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阅读理解题内容效度的研究及相关建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学业评价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研究中考阅读理解题的内容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该重视和研究阅读理解题的新变化,并对自身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适度的改进,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关键词:阅读理解;内容效度;评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也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必备技能。作为一种重 要的语言技能,阅读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主要教学目标。于是,阅读理解题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阅读测试能否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能否确保阅读测试的效度,将是决定测试本身是否科学及学生能否获得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份好的测试最重要的标准是效度[2],而测试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其中内容效度是内部效度中最重要的效度[3]。内容效度越高,就越能准确测量它所要测量的内容。笔者选择了九份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试卷,其中阅读理解语篇一共有36篇,笔者对这些阅读理解进行横向分析,了解各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和质量,以期对我省初中英语阅读测试和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一、研究分析
  (一)文章选材
  阅读测试的首要问题是选材[4],要求做到题材比较广泛,体裁、结构有变化。此次研究的36篇文章中,说明文和应用文各有11篇,记叙文10篇,议论文3篇,诗歌1篇。由此可见,阅读篇章体现出体裁的多样性。另外,阅读文本的体裁构成还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应用文体语篇增加,其中有三份试卷考查两篇应用文。这些应用文涵盖微信、演讲、网络平台、广告、网页、书籍目录、新闻报道等形式,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碰到的东西,作为阅读理解测试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4]。二是议论文所占篇数依然很少。这种设置考虑到了初中毕业生的认知水平,更具逻辑性、思辨型的议论文比其他体裁的文章更具有挑战性。
  选材的多样性不仅指文章体裁的多样,还指文章题材的多样。36个阅读语篇中,涉及社会文化的文章有7篇,涉及人与自然和校园生活的分别有6篇,涉及人物故事、文娱体育和科普知识的分别有4篇,涉及个人兴趣如旅游、喜好等的有3篇,涉及健康卫生的有2篇。由此可见,阅读语篇的题材非常广泛,关注到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文章长度
  此次研究的九份试卷,阅读量均达到了规定的四个语篇的总长度达到1100词以上(不包含题干和选项)的要求。其中,超过1200词阅读量的试卷有四份,最高的达到1279词,说明各地对中考英语阅读量的要求渐趋提高。另外,大多数试卷阅读语篇的词数都很好地控制在200~300词这个区间,但也有个别试卷的个别语篇词数相差比较悬殊,比如有一份试卷中A篇只有118个词,而B篇有348个词,两者相差230个词。还有一份试卷的D篇更是多达451词,已超过高考的阅读量要求,对考生的正常发挥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文章难度
  难度是评价试卷优劣和内容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指阅读文章本身的难度和题目的难度。影响文章本身难度的因素有生词量、句法结构、易读度等,此次研究笔者主要从生词量和易读度两个方面对阅读文章的难度进行分析。所谓生词,是指学生没有学过并标注中文释义的单词或短语(不包括可以通过构词法理解的词或短语)。生词越多,文章的难度就越大。易读度是指文字材料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本研究中阅读文章的易读度采用Flesh易读度公式计算所得,同时参照Flesh易读度量表对文章的难易度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标准文章的易读度指数为60~70,易读度超出该数值范围,指数越大,文本越简单,反之,则文本越难。
  研究发现,九份试卷36个阅读语篇的生词率基本上都在1%以下,有4个语篇没有出现生词,只有一份试卷的A篇生词率超过了3%,这说明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阅读篇章的生词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基本符合《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生词量不超过3%”的要求。另外,易读度在60~70之间的有5个篇章,易读度在70~80之间的有11个篇章,易读度在80~90之间的有10个篇章,易读度在90~100之间的有6个篇章,易读度在标准区间60~70以下的只有4个篇章。以上数据显示,易读度高于标准区间的文章有27篇,占所有抽样语篇的75%,这表明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阅读篇章总体上比较容易,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
  (四)考点设置
  笔者在研究时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初中毕业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要求将九份试卷中各阅读理解题的考点分成了六类:(1)获取事实信息;(2)理解归纳主旨要义;(3)猜测词义;(4)推断隐含意义、文章出处、作者等;(5)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6)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然后,运用此分类对抽样的全部九份试卷的阅读理解考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九份试卷中阅读理解考点的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1)考点分布广,涵盖了《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各项阅读技能。(2)考查学生推理、判断、概括的综合理解能力的考点有所增加。其中,有五份试卷的阅读理解试题60%以上的考点是考查较高层次理解能力的,说明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考查“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力的试题有了很大的增加,2015年有六个设区市采用“结合上下文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句子或短语”的方式进行了考查,另有一个设区市还考查了篇章结构。
  二、命题建议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在文章选材、文章难度、文章长度和考点设置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和精神,真实、全面、客观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除此之外,所选阅读篇章还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为了使今后的阅读理解命题更为科学、有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
  1.阅读材料要真实
  新闻报道、说明书、会议通知、广告、地图、时刻表等,都可以作为阅读测试材料[5],这些材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可以提高阅读测试的效度。
  2.阅读材料要体现多样性
  阅读材料应包含各种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材料。此次研究发现,九份试卷中有六份试卷缺少了议论文体的材料,这可能会因为文章类型狭窄造成测试不公,因为有些考生可能对某一类型的文章特别感兴趣。而且,测试中出现有限类型的文章会鼓励潜在的参试者只阅读某些特定类型的文章[5]。
  3.阅读材料的长度要有所控制
  文章过长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和理解压力,文章过短会因为信息量过少增加命题的困难。同时,要注意不同语篇之间长度的均衡问题。
  4.阅读材料应是初中毕业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此次研究的阅读材料涵盖了旅游、环境保护、志愿者工作、兼职、网络销售、各地节日、名人传记等各种不同的话题。这些话题能吸引学生读下去,其测试效度相对就高。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那么测试就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确保阅读理解考点全面、均衡
  首先,从整卷角度而言应确保阅读试题涵盖所有《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的考点,而且还应关注不同考点的数量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除了从整卷上确保落实《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的所有考点之外,还应注意同一语篇中尽量安排不同类型的考点。比如,一个语篇的考点中除了有考查提取事实信息的考点,还要有考查根据事实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考点。推理判断题中可以有考查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意义的能力、考查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还可以有考查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样设计能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的真实能力。
  (三)科学设计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材料的选择只是确保阅读测试效度的其中一个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保证阅读题目设置的科学性,这是保证阅读理解试题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避免那些不通过理解文章也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题目;另一方面,要避免那些不通过阅读文章就能解答的题目。比如,有语篇一看就知道是一首诗歌,再让考生来做诸如“The writing is a(n) _____.”的选择题,就无法真正考查考生是否理解该文本内容,最多只能识别学生是否拥有诗歌的文本知识。
  三、教学建议
  (一)拓宽课外阅读途径 增加阅读量
  此次研究发现,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呈现两个特征:一是阅读量较之前有大幅增加;二是篇章的选材体现出了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尽管现行英语教材增加了阅读量,然而,教材的阅读量毕竟有限,英语教学必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范本而已[6]。按照课标15万个词的要求,每个初中生在三年中应该每天阅读一篇250词左右的课外文章。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有贯穿初中三年的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所有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并在教师的督促下实施。其次,要把阅读的过程变成“悦”读的过程,学生应该带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去阅读,这样才能发挥阅读的功效。阅读的过程应该聚焦于信息的获取、文化的体验,而语言知识的习得是阅读过程的附带产出,这就是为什么说“习得”而不是“学得”的缘由。最后,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课外的阅读教学绝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常规的阅读策略,如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并引导他们自觉地将阅读策略贯穿于自主的课外阅读之中。
  另外,虽然目前试卷中议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仍应引起重视。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听和)读应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这说明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理解和获取事实信息的能力,二是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高层级思维活动,对阅读语篇的内容、结构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断和评价。从2015年浙江省设区市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来看,命题都很好地遵循了这种原则。除了一部分考查语言运用(如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理解事实细节的题目之外,还有很多概括主旨大意、推断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等评判性层面的题目,显示了对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设区市都考查了“理解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题目,对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今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导向。
  那么,如何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在阅读教学的不同时段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1.读前培养学生的预测和逻辑思维能力
  预测机制在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焦点,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还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7]。读前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标题和图片,结合自身的已有知识,完成对未知阅读内容的预测、推断和分析,形成阅读期待。
  2.读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判断能力
  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再结合相应的概括、填空、填表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利用上下文线索进行推导判断的能力、语篇意识。
  3.读后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评价能力
  读后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仿写、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评价能力。设计的活动应该鼓励和允许学生带着个人的思维方式、经验积累、情感和价值取向对文本中陈述的事实、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延伸、评价、修正[8],这正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表征。   阅读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和学业评价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研究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研究表明,目前浙江省设区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呈现出选材多样、阅读量大、评判性思维能力考查比重增加的基本特征,符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精神,具有较高效度。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该重视和研究阅读理解题的新变化,并对自身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适度的改进,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5.
  [2]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254-255.
  [3] ALDERSON J C, CLAPHAM C, WALL D. 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70-196.
  [4] 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106-134.
  [5] 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118-120.
  [6]肖永兰,徐玲.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研究[J]. 考试周刊,2014(7):1-2.
  [7] GRELLET F.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19.
  [8] 单俍. 深度解读文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第十届优秀论文专刊):42-45.
其他文献
创意,创想,创设,写手无疆,创闯天下    【第一剑客:职业杀手徐长龙。  性别:男身高:183体重:时常变化中……  必杀技:长龙弓,且一箭毙命,命中率:几乎100%  江湖注解:此人以搞笑的言谈夸张的举止著称。  然而,他外热内冷的性情却极少被知晓……】  “过阵子你接个大任务吧!”  徐长龙手抖了一下。  “哎呦呦,我还成了个人物呢!呵呵,哪个爷啊,这么大谱?”  “传说中的贡文龙。”  “
小蟹子的门前总是堆满了珍珠,她知道这些都是爱慕她的人送的礼物。小蟹子一个不动地放在那里,等着他们怎样送来再怎样拿回去。  多情的小蟹子其实早已经有了心上人,那是一只在天空盘桓的鹰。  小蟹子记得他们小的时候曾经一起在山脚下游戏,鹰美丽的羽毛在阳光下茸茸地绚丽着,让小蟹子深深地眷恋,着迷。小蟹子那时候就在心里说,如果长大了我一定要嫁给他,我要永远窝在他的羽翼下,那里一定充满了温暖。  鹰总是跟小蟹子
从2006年秋季起,浙江省各高中的高一学生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简称NSEFC)。这套教材在指导思想的定位、模块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上都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所设计的语言情境主要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反映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鼓励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然而,在使用过程
善意生长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任何一点微小的善意,都像午后的阳光,会给我们带来暖意……    安妮斜靠在她的存物柜上,嘴里叹着气。多么糟糕的一天!多么倒霉的灾难!这个新学年根本没有按照她原先预料的那样开始。  当然,安妮没有预料到那个新来的女生克里斯蒂。更确切地说,安妮没有预料到那个身上穿着安妮本来打算穿的那条裙子的新来的女生。  那不是一条普通的裙子。为了购买那条裙子和那件专门设计出来与之相配套的上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天早上去食堂买小米粥,窗口大妈说小米粥卖完了。我看窗口摆了一盆热腾腾的开水,心想将就喝点热水就馒头算了,于是就指着那盆水对大妈说:“那就幫我盛碗开水吧。”大妈脸抽搐了一下,艰难地说了一句:“那是豆浆。”  宿舍一帅哥刚开始学拉小提琴,那声音就像用指甲刮锅底。有天下午他正在拉提琴,门忽然被推开,查安全卫生的阿姨进来严肃地说:“谁在刷锅,宿舍不准用电饭锅,你们不知道吗?”  老师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沉重而古旧的《明日歌》以耐人寻味的哲理告诫人们:人生是短暂的,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年华里多学多做。  在无限的苍穹里,同样平衡着无限的时间。人的一生与其相比渺小得微不足道。几十年光景的短暂,充其量只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个人生命的光彩也远不及那万里长空中瞬间一闪的流星。  人生如花卉,岁月如花期,而在时间面前,这绚烂的花期却又显得十分短暂,我们虽然不能走在时间的前
邮递员,我刚听说这个工种时,觉得很普通,直到这个星期六,我才改变了自己的认知。  这个星期六,阳光明媚,我跟妈妈去了邮局。妈妈去上班,我去那儿写作业。因为只带了部分作业,写完后,我有些无所事事。妈妈看到后,指着快递台说:“你去帮那位叔叔扫快递吧!”我心想:扫快递啊,小事!我爽快地答应了。  刚开始,我拿着那个扫快递的手机一直扫,怎么都扫不出来。我的心情也从云端跌落到了深谷。那个叔叔看见了,便走过来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年底前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提炼和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大量展开,相关研
对本月主打星座射手座来说,这是交流面临巨大阻碍的12月,你老觉得父母、老师和一部分同学对你不公平、不信任,老是用“不道德”的方式来监控你。比如,你发现父母在偷看你的日记和博客;再比如,你发现自己在同学QQ群里某些信口开河的发言偏偏传到班主任耳朵里……你觉得“有理讲不清”,而你身边的每个同龄伙伴也不如从前那样得到你的信任。怎样摆脱这种好像被罩在渔网里、无力辩白也无力挣脱负面印象的被动局面?小魔女有个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确为至理名言。人类在经历重大历史变故之后,总要考察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人的活动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读史能使人们更好地思考自己的过去,认识自己的现状,把握自己的将来。只有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理解历史,才能真正成为把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