教师与咨询者、父母与咨询者之间的范围。通过CBC,父母与教师分享有关儿童的信息,彼此相互学习、评价、监督,并将彼此的观点经讨论协商后整合到干预计划中。因而家庭、学校系统之间的合作式的问题解决方式为参与的各方提供了最大的益处。
  一些研究发现,从儿童方面讲,父母参与教育与儿童的学业成绩的进步、自尊水平和社交技能的提高、更多地参与学校活动、学习习惯的改善以及纪律问题的减少等方面存在相关。从父母方面来讲,父母参与教育活动使其对学校态度得到改善,会更多地支持子女就读学校所在的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使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会花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从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教师也能从父母参与对儿童的教育活动中获益。那些参与了CBC的教师指出,与学生父母的合作使他们提高了教学技巧,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维持了更好的教师—家长关系。
  其次,CBC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整体、动态的观点来对待整个咨询过程。CBC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系统理论和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对行为主义理论及治疗进行了拓展。CBC将个体所处环境中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尽可能地纳入咨询过程,通过他们来对个体产生作用,并将咨询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渗透到个体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对这些环境产生积极的调适和改善。在咨询过程的每一步,CBC都根据当时情况的需要,在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及时调整干预程序。在某种意义上,CBC整合了多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体现了现代心理治疗不断走向整合的趋势。
  最后,CBC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它对于治疗目标和结果作了具体的规定,有明确的步骤,疗效也是可观察和验证的,便于操作。Robin等人研究发现,通过CBC,许多问题儿童的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自尊水平和社交技能有一定的提高。另外,许多问题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学校活动,一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会减少对同伴的攻击。此外,由于父母参与了CBC,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 CBC的不足
  CBC本质还是一种行为主义咨询,虽然有所改进,但其理论基础和咨询模式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行为主义固有的一些缺点在CBC中有所体现,如CBC对人的认知因素注意不够,过于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等。
  CBC已有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中学生,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在中学阶段,要让父母参与到咨询中变得更为困难。因此,一些学校心理咨询者可能会提出疑问:CBC是否对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效?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CBC在心理疗法的选用上过于单一,一般局限于行为疗法,忽视了其他疗法,由此带来一些不足。行为疗法虽然对某些行为问题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对某些心理问题和障碍来说则不一定有效。因为人的心理是一个由知、情、意、行四种成分构成的整体,而CBC只关注行为,忽视了另外三个方面,也就忽视了人的行为要受到这三个因素制约和调节这一事实。
  因此,未来CBC的发展趋势应在坚持“合作咨询”思想和“行为疗法”的基础上,根据来访者问题的性质,适当辅以其他疗法。另外,除了强调行为的改变,CBC也应重视对行为有影响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因素。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编辑/于 洪
其他文献
清华人的感情纽带和信任度是在清华求学给我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当今社会尤显珍贵.它是超越物质和现实价值观的、纯精神的遗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这种凝聚力,使得我们不论毕
心理表征    还有十几天就要中考了,一位初三的同学来心理咨询室向我倾诉:他上课无精打采,经常分心;看书头昏脑胀,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极其担心自己这样持续下去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中考,怕考不上高中,而去读职校。    心理诊断    诊断类别:考前综合症  关键词:心理疲劳  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其形成原因有五个方面:第一,
实况转播  今天我很生气,简直要恨死她了,甚至想杀掉她。一整天我都在心里诅咒她,希望她突然从地球上蒸发掉,这样我的心里才会舒服,我才会真正高兴起来。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同桌李敏,本来我们的关系也不错,她人也很好呀,可谁让她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比我好呢?这次考试我发誓一定要超过她,于是我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拼命复习,就差头悬梁锥刺股啦!结果今天成绩出来我还是输给她了,你说我不惨吗?我好伤心,好难过,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