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提炼与整合。由表层到本质,由放任到规范,由内在到外显,在追问中帮助学生归纳、完善、夯实数量经验。
  [关键词]归纳转化;完善猜想;夯实推理;有效追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86
  因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各种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体验常常只能成为教学的起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炼并整合,适时地借助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梳理、提炼、总结,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经验的形成。
  一、由表层到本质,在追问中归纳转化经验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够起到化繁为简、转新为旧的作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借助转化思想来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但是缺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如果教师能借助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适当追问,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自然会学有所成。
  如教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时,有的学生用数格子的方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有的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我借助提问:“为什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呢?”当学生对转化有一定的认知后,我追问道:“为什么必须沿着高来剪呢?”学生思考的同时也能加深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这一案例中,通过两次追问,促进学生对转化方向、操作关键点进行思考。显然,教师的适时点拨,促进了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迈进,有助于学生掌握转化思想。
  二、由放任到规范,在追问中完善猜想经验
  数学猜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某些已知的数学知识和事实材料,运用非逻辑手段做出的一种假定,属于合理范畴下的推理。猜想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将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后推导出结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敞开思维,在猜结果、猜方法、猜规律的过程中,丰富猜想的经验。教师适时的追问,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反思、质疑与猜想的行为,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猜想经验。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制作了等长不等宽、等宽不等长、长宽都不等的三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后猜想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很快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顺势提问:“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一个学生说:“经过对比发现,如果长相等,宽较大的长方形面积较大;相反,如果宽相等,那么长较大的长方形面积就较大,因此,长乘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一次有价值的猜想,再现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本案例中,我在学生猜想之后,立即追问学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将猜想与已知条件结合起来验证,不仅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美好体验,享受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由内在到外显,在追问中夯实推理经验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契合学生认知需求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推理经验,运用追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真理进行探究的兴趣,通过明辨与思考让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端,也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推理结果进行有效表达。当学生提出通过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来计算面积时,我提出质疑:“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呢?”此时,我出示长方形的格子图,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经过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边长为5厘米的长方形上,需要沿着长摆5个;宽是3厘米,就意味着沿着宽要摆3个。如此,这个长方形就需要摆下3排小正方形,每排5个,即15个正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15平方厘米。
  在学生对某些概念不理解时,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耐心地进行引导并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获得知识并积累推理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學生放任自流,应充分运用追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梳理与总结,真正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
  (责编 韦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外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作业设计的“三层四趣”(四趣即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五动六感”(六感即数感、符号感、形体感、空间感、应用感、整体感),让课外作业更富有色彩、充满情趣。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实施;“三层四趣”;“五动六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5
[摘要]“动手做”是苏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加的栏目。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面积的变化”中的“动手做”为例,将“动手做”置于素养的高度来研究教学策略,实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让学生用需要的方式“动手做”自己需要的数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动手做;苏教版教材;面积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教师一味追求表面形式试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目不暇接,其效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如何从学习主体的本质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学生趣学的数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为生所需,导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其主要思想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估算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但对结果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较,看哪种估计结果比较接近准确值,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是
图形与几何(原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引入,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创造出一些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分析等活动,为学生的空间发展助燃。发展离不开活动、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素材的准备上,教师和巧妇在某种程度上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活动素材要“绿色的”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观察和动
[摘 要]深度学习是触及事物本质和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就要深度理解教材,明确教学要点,同时借助几何直观手段开展教学。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究百分数的本质,体会百分数的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概念;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去年学校推荐我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活动,选的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由于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设计“拼一拼”的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悟棱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备课中也设计了“拼一拼”的环节。  第一次试教片断回放: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并通过交流感受长方体是指物体的形状,体会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再通过观察、分类、操作、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这不仅是下课的铃声,更是抢占位置的铃声!每到快下课时,我就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一只脚伸出课桌外,身体前倾,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只要老师喊出“下课”二字,我便风驰电掣般冲出教室。  老师终于喊了一声“下课”,我夺门而出,十万火急地从三楼往下跑,如同一只饥饿的雪豹,冲向操场边的乒乓球台!可是“人有旦夕祸福,乒乓球台有阴晴圆缺”,当狂奔的我冲到操场时,发现几个六年级的同
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材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更是走在教材改革的前沿。作为教材核心的小学数学教科书,紧紧依托《数学课程标准》配置了大量的插图,精心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片前所未有、耳目一新、广阔的教学活动天地。图文并茂更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在大量的插图中,例题插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很多题型都与百分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随着小升初的数学试卷中应用题比分的不断上升,百分率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易到难地归纳出四种常见的百分率题型,并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百分率 应用题 生活实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61  近十年来,小升初的数学试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