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学 追求成功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完善教学;讨论交流;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7(A)—0052—01
  
  新课改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理念中,有效的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那么,怎样的课堂交流才称得上有效呢?王洁博士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报告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以前设计的案例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设计,渗透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相同的案例设计产生了不同的学习结果。
  案例一:教师出示题目: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能把自己的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生1:柳树有多少棵?
  生2:柳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3:柳树比松树多多少棵?
  生4:松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生5:松树再种几棵就和柳树一样多了?
  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为在这题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学生思路开阔,交流充分。但是在接下来做题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许多同学只提出了一个问题,还有个别同学最多也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学生只记得自己想出的问题,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象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学习效果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再尝试。
  案例二:教师出示题目: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同样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把你想到的问题说给同学们听。
  生:柳树有多少棵?
  师:他提的问题你们听懂了吗?能说给大家听吗?
  (这时只有半数学生表示听懂了)
  师:和他提出的问题一样的还有吗?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05×3=315(棵)
  师: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能解释一下吗?
  生:要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105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学生早已跃跃欲试)
  生:柳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他的问题谁又听懂了?能说给大家听吗?这个问题谁也想到了?会解决吗?谁再来解释一下?(这时有90%的同学表示听懂了,能主动参与学习。)
  生又交流了几个问题,师一一参与。
  在解决了(①柳树比松树多多少棵?②松树比柳树少多少棵?③松树再种几棵就和柳树一样多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有生举手说:我发现这三个問题算式一样。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能解释一下吗?
  生:我认为这三个问题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算式相同。
  大多数同学对他的说法表示赞同。接下来做题时,有85%以上的学生都能提出三四个甚至所有的问题,还有的也能提出两个以上问题解答。
  反思: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案例一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进行了交流,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但学生的交流仅为了教师的了解。学生呢?交流几乎就是几个优秀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进行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于是就有了对别人的那么多方法“当时好像知道,但过后便忘记了”的情况。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况其他的方法呢!热闹的交流过程只是表面现象,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是低效的。
  课堂上学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我想,有效的交流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案例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暗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在交流中教师适时介入,利用同伴比较异同的办法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理解。比如“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你还有与他不同的方法吗?这个问题谁也想到了?谁再来解释一下?”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却完善了教学,取得了高效的学习效果。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是一个求真务实,注重科学和理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合作。而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将人本来潜在的能量和尚未形成的技能激活,其教育功能就会受
〔关键词〕 “缺口”;思想方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51—01    营造“缺口”,创设合理的情境    心理学家韦海墨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组。而知觉的重组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完形律。”完形律是指当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时,就会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的东西以完形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遇到形式化的数学问题时
在高中的物理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电学实验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 地进行物理课的学习。本文就高中电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讨 论,分析现
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速度 快。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 与涵盖的内容知识比较多,既包含抽象性概念,还有枯燥乏昧 的公理定式,
2007年10月,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在一些散养和小型猪场出现发病,发病猪群初步为育肥猪、生长猪,继而是保育猪和母猪,出现了全部发热,体温在41~42℃,精神沉郁,厌食、喜卧,身体背部有红斑等
笔者从事兽医工作多年,母猪产后出血的病例比较少见,产后出血而又排出异样怪胎者更属罕见。现将一例母猪发病前后过程及治疗情况叙述如下,以供同仁及专家研究参考。
家兔球虫病是家兔常发生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每个季节都能发生,多发于夏季,饲养密度大、高温潮湿地区更易发生。特别是幼兔极易感染,发病率可达80%以上,幼兔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
英语新课标下的学习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
连五中学始建于1932年,坐落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偏僻山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初中,为全乡14个行政村学生的就学需要提供服务。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生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