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伦理和国际法治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史无前例的,要建构和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新的道德知识和实践智慧来处理全球性问题,要树立因应和解决全球性伦理问题的新的道德思维,要为全球性协同行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价值坐标,并培育作为世界公民的新的道德意识。与此相适应,全球治理要有新的治理理念和新的治理模式。当然,谈治理,无法不谈法治的问题,因为,法治不但在事实上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治理方式,在价值上也是一种先进的治理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但国际法治不是国内法治的简单翻版,要将国内法治的理念与实践推广到全球治理中去,需要实现从国家本位到以人为本、从绝对主权到相对主权、从个体性权利到连带性权利的内在视域和逻辑上的转换。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聊天机器人这一新形态的智能对话系统出现并普及,基于此,本文提出“用户出行消费意图识别”任务。所谓出行消费意图,是指在聊天
近日,贵州省宣布在全国率先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
“六一”前夕,泰州供电公司白马供电所全体员工纷纷慷慨解囊,购买了衣服、食品和文化学习用品送到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童孩子手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企业、助力和谐社会建
每次回家常碰见堂叔,他都会问我工作上的事,我都会很耐心地向他汇报近一段时间电力行业发生的新变化,诸如现在可异地缴纳电费;如果用电出现故障,拨95598免费电话,抢修人员便风雨无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涉及三个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亦称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思想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实现教育目的不重要,且实践时难把握,效果不明显。这些认识和做法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人格不健全的学生,这是违背学生身心
企业要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手段,及时对安全生产偏离正常状态实行风险警告,并对风险进行干预,避免风险加大和事故的发生
生存分析作为一种以缺失数据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方法,近年来其应用范围由最开始的生物医学领域,扩展到了工业、商业、社会科学等很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都存在对某给定事件发生
巩义电业局上下11个党支部、324名党员高举党的旗帜,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成为巩义电力事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新课程标准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贯彻课标的精神,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年来,笔者开展了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发现教学法”的探讨和实践,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布鲁纳的发现法    发现法由美国教育
探索虚拟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有助于有效激发虚拟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整合人格特质理论、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以及社会感知理论,构建三相交互调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