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名胜 锦绣当阳

来源 :招商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处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西临宜昌,东连荆州,北通襄阳,是湖北省省辖,委托宜昌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当阳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水利先进县(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市)、全省“普九”先进县(市)、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市)、全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92-2000年,当阳市连续9年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行列。与此同时,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小康市”荣誉称号,提前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上基本达小康的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地理交通
  地形地貌
  当阳市跨东经111°32′至112°04′,北纬30°30′至31°11′,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沮漳河中下游,大巴山脉东麓,荆山山脉以南,是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与荆门市交界,南部邻荆州市荆州区、枝江县境,西部接宜昌县界,北部与远安县接壤。市政府驻地玉阳街道,东至湖北省会武汉市,沿汉宜公路306公里;沿铁路线经襄樊市504公里。西至宜昌市,沿当宜公路73公里;沿铁路线68公里。市境形似一片桑叶,北起陈院鹰子沟,南至国营草埠湖农场三分场肖家湾,南北最大纵距76.5公里;东起陈场孙家湾,西抵枣林曹家岗,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总面积2159平方公里(323.85万亩),耕地面积44.04千公顷,水田面积28.62千公顷。
  气候特征
  当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8%。无霜期长(年平均为268天),年平均气温为16.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6℃,气温稳定在10.0℃以上的日数为241天,年均总积温5225.1℃。雨水充沛,宜于农耕,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36-1048毫米之间,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历史上最多降雨量1544毫米,最少降雨量539.1毫米。历年平均总蒸发量为1363.7毫米,年最大总蒸发量为1708.9毫米,年最小总蒸发量为1131.5毫米。历年最多风向为NW(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瞬间极大风速为28.8米/秒,瞬间次极大风速为24.2米/秒。
  春季:常年是在春分后2天(即3月23日)入春,小满后2天(即5月24日)为止,持续63天。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季节,入春后,南风增多,逐渐增强,北风相对衰退减弱。但常有冷暖两股空气在境内上空徘徊激荡,相互争雄,致使气候时寒时暖,天气忽晴忽雨。少数年分,在清明前后,仍有来自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侵入。春日多雨水,常年3月至5月,雨日约有37天,平均雨量250-3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7%。
  夏季:小满后2天(5月24日)是当阳进入夏季的开始,此时,日平均气温持续22℃以上,至秋分前4天(9月19日)结束,为期118天。夏季主要特征是炎热多雨,湿度大,每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雨季,雨量大、暴雨多,持续日数久,俗称“梅雨”。梅雨期间,雨日最长达30天(1983年6月19日-7月18日),夏季平均降雨量达4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上升到28℃,常有伏旱发生。
  秋季:在秋分前3天(每年9月20日)进入秋季,为时不长,至立冬后10天(每年11月17日)为止,仅59天。入秋后,随着太阳直射地球表面的南移,酷暑渐退,但潜存炎热天气时有出现,早晚天凉有露,日中炎热,昼夜时间大致平分。9月平均气温一般维持在22℃以上。秋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降温迅速,常年时一阵秋雨一阵寒。初秋多雨,晚秋多寒,平均降水量在200-25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2%。
  冬季:小雪前4天(11月18日)入冬,至次年春分后1天(3月22日)止,持续时间125天,是四季中最长的一季。冬季寒冷少雨,昼短夜长,此时,冷空气频繁活动,是当阳市冬季主要特征之一。平均每隔5至7天,将受一次南下冷空气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全市在一昼夜之间气温急剧降低,下降幅度一般在10℃以下时,习惯称这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往往伴有5至6级以上偏北大风,也常出现雨雪天气。冬季平均降水量为6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
  日照:全年日照可照时数为4427.2小时。据全市30年气象观测资料记载,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1.8%。西北山地实照时数少于丘陵、平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短,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表现为2-8月份逐渐上升,8月以后逐渐下降。夏季日照时数年平均可达683.2小时,冬季日照时数仅336.8小时,春秋两季相近,界于夏、冬之间。
  气温:据市气象部门观测资料记载,全市30年平均气温为16.4℃,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5.6℃(1977年1月30日),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0.9℃(1966年8月4日)。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8℃,最高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8.1℃,该市气温年均差为24.3℃,较邻市枝江要小。常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日数,平均为241天,一年中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程积温为5225.1℃,4-10月农作物生长季节,除西北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全市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降水:常年降水量平均在936-1048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且多集中于夏季。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正常年间,一般发生在6-7月份,故能满足农物所需水份。最大暴雨日发生于1974年7月8日,一天之内降水158毫米,持续降水日数最长为17天,连续无降水日数为40天。
  交通:当阳交通发达。城区距三峡机场50公里;焦枝铁路、襄石复线穿境而过,设有目前湖北省县市级最大的火车站;汉宜、荆当、荷当、窑马公路、荆宜高速公路、待建的沙宜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信号覆盖全境。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沪蓉高速)设有淯溪、当阳东、当阳西、双莲4个出入口。铁路:焦柳铁路,襄石复线,境内有淯溪站、小烟墩站、当阳站、岩屋庙站、玉泉寺站5个火车站。飞机:有军民两用机场-当阳机场。   经过多年建设,当阳市已基本完成“六纵六横”的城区道路配套,进一步拓展了城市骨架,形成了“城外成环、城内成网”的城市道路体系。城区拥有主干道路14条,全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新修街、巷道路近百条。城区道路网总长度(3.5米以上道路)为78.9公里,平均道路网密度为4.99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面积为2054.3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75603.8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65112.8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1.7%;园地5299.2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8%;林地78813.4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8.37%;水面26378.2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1%;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12330.5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交通用地1122.44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0.55%;水利设施用地6607.3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未利用土地9762.87公顷 ,占全市总面积的8.5%。
  当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由于地势起伏程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且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均有分布。山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土地利用以林地居多,耕地次之。农业以水、旱粮食作物为主,兼有果、茶特等多种经济作物;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以粮、油生产为主,兼有果、茶、牧等多种经济作物;海拔在100米以下的东南平原地区,是当阳粮、棉、油生产基地。该地区集镇较多,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全市地形复杂多样,不仅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及土地利用方式,而且经过人们长期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划分,当阳土地利用类型分为7个一级类型,32个二级类型。全市农用土地利用率达到85.5%。


  矿产资源
  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扬子准克拉通一级构造单元内,发育二叠系至第四系地质时期地层,曾发生多期岩浆活动,有较优越的沉积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全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除水气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气、地下水)外,经当阳地下资源,经地质、石油、建材、燃化部门多次勘探,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铁、铜、铅、锌、钴、银、铊、镉、硫铁矿、石膏、玻璃用石英砂、高岭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方解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等7大类20余种,其中,铊矿、石膏、玻璃用砂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高岭土等6种矿产已被查明或初步查明为大型矿床,其余矿产为小型矿床。
  无烟煤:分布在育溪镇、庙前镇,按矿区划分为10个矿区,分别是:三连湾勘探区、二相湾井田、漳河勘探区漳河井田、乌龙桥勘探区、漳河勘探区黄土岗井田、荆当煤田漳河东井田、庙前窑湾煤矿区、三连湾北勘探区牯牛堡矿区、庙前石马煤矿区、上交盐寺煤矿区。已探明的资源储量1451万吨,其中,基础储量920万吨。
  煤矸石:产于成煤过程中,是与煤炭伴生的一种含炭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色岩石。分布在玉泉办事处枣林、坝陵办事处九子山、育溪镇和庙前镇各煤矿区。随着煤炭工业开发,每年产煤矸石约12万余吨,发热量为1000-2000千卡/公斤。是矸石发电的主要原料和制作砖瓦的内燃原料。
  铜:主要分布在育溪镇洪锦村铜家湾、花园冲一带,矿产位于荆当盆地中部的育溪断裂带的东部边缘,白垩系红层与侏罗系地层的断层F5接触带上,为铜多金属主要矿产。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资源储量902千吨。铜金属资源储量10109吨。
  铅:主要分布在育溪镇洪锦村铜家湾、花园冲一带,矿产位于荆当盆地中部的育溪断裂带的东部边缘,白垩系红层与侏罗系地层的断层F5接触带上,为多金属共生矿产。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资源储量902千吨。共生铅金属资源储量11155吨。
  锌:主要分布在育溪镇洪锦村铜家湾、花园冲一带,矿产位于荆当盆地中部的育溪断裂带的东部边缘,白垩系红层与侏罗系地层的断层F5接触带上,为多金属共生矿产。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资源储量902千吨。共生锌金属资源储量38778吨。
  钴:主要分布在育溪镇洪锦村铜家湾一带,矿产位于荆当盆地中部的育溪断裂带的东部边缘,白垩系红层与侏罗系地层的断层F5接触带上,为多金属伴生矿产。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资源储量672千吨。伴生钴金属资源储量181吨。
  历史文化
  当阳历史悠久,是荆楚重镇、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因位于荆山山脉之南,取山南为阳之意,故名当阳。当阳古为权国,春秋时为楚地。秦时始建当阳县,属南郡,当阳建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汉初属临江国,后称江陵县。西汉景帝中元年间,析江陵复设当阳。晋改长林,南北朝时为当阳,后旋改旋复。唐后隶属迭有变更,而县名称基本未变。1948年7月,成立荆当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5月,荆当分设,成立当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后改为当阳县人民政府,隶属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当阳撤县设市。当阳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当阳市从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
  当阳境内有号称“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有世人倾心的长坂坡以及糜城、太子桥、当阳桥、锦屏山等三国古迹;有鬼谷洞、孙膑寨、杜甫沟等名人遗迹;有翠绿的玉泉山、神奇的百宝寨、美丽的月亮河等奇山秀水、风景名胜。“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玉泉寺,玉泉山风景名胜区三国文化园,长坂坡古战场遗址,百宝寨旅游风景区,月亮河旅游度假区,“天下三大关庙”关陵等。
  经济发展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总体部署,紧扣争宜昌前三、争全省十强的“双争”目标,克难奋进,务实拼搏,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223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3078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20449万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8816万元,增长10.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6%、53.6%和25.8%。
  农业
  201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050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0万亩,比上年增加3.8万亩,增长2.8%;总产量511316吨,比上年增长0.8%。棉花种植面积8.7万亩,比上年减少1.7万亩,下降16.2%;总产量9707吨,比上年下降7.7%。油料种植面积46.8万亩,比上年增加3.8万亩,增长8.9%;总产量68672吨,比上年增长2.9%。蔬菜种植总面积29.7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增长1.2%;总产量889615吨,比上年增长0.9%。年末果园面积33.46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长4.3%;园林水果总产量458556吨,比上年增长 34.5%。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3%。全年生猪出栏100.03万头,比上年增长11.1%;家禽出笼1054.2万只,增长2.6%;羊出栏11.63万只,增长2.2%。水产品产量达到56025吨,增长7.9%。全市农用拖拉机达到40793台,比上年增加1679台,增长4.3%;联合收割机达到1415台,比上年增加330台,增长30.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6.1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4.8万千瓦,增长9.3%。
  工业
  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3家,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595079万元(2012年12月累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25.0%;实现工业增加值1595165万元,增长25.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452549万元,增长27.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21502万元,增长30.7%;利税总额317342万元,增长11.5%,其中,利润总额182601万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平板玻璃1792万重量箱,增长10.6%;水泥246.1万吨,增长0.6%;瓷砖23269万平方米,增长0.9%;纱36183吨,增长27.9%;乳制品57917吨,增长32.6%;白酒6357千升,增长26.2%;啤酒70520千升,下降20.6%;罐头82797吨,增长64.8%;冷冻饮品56911吨,下降14.4%;服装1013万件,下降16.4%;发电量40938万千瓦时,下降4.73%;合成氨(折纯)49.9万吨,下降2.2 %。全社会用电量达18926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工业用电162671万千瓦时,增长9.8%。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13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17902万元,增长46.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8256万元,增长14.4%;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9779万元,增长55.0%;农村农户完成投资65000万元,增长36.3%。
  交通邮电
  2012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79.69公里,比年初增加32.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到2122.16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2254万吨,比上年增长45.0%;货物周转量380866万吨公里,增长39.2%;完成客运量801万人,增长9.0%;旅客周转量120900万人公里,增长11.0%。2012全市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1905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40983户。小灵通用户242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21万户,比年初增加2.99万户。宽带网络用户达到50256户,比年初增加10376户。
  贸易物价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8258万元,增长21.9%;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9253万元,增长8.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5.7%,在食品类中,干豆类及豆制品、菜、干鲜瓜果、水产品、糖、肉禽及制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1.2%、10.9%、7.6%、8.6%、5.8%、4.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4.3%。
  财政金融
  2012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26054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218万元,增长4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9936万元,增长37.9%,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7.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5758万元,增长26.9%。
  201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9817万元,比年初增加20184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1643万元,比年初增加15896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9423万元,比年初增加16044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378448万元,比年初增加105607万元,中长期贷款438298万元,比年初增加65807万元。
  科学教育
  2012年获批宜昌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1项,其中:省级7项,宜昌市级4项。获得宜昌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记34项,科技成果奖励1项。申报国家专利335件;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5件。   全市有各类中小学校56所,其中:小学32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7所。全市学校在校学生37060人,比上年减少1754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8249人,比上年减少236人;初中在校学生10231人,比上年减少55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642人,比上年减少704人;职业高中1938人,比上年减少258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6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982人,比上年减少257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
  文体卫生
  全市有广播电台、电视台1座,已通广播村155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1%。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馆馆藏图书13.8万册。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处71个,全年各景点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
  全市体育健儿年内在省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3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3万人。
  2012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145个,个体诊所103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1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94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857人,注册护士896人。
  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当阳市科学确立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精心打造城市精品,努力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近10年来,全市先后投入3.8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区常住人口由设市前的5.4万人增加到12.8万人;建成区面积由4.2平方公里扩展到期14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达到达27.13平方米。城区初步形成了布局于城北的以建材、化工、乳品加工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园,布局于城南的以烟草、纺织、商贸流通为代表的经济区。当阳市始终围绕“突出发展主题,建设楚天强市”这一奋斗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当阳市政府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投资50亿元的深圳华铁投资公司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投资5.5亿元的北京汇源罐头食品项目等24个项目落户当阳,协议总投资达117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1个,涵盖旅游开发、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创造了当阳招商引资史上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总额最大等多项纪录。2012年以来,当阳市实施招商引资争高工程,按照硬环境打造比较优势、软环境打造绝对优势的理念,着力优化要素配置,简化创业环节,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立竿见影。
  该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打造产业孵化体系。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一区四园”,大大提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让各类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的市场主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项目生成体系。将项目策划作为一项常态性重点工作,通过强化部门责任、加强考核督办、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高项目策划的水平。同时,加强产业、项目研究,力争从老项目催生新项目,从大项目裂变小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务实高效服务,建设环境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运用担保、奖励等杠杆作用,完善产业配套功能,营造“成本最低”的政策环境;实行“一个建设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服务专班”制度,营造“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服务,营造“感觉最爽”的服务环境;把前来投资的当亲人,把引来项目的当恩人,把抓好项目服务协调的当能人,把阻碍项目建设的当“罪人”,营造“氛围最浓”的人文环境。
  当阳市是湖北省中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东连荆州,南俯潇湘,西邻三峡,北接襄樊。风景秀丽,境内青山耸翠,碧水流畅,奇花异卉,四时芬芳。有“小桂林”之称的百宝山水,有“小青岛”式的陈院风光;有似“小三峡”的漳河故道;有如仙境般的玉泉名山。
  物藏丰富,特产驰名。境内已经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石膏、石英沙、磷矿石、石灰石、高岭土、银、铜、铁等。石膏储量达10亿吨,居亚洲之冠。石灰石储量达20亿吨,露天石英沙储量达4亿吨,煤炭储量达5000万吨。特产有驰名中外的仙人掌茶、双莲鸡、清坪猪、大堰水牛、糜城藕、慈化菜、金水柑、沮漳鱼等。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有大型现代化装备的军民两用机场,距宜昌三峡机场50公里;有目前湖北省县(市)级最大的火车站,焦枝铁路、襄石复线和即将兴建的沪渝沿江铁路皆穿境而过;有汉宜、皂当、荷当、枝当等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荆(门)宜(昌)高速公路当阳至宜昌段正动工兴建。
  经济繁荣,实力雄厚。1992年以来,当阳连续9年跨进“湖北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县(市)”行列,并率先跨入“湖北省小康县(市)”和“湖北省综合经济效益十佳县(市)”行列。目前,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占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份额达68%;食品、建材、纺织、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以关公为主体、以佛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两翼”的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环境宽松,正待开发。为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的步伐、当阳市委、市政府正着力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做到“三优”,即优先办理、优惠政策、优质服务。诚招天下客,义引四海宾。同时相继投资数亿元,大大改善了当阳市的城市基础设施。目前,城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8%,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5%,居民燃气率达到99%,居民通电率达到100%。长坂英雄地,创业正当阳。热情好客的当阳人竭诚盼望海内外同仁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助当阳经济腾飞,创当阳昌盛伟业。
  沮漳富沃地,美哉新当阳!在新的世纪里,当阳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图当阳如日中天、光耀荆楚的新辉煌,共同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城乡富庶、山川秀美、人民幸福的新当阳。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出现一定程度放缓。对此,是否应该出台新的以投资为主的稳增长政策,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其中,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政府不应再出台任何鼓励投资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一旦政府重启投资计划,就会回到过分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不利于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应该说,这种认识吸取了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刻教训,看到了盲目的政府投资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等弊端
期刊
雅安汽车4S服务园区项目  投资总额:3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  项目概况:项目利用雅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集群化、一站式的汽车品牌4S销售服务业务为中心,引入国际知名汽车俱乐部的先进经营理念,全面整合汽车销售、汽车售后、金融担保、保险、汽车主题社团等相关产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运营,打造川西南服务水平最高的汽车商贸服务中心。  目前雅安市没有成规模的汽车销售服务业,汽车销售行业比较零散
期刊
马桥镇桃坪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概况:桃坪河位于保康县马桥镇,从桃坪河入口向东南至牛鼻石,全长8千米,峡底均宽40米,最窄处不足10米,面积约18平方千米。峡内崖壁陡峭,草木不生,隔河对峙,峡崖均高500米,最高处超过600米。崖上多岩洞,洞内有暗河。整个峡谷颇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韵味。主要景点有:蟠龙岭古楚部落、阳崖河溶洞群、阳崖瀑布、泛水洞、两河口温泉等。开发后可与
期刊
从插队知青到留美博士,从通信技术专家到硅谷连续创业者,从硅谷再到中国,朱敏前半生的经历可谓一段传奇。帮助中国的创业者做出伟大的公司,为了这样的梦想而回国的朱敏58岁再出发。如今,六十多岁的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思维敏捷。  硅谷创业体验  1948年出生的朱敏高中毕业后,到宁波郊区做了七年的农民,“所有的苦都吃尽了”。1977年,他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冰箱
期刊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全市有60个街道、64个镇、6个乡,5403个村委会,687个居委会(含社区)。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9
期刊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宜兴二个市(县)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个区。  
期刊
庆云经济开发区招商局紧紧围绕“两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攻坚年”和“招商引资深化攻坚年”活动主题,奏响“人人都为发展、个个都要招商”的号角,推行招商引资“四个突出”,引领了全县招大商、大招商浓厚氛围。  突出产业园招商。依托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园的优势及其合理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的主导品牌及其上下游产品制定推介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促使整个产业园形成完善
期刊
自金乡县召开决战四季度推进争先进位动员大会以来,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冲刺四季度、奋力夺全年”的目标,振奋精神,狠抓当前,用更强的责任奋起直追、更高的要求升温加压、更大的干劲决战决胜,确保全面完成全面各项目标任务。  多措并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巩固驻点招商工作。加强信息收集、联系对接,邀请企业来园区考察,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青岛驻点方面,重点加强对接青岛紫金天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
国内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投资15亿元的大型家居城市综合体正式签约;央企宝钢集团投资20亿元的总部经济落户;广东穗丰食品投资5.08亿元的粮食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连日来,赣州开发区招商引资捷报频传。立足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赣州开发区大力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招大引优,狠抓园区工业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的基石进一步夯实,吸引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今年1月至9月,该区签约项目103个,签约
期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数据显示泉州市人口数量福建省最多,为8128530人。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