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学——评《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地理”一词已经被国内媒体泛化,各种游记、地方旧闻、传奇等等都被列在“人文地理”的报刊、电视栏目之中。这抑或是地理学科复兴的一丝兆头?还是地理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革命?本文认为人文地理和人文地理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传统地志学体系下的记录某地人文现象的地理;后者是近代地理学出现后,系统地理学体系下的概念,它是分析人文现象空间特征和空间变化过程的地理学分支。“人文地理”的文章让人们对地理有一种亲近感。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对一个地方的感觉、认识撰写或讲述出来,这些“著”与“述”便成为文字的地理或口述的地理
其他文献
县际边界地区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湘西北有多种类型的县际边界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边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县级行政(经济)中心.文章认为边界地区对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
名人故里是湖南的重要旅游资源,对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旅游市场调查和分析表明,各个名人故里景点存在诸如产品雷同、渠道单一、促销不力等营销问题,同时也存在资源过度利用、城市
生态旅游不应重蹈大众旅游对资源滥用的覆辙。建立生态旅游要素双向关系模型,强调人(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地方居民)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要素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发展。成
产业形态的概念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变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比产业结构更能准确地描述经济地理现象。“三线”建设以及顺德、永康的经验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研究产业
在阐释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区域文化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新时期江苏省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并将其概括为:1个文化发展中心,2个文化发展副中心,4类文化发展区域,5条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中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聚类功能,提取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多项指标,应用MATLAB6.1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福建省城市职能进行分类,最终将23个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调控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调控作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提出了建设用地乘数,并把其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完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关键.我国各区域之间不协调的根本之处在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直接表现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