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建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平台,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利用“规定”开启幼儿说话之门
  有的刚进园的幼儿在人多时由于胆怯不敢说话,有的因为羞涩不愿说话。如果不及时让这些幼儿开口说话,和其他同学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往往会使这部分幼儿成为班里的“沉默者”,或者成为孤独的保守者,这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能让幼儿大胆说话,就要有一些必要的规定促使幼儿主动说话。比如:早上入校时见了同学一定要说:“早上好!”见了老师一定要说:“老师,早上好!”晚上离校时,要向老师说:“老师,再见!”要向同学说:“明天见!”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时,一定要说:“谢谢!”或者说:“感谢你的帮助!”等等,幼儿忘记不说时,老师要用手势或者眼神提醒幼儿说话,促使幼儿养成随时说话的习惯,成功开启幼儿说话之门。
  有时老师的规定会成为一种权威性的东西,孩子会铭记在心。因此,利用一些“规定”打开幼儿的说话之门是很有作用的。比如,有位家长告诉笔者,孩子每天起床会对她说:“妈妈,早上好!”有一天,她心情不好,就没有理会孩子的问好,孩子就大声嚷嚷:“你怎么不说早上好呢?这是不尊重人啊!”她顿时无言以对。
  二、利用活动“载体”促使幼儿完整表述
  在语言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无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活动为幼儿说话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和表述,幼儿的说话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是培养幼儿说话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幼儿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特点,组织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给幼儿创建语言环境,在活动中练习和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主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和三个“符合”。即活动目的要有利于促进幼儿说话,要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幼儿说话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幼儿说话的特点;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幼儿自由表达,符合幼儿的普遍爱好。比如:“看图说话”活动,教师要根据季节变化,或者气候变化,展示一些与时令相结合的图片,既可以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话,又可以与当时实际季节、气候结合起来,让幼儿把实际感受说出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话与实际进行比较,从而自觉改正表述不正确、或说不完整话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整表述的能力。如下雨时,教师出示小朋友打伞在雨中行走的图片,引导幼儿完整地表述图片内容,还可以把在雨中打伞行走时的感受说出来,既丰富了幼儿说话内容,又锻炼了幼儿的想象能力。
  唱歌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要善于利用唱歌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特别对于那些平时不喜欢说话的孩子,尽可能利用他们喜欢唱歌的特点,促使其喜欢说话。比如,唱歌前先让幼儿说歌词,活动时有意编一些既有唱又有说的儿歌,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说话。
  孩子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并把自己看到的事或物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安排“观察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还可以安排“春游”、“登山”、“赏月”等活动,让幼儿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激发幼儿良好的情感,学会赞赏、学会感激、学会抒发,从而说出完整而富有感情的话。
  三、利用“交往”锻炼幼儿善于说话的能力
  “交往”是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环节,利用“交往”培养幼儿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习惯,特别是语言性交往活动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必须设计和安排的教学环节。当然,交往不仅是语言的相互传递,还要注意幼儿的心理表现,如果一味强行实施“交往”活动,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果,比如,两个平时脾气不相投的孩子之间,就要采取适当措施,或者首先排除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心理因素,否则,可能造成交往过程中的冲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性格特点及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首先,要让每一位孩子在班级中担当一个“职位”,分配一定的任务,如果无法分配给每一位幼儿一个“职位”时,可以采用轮换制,这样尽可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有与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比如:把收缴幼儿各类作品的幼儿叫“收缴员”,把分发各类用具的幼儿叫“分发员”等,通过平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之间积极进行语言交流,遇到不同情况时,采用不同语言交流,从而丰富幼儿语言素材,锻炼幼儿与人交往时的交流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设计交往性课堂教学活动,根据童话故事编排一些语言类节目,促进幼儿理解和掌握语言要素、语气等,让幼儿善于说话,善于说出漂亮的话。交往性教学活动主要有讨论、评价、小组交流等。比如,绘画教学中,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认为画得好的方面和画得不好的方面,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比如:天上的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冬天会下雪?走到十字路口时,我们会看到交通信号灯,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灯亮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黄灯亮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绿灯亮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些具有变化性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素材,让幼儿在和别人的交流、探讨中体会和掌握表达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说话的次序和技巧,使幼儿善于说话。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具有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功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音乐强化学生感官、情感及理智上的审美体验,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艺术素质 教学改革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由于音乐教育能够起到开发学生身心艺术潜能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有重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倾听对音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变,但是因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相对落后,很多学校只着眼于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对音乐本质的引导教育,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能养成正确倾听的习惯,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甚至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有效倾听,达到真正有效的音乐学习,并构建开放的音乐课堂呢?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摘 要: 中职学生由于多处于青春期,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因此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一直较难实施。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体会与想法,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中职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工作艺术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对中职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中职学生和其他高中的学生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后备军,他们大多在15~18岁之间,心理的不成熟与身体的成
摘 要: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幼儿阶段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人的大脑结构和身体机能旺盛、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工作的重点内容。幼儿工作者应当多角度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此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大脑的结构和身体机能在这一时期最
摘 要: 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需要静气,而不应急躁、苛责、求全责备。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讲求工作方法,有些时候,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教育效果反而更佳。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冷处理 尊重 关爱  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细致,需要讲求一定的工作技巧和方法。班主任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有的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并且切中要害地指出错误原因,责令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