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研究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和凌海四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等联系密切,具有发育成 "走廊型"城市共同体的天然条件.文章基于辽西走廊城市发展的实态,提出了构建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的设想,论证了必要性,探讨了促进组合城市形成的措施和可能的区域效应.
其他文献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
名人故里是湖南的重要旅游资源,对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旅游市场调查和分析表明,各个名人故里景点存在诸如产品雷同、渠道单一、促销不力等营销问题,同时也存在资源过度利用、城市
生态旅游不应重蹈大众旅游对资源滥用的覆辙。建立生态旅游要素双向关系模型,强调人(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地方居民)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要素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发展。成
产业形态的概念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变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比产业结构更能准确地描述经济地理现象。“三线”建设以及顺德、永康的经验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研究产业
在阐释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新时期江苏省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并将其概括为:1个文化发展中心,2个文化发展副中心,4类文化发展区域,5条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中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聚类功能,提取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多项指标,应用MATLAB6.1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福建省城市职能进行分类,最终将23个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调控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调控作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提出了建设用地乘数,并把其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完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关键.我国各区域之间不协调的根本之处在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直接表现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
“人文地理”一词已经被国内媒体泛化,各种游记、地方旧闻、传奇等等都被列在“人文地理”的报刊、电视栏目之中。这抑或是地理学科复兴的一丝兆头?还是地理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