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农业 占先前行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
  占锦川,女,196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长宁区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食品安全追溯、农产品电商领域的软件开发、平台建设、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于1999年创立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2009年创立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先后完成了数十项国家和地区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在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为农业信息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任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是2011年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百名优秀创业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第五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第二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商、2013-2014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上海市杰出青年企业家,著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应用》等作品。
  创业改变命运,创新成就希望。
  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占锦川用自己的青春和执着、知性和坚持诠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独特魅力,也演绎了属于这个时代,同时也属于她自己的人生精彩。
  占锦川的笑容灿烂自信、嗓音清脆悦耳、语速很快,典型的现代职场女性。
  听她将十余年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其间不乏艰难困苦甚至心力交瘁的时刻,但谈笑之间却从容淡定,尤其是从她灿烂的笑容和悦耳的嗓音中透出的那份执着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占锦川的创业创新之路,几乎就是中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生动而形象的折射和记录。
  从下农村普及互联网ABC到承建“农科热线”、开发“农民一点通”;从网上卖花、卖食用菌到创建农产品电商平台“菜管家”,及至如今深耕农业物联网,占锦川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创新实践在亲历和佐证现代农业和“互联网+”时代相互融合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前景。
  经济新常态下,无数个占锦川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这种可贵的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因子。
  成功,
  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1999年,一波互联网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对IT行业兴趣浓厚,“从小就喜欢侍弄花草,喜欢大地芬芳”的占锦川,与另外两名大学生一起踏上了创业之路,从此开始了自己一生与农业信息化的不解之缘。
  那时候,就连城里的很多人都不明白互联网是怎么回事,更不用说农村了,而占锦川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之路。
  有一次,她到南汇去为农村妇女普及网络知识,不想路上竟发生了车祸,处理好事故后,她忍着疼痛,继续前往讲课,其间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她硬是坚持了3个多小时,等培训结束后才在大伙的劝说下去医院检查。
  为了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知识,为公司以后的项目拓展打开局面,占锦川像牧师“布道”般地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知跑了多少个乡村,走访了多少个农业大户,做了多少次讲座。因为,她心里明白,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慢热的行业,只有坚持和执着,才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创业无坦途,公司运营之初,也曾陷入困境,占锦川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但对农业信息化的热爱还是支撑着她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
  人生就是一场长跑,谁先放弃,谁就是输家。创业之路也是如此。
  十六年过去了,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创新,占锦川带领她的团队在不断的挫折中寻觅和探索自我发展的路子,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开发出了全面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软件产品和业务平台,掌握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创办之初的3名员工,300万资产,上农信现已茁壮成长为一家拥有120余名员工,上亿资产,在国内农业信息化行业处于领路者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并于 2013年被评为了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彰显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突出优势。
  创新,
  来自对生活的洞察入微
  占锦川是个有“霸气”的人,在需要作出重大决策时,占锦川往往力排众议、一言九鼎、一锤定音。而这种强势的背后则往往蕴含着占锦川对生活的洞察入微和对农业的美好愿景。也可以说,占锦川带领她的团队作出的每一次决策都是顺应现代农业和信息化发展大潮的,而就在这一次次不断的创新中,上农信和菜管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经历蜕变,破茧成蝶,成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屈指可数的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
  从建网站到建平台,从信息采集到深入应用,占锦川在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探索不断丰富和拓展了为“三农”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本世纪初,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突发,特别是“瘦肉精”等事件的发生让人不寒而栗,占锦川有感于此,抓住了行业空白,选择食品安全追溯作为新的业务线,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她带领团队先后成功完成了“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支持,“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还荣获了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不仅在上海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功推广到了福建、山东等地。
  而公司的另一个核心产品“农民一点通”则来自于她出差时获得的灵感。
  一直以来,占锦川都在考虑如何为农民提供直接的服务,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无巧不成书,一次出差途中,她看到了宾馆中的查询机,于是想到了开发一个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汇聚各类资源,利用触摸屏的形式让农民轻轻松松找到想要的信息。
  如今,这个平台已实现上海郊区1391个涉农行政村的全覆盖,为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农业信息化是什么?占锦川一直在思考,她紧跟时代步伐,潜心挖掘需求,力争通过创新保持行业引领者的位置。
  长期以来,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一直是个难题,而电子商务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而有效的途径。于是,占锦川顺时而动,又进行了一次大胆而务实的摸索和创新,于2009年创立了“菜管家”,在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及农业电子商务B2C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方面作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探索。菜管家致力于“安心食材送到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工信部冷链物流试点企业、全国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创新,渗透于占锦川坚韧而自信探索的每一个环节。
  从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到三农公益热线服务系统,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再到今天的农业互联网及农业云平台,十六年来,占锦川专注农业,创新理念,让农业这个最古老的产业和“互联网+”时代紧密拥抱,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2013年10月,占锦川又作出了创新探索的关键性决策,“上农信”旗下的“菜管家”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海博物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股权交易联手打造国内领先的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平台,占锦川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探索中又领先一步,抢得先机。
  “菜管家”平台的打造显示出占锦川立志打造一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的决心和魄力,无论是风投和产业资本的权衡,还是股权价值的判断和合作伙伴的选择,占锦川的前瞻性创新思维显露无遗。当初被认为“土得掉渣”,如今已具有农产品电商品牌价值的“菜管家”名字也是占锦川力排众议,果断拍板定下的。“我的理念很明确,就是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菜管家,就是把菜篮子管起来,吃好吃健康!”如今,“菜管家”这个充满活力和美好前途的品牌在光明食品集团的沃土上,在海博物流的精心打造下更加茁壮成长,并获得了商务部“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在这次上海入选的12家电子商务企业中,菜管家是唯一获此殊荣的生鲜电商企业。
  创新,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占锦川曾和公司员工分享腾讯的案例,指出软件企业要走到市场前面,就必须不断创新,突破现有的产品结构,找到核心价值。上农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下一步要走向何方,这也是占锦川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2014年8月,上农信与同样是“以农为业”的上市公司江淮动力正式签署股权合作协议。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上农信将借力江淮动力强大的资本背景与遍布全国的渠道网络,占领行业高地,快速打开全国市场,打响上农信品牌,通过农易云、农易追溯以及农易物联网等产品体系为政府及经营主体实现信息化,帮助“新农人”搭建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同时建立起全国性的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利用互联网对接上游服务提供商,对接下游消费者,利用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形成电子商务平台。
  如今,上农信正扬帆起航,在更高层次境界上谋篇布局,2014年,在农业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信息化专展上,上农信充分展示了公司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领导、客户和媒体的关注;12月,上农信又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吹响了进军全国、服务全国的号角,成为农业部信息中心第一个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IT ,一度被认为是男人的事业;农业,也曾是体力活的代名词。而占锦川却凭借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直觉、知性和坚韧在农业和IT的融合上谱写出了创业创新的精彩故事。
  占锦川喜欢花花草草,被同事们称为“园艺达人”,她的办公室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占锦川喜欢厨艺,并执意为她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起了“菜管家”的名字;占锦川喜欢喝茶,每当客人来访,都会亲手泡上一壶一起品评。其实,占锦川不仅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女性。她会为朋友的遭遇感动得泪水盈眶,也会为办公室开放的兰花而欣喜若狂。如同她的强势和“霸气”,她爽朗的笑声也是她在同事中具有极大感染力的招牌和标志,笑声中,有一如当初的创业激情,有永不衰老的创新冲动,这就是占锦川,一个在农业信息化之路上不断前行、书写精彩故事的创业者。
其他文献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一手抓生产创品牌,一手抓营销拓市场,通过搭建各种农产品销售平台、大力推介福建绿色农产品,积极为农产品产销衔接、品牌培育提供服务,有效地促进了闽牌农产品对外销售,有力地推进了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育品牌 品牌拓市场  福建省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品牌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
期刊
以前,11月初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意味着要冬储白菜、大葱,再腌上一坛雪里蕻或者是芥菜疙瘩,有了这几样无论外面的天气是大风还是大雪就都不怕了。尤其腌雪里蕻,浇上辣椒油和味精一拌,更是餐餐少不了的一碟小菜,如果用它和肉末加上黄豆炒更好吃了。  现在的人们过冬已经不再储存大白菜,因为有了蔬菜大棚和南方菜,冬季蔬菜品种是相当丰富,基本已经不再指着大白菜过冬了,吃一棵买一棵不但新鲜,还省去了捣腾的功夫。但咸菜我
期刊
泱泱海上丝路,千年流转不息。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伴海而生,拓海而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情况被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也是保持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福建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福
期刊
金秋的三晋大地,从魅力运城到塞外云中;从巍巍太行到延绵吕梁,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话金秋、庆丰收,一场由省内外1067家农业企业倾情联袂、以“特色、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三农”盛宴——第四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农博会)于10月23日在龙城太原拉开帷幕。  农博会除省内1016家农业企业参展外,还吸引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共18大类6600余种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装
期刊
前不久,《半月谈》报道,在湖南、山东等地都出现了“农业规模化种植成陷阱,利润全靠补贴奖励”的现象。一些新生代的种粮大户,单纯地以为“规模化種田跟自己父辈种田的方式别无两样,无非就是面积多一点”,再加上想着“规模越大政府补贴也越多”,进而在承包良田时多为大手笔,千亩以上的毫不鲜见。然而,不成想,经营惨淡。以前种地少的时候,精耕细作,土地单产还高,现在种地多了,反而每亩地的利润低了,如果没有补贴,不仅
期刊
关于规模化,日前的一则新闻让人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报道称,洞庭湖区周边分布着多个生猪养殖大县。过去,养殖模式较为分散,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規模不大,效益自然也一般。如今,年出栏500头左右的养猪场数量日渐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烦恼也随之而来,过去千家万户养猪,猪粪可以用来做肥料自行消化,现在集中养殖之后,由于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没有跟上,使得污染问题日甚一日。上规模,上出了问题,那
期刊
伴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大潮,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品牌农业,推动了平度农业快步走向产业化。金秋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记者走访了这片青岛的“后花园”。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的大泽山,位于平度市北部。其葡萄种植历
期刊
没有密集的养殖场,也没有广袤的大草原,北京的畜牧业竟能辐射、影响全国。北到东北、南至海南,我国餐桌上的鸡蛋一半源自北京,全国奶牛六成是北京奶牛的后代……凭借高科技育种,一亩三分地上的北京畜牧业,可以为全国提供良种,畜牧业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京红、京粉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提起蛋鸡京红、京粉,一些市民也许不大熟悉,但其实一日三餐吃的鸡蛋,绝大多数都是它们的后代。别说是在北京,就是在全
期刊
俗话说“每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因为它丰富的营养,甜酥爽脆的口感很受大家的喜欢。可就在前不久,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则传闻,五个苹果就能从表皮刮下半斤蜡来。这可着实吓了一跳。于是,带着心中的疑问,笔者奔赴菜市场、水果专卖店和大型综合超市,买来国产的、进口的多种苹果,想要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小实验检测是否打蜡  笔者分别从不同档次的场所购买了三种苹果一试究竟。第一种是
期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灿灿的一片,成为这个季节里最迷人的一道风景。10月23日,记者走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星建村示范基地的田埂上,两边是金色的稻田,放眼望去,一水的青枝蜡杆,个个籽粒饱满,风吹麦浪的景象此刻就在眼前,令人充满无限遐想。  村支书王志康告诉记者,脚下这150亩是省籼粳杂交示范基地,今年是第三年种“甬优538”,去年亩产907公斤,没有达到预计目标,今年改用了先正达“稻之道”种植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