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一体化的文创杠杆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机长》剧组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1:1的比例搭建了川航3U8633航班的机身

  如果说江南文化是一座富矿,那么发展文创产业就是对它最现实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江南地区是我国最早意识到发展文创产业重要性的区域之一,早在其他地区还沉浸在土木经济热潮当中时,长三角就已经将视线投向了文化。
  客观地说,文创产业的强大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产业本身的效益,它对区域的整合还有着强大的溢出效应。从加快文创产业部署到文化推动区域融合,长三角地区具有非常类似的区域文化认同,体现出强烈的打破传统省级行政区的趋势,这是这个区域文化经济最具独特之处,也是发展文创产业的优势。

领先的电影工业化


  虽然从高耸的烟囱还能看出一些旧工业时代的痕迹,但一旦钻到影棚里,就能置身于巍峨恢弘的皇宫或是精致幽雅的庭院中。说不定,还会遇上大批粉丝蹲守在影视街的玻璃门外,这时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作“华莱坞”。
  “特色小镇”创建正火遍全国,而由江南地区来讲述的小镇故事,通常不会让人失望。在无锡太湖新城西翼的山水城片区,一座“影视小镇”正迅速崛起。
  无锡是我国最早的影视基地城市,早在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无锡陆续建立了唐城、三国城和水浒城等影视外景拍摄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设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开始思考探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上升空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锡也不例外。2009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要在这里打造中国数字电影产业标杆园区。同时,无锡的软件、动画、动漫产业已具规模,相关产业也初成气候,具备了进一步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基础。
  电影是一个高端制造业,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的体现。从一片老钢厂到如今享誉世界的电影梦工厂,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伴随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成长起来,堪称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個典型样本。如今,每年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拍摄的影视项目超过百部,大多数具有极强的“技术含量”。
  比如近期热映的《中国机长》。在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11号摄影棚里,剧组以1:1的比例搭建了川航3U8633航班的机身,将34分钟的惊心动魄真实还原。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影视剧组和五湖四海的游客参观学习,同时也为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电影工业体系从萌芽走向成熟,发挥引领作用。
  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主任施娟看来,电影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的体现。“并且在这个社会,不落实到具体的商品生产,不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消费当中,再先进的文化,要形成影响世界的实力,恐怕都是空谈,而影视产业正好具备这种能力。”
  谈及无锡为何能将电影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施娟表示,一是无锡良好的影视氛围和基础,其次是源于无锡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对于拍摄制作这样大量聚集人的行业而言,无锡的消费成本相对较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的电视媒体在全国同类传媒集团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
  除了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在长三角还有许多其他定位的拍摄基地。最有名的要属横店,如今它从一个偏远村庄成长为了繁荣小镇,随处可见摄影棚、道具公司、经纪公司,聚集了大量的“横漂”。而位于松江南部新城的上海科技影都,从规划布局到全面建设仅一年时间,也正在发力影视产业链集聚。
  在竞合的关系下,长三角影视产业搭配将更加地有机,一体化正在从设想走向落地。除了能够进行资源要素合作共享,在区域内还可以针对目前国内影视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进行差异化发展。
《中国机长》在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11号摄影棚里,剧组以1:1的比例搭建了川航3U8633航班的机身,将34分钟的惊心动魄真实还原。

  施娟认为,“在中国的影视产业基地不多,这个产业的特点就是链条特别长,是资本资金、人才、技术以及艺术的结合。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影视产业要形成差异化发展,带动区域认知,文化的融合保证经济合作的长期有效,在这当中,上海在资本上起到一个引领和统筹的作用。”
  为积极响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地区影视拍摄服务的协同合作与联动发展,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影视拍摄基地倡议建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机制,形成紧密合作关系,这意味着长三角影视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吃饱了撑着”的行业


  无论是浙江横店充满传奇地从无到有,还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成功突围,或是秦淮特色文创产业园的兴旺,在这片土地上都绝非偶然。
  文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长基因,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成为长三角区域紧密结合的共同纽带。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有现实经济的基础。
  “这是一个‘吃饱了撑着’的行业”,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文创产业的形态。他认为,长三角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比全国其他省市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市场经济先发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商业文化氛围浓厚等等。
  经济决定文化消费实力,长三角同时拥有中国最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因此,这个地区较早注意到文创产业在国民经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和企业比较容易把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引入到文创产业发展领域,并且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色。
  早在1996年,江苏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目标,2006年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浙江在1999年就启动了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战略。十多年后,按照中央对浙江提出的“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浙江不失时机地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上海则在2011年就率先确立了文创产业为支柱产业。   而安徽襟江带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镇。虽说安徽过去是“农业大省”,但也在致力于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在1997年就提出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2006年,安徽也提出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
  以文化大省的战略为依托,长三角地区的文创产业化发展迅速,经历了一个从文化生产到文创产业化并逐渐崛起的过程。从“大”到“强”,建设文化强省比建设文化大省要求更高,既要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更要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以及创新能力。
  一大批商务商贸、金融科技、文创旅游等优质资源在这个区域内高度集聚。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中显示,2014年到2016年,长三角地区文创产业增加值位全国区域榜首,年均增长率达到12.4%,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率3.59个百分点,超过同期东北地区14.66个百分点。
  为顺应这一趋势,长三角文创产业发展也日益朝着服务化方向发展。江苏在省内建成了常州、南京、无锡三家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在3D动漫引、擎数字媒体创作工具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浙江则依托互联网发展成为信息经济髙地,基于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应用深入到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安徽也强调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提升演艺、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创产业门类,调动起文化资源。
  近两年,长三角的文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占比一直下滑,而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地区文创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则持续上升。安徽文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落后于江苏和浙江,直到2015年才突破千亿元大关,但近几年以年均21.6%的速度快速增长。这说明安徽的文创产业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巨大。
  而上海地区文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小,年均增速也仅为2.7%,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质量”成色更髙。这与上海文创产业发展更加依靠“软创新”而非“硬投资”有关,其在不断强化文创产业与旅游、设计、科技、金融等服务领域的交叉融合。

構建持续性


  文化产品的消费并非刚性消费,如何以高端创意激发消费,继续推动文创产业供给侧改革,值得行业作出创新和探索。
  对于如何避免由于产业门类过于雷同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甚至是恶性竞争等问题,杨轶清表示,“长三角文创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差异性,比如长三角有很多的古镇,浙江有乌镇西塘,江苏也有周庄同里,水乡古镇都有相似的地方,如何形成差异性,并打造成共赢的联合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2014年到2016年,长三角地区文创产业增加值位全国区域榜首,年均增长率达到12.4%,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率3.59个百分点。

  在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资本与文化之间关系一直是相互裹挟的。长三角作为古镇集中区域,在现代潮流的裹挟下,难免面临开发难题。
  在诸多水乡景点中,乌镇是个异类,它独立式景区管理模式是最明晰的。中青旅以3.55亿元收购乌镇景区60%股份,获得乌镇东栅、西栅的独家经营权以及南栅、北栅的优先开发权。东栅景区功能定位为与江南其他古镇类似的“观光型”景区,西栅景区定位为休闲度假,规划了安静休闲的民宿。出生于乌镇的陈向宏自1999年起就主持乌镇古镇旅游保护开发,是打造“乌镇模式”的领军人物。
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蜿蜒的西市河穿镇而过,浓缩了乌镇生活的日常

  陈向宏打造的乌镇民宿和店铺能实行公司化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会被产权问题困扰。开发西栅初期就买断了乌镇原住民所有的民居产权,即将原住居民的新房安置在古镇外围,原有住房全部作为商业开发,原住居民可以优先返回到古镇参与旅游服务行业中。
  传统文化是基调,但囿于传统的发展,就成了一种局限了。如今的乌镇已经具备了大型会议旅游和度假休闲接待能力,占据了中高端旅游市场的制高点,互联网大会也选址乌镇。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镇是幸运的,是有创造力的。
  “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近年来风靡全球、最魔幻的流行名词,各国努力开发这个新兴产业。戏剧大师赖声川在他的“创意学”中阐释,“创意产业”必须依赖“创意”才能成立;“创意”又必须依赖“文化”才能茁壮。这是一个前后连锁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意产业可言。
  后来,赖声川对乌镇一见钟情,他说,“那时我就相信,乌镇 戏剧=不可限量的C。”
  乌镇戏剧节的出现,是古镇建设真正与乌镇气质文化结合的开始。来乌镇看的不仅仅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历史与科技在一幅水墨画中融合,更是一种生命力。如今,“文化乌镇”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国际上建立起了属于中国的戏剧城市品牌。
戏剧大师赖声川在他的“创意学”中阐释,“创意产业”必须依赖“创意”才能成立;“创意”又必须依赖“文化”才能茁壮。

  从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乌镇实现了从社会效益形成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的发展,一方面控制了文化消费的外溢,加强了长三角地区的人员流动;另一方面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并激发认同与情感共鸣,牵着新一代青年拾起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无论是电影工业抑或是古镇开发,虽说不同的文创产业之间差异性非常大,但从根本逻辑上看,文创产业的竞争力在于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程度,以及这种融合一体化中的创意水平。在长三角这片区域中,文化是融合的、可持续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前20年马上就要结束。站在这个时点,回顾中国的产业崛起,互联网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无论是市场的规模、企业的发展水平,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性,中国互联网一点都不输给美国同行。毫无疑问,我们早已崛起成为全球互联网势力的强大一极。  崛起的轨迹,也决定未来的变化。  可以这样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以及两个世纪之交成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是对标美国同类的产物。门户网站时代的搜狐、新浪和网易,
01  5月24日晚上8点,台湾北部大雨,我从火车站出来,坐上计程车。  “您好,去某某路。”  “你是去做头七吗?”  “嗯……不是。”  “刚有人去世哦?”  “也不是……我去找朋友。”我有些尴尬,希望缓和气氛地补充道:“朋友下班。”  司机没再继续问,车里立刻播放起了佛经。  我更尴尬了,我要去的地方是殡仪馆。 02  某某路上整条街都是葬仪社,司机问我葬仪社的名字,我说,“都不是,就去殡仪
《硅谷帝国:商业巨头如何掌控经济与社会》  前不久,一名華人程序员在脸书的总部园区一跃而下,撼动了硅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前在大家心目中高福利、扁平化管理等美好和善意的印象:某种程度上,我们对硅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技术资本力量的认知还是太少。  《硅谷帝国》做了这样一件“科普”和研究的事情,它详细阐述了以脸书、亚马逊、谷歌等公司为主的“最有野心、最强大”的科技公司是怎样掌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在公司的发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就像这天气一样,到了年关,朋友圈的鸡汤或者励志学也越来越恶心—请允许我用这么直白的词。  我归纳了一下,这些励志文的中心思想正在大面积趋同,它们几乎都表达了三个意思:  1.混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不努力,同龄人已经将你抛弃!  2.高富帅、白富美出身比你好,颜值比你高,还比你努力!  3.宏观经济这么好,你却不怎么行,你真是个废柴!  以上这些论调着实让人讨厌,但它们还真的有市
2018年11月,凉山扎甘洛小学斑驳的墙壁上写着“未来是什么”,希望书本和课堂能够给予孩子们一个答案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的合村并居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随着农村房屋闲置情况的增多,各地近些年都有类似的行动,只是在行动规模上有不同而已。这个行动也不是孤立进行的,可以说是各个地方落实乡村振兴方略的一个抓手,与“收回”宅基地相伴随的是关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规划。  三农问题已经很久没有
3月1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引导入境人员等待乘坐转运车辆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境外倒灌”,近期不少中国省市制定了这样的抗疫“三线作战”目标。前两个目标,国内统筹得好就能实现,但“严防境外倒灌”,要是缺了对方“严防输出”这一环,可就压力不轻了。  目前,海外疫情增速已经大大超过了2月湖北疫情的扩散速度。面对即将到来的海外疫情“倒灌”高峰,中国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对日韩“彼此彼此”  
《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  五四蘊育个体觉醒与国族整合的启蒙双调,是近代中国史上的华丽篇章。但是其对传统的激进批判,在激发豪迈的革命精神的同时,也造成传统断裂与虚无主义的心灵困境。从此,传统与现代宛若鸿沟,前者为衰朽为暗夜,后者为新生为黎明。在时代一往无前的疾速飞驰中,有着历史的至高终结与最末救赎。  这种高调而激昂的现代心智,不断在古今转型之间,上演理想与幻影交织、热望与落寞转替的讽刺话剧。大时
1946年5月,南斯拉夫,20万人参加五一节游行,其中有民众托着斯大林和铁托的海报  1944年,二战已近尾声。坐在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着欧洲地图陷入沉思。他的铅笔不断在芬兰附近比划着,笔尖先是扫过芬兰与苏联的边界,又比划了一下芬兰与瑞典的国界。  随着希特勒的威胁渐渐消退,丘吉尔把苏联视作下一个西方的敌人。要在欧洲组建一个反苏同盟国,到底要纳入哪些国家?  让丘吉尔困惑的是,芬兰在二
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增加了机器最终将取代人类工作的可能性—对许多人来说,也增加了他们对导致大规模失业的恐惧。  许多观察家担心最坏的情况发生,主张为人们提供无条件的不需要工作的基本收入,来避免可能发生的贫困现象。但是,在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计算一般基本收入的成本和收益之前,我们最好思考清楚未来人们可以不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我们目前对工作的狭隘定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大工业的发展势
3月30日,武漢汉街,两个女孩在商家打出的“我们回来了”广告牌前合影  老家在洪湖的张兴3月20日回到了武汉。他接了水务局一份基层工作:打捞河湖里的垃圾(水草)。  工作区域在武汉市武昌区的晒湖。  晒湖旁边是天佑医院,也有一个微型公园。3月,公园里的花开了,草绿了,樟木的叶子在初春变红,落在雨后的马路上。  周边社区里的人,正在试探性地从房门跨出,到小区,到街上,到公共场所。张兴说他在河里站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