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来源 :招商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全市有60个街道、64个镇、6个乡,5403个村委会,687个居委会(含社区)。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地理环境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
  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鹿城、龙湾和瓯海三个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自然气候
  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温州市森林覆盖率为60.03%。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分别是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花岩森林公园、龙湾潭森林公园、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3个。
  温州沿海有大小岛屿215个、明暗礁469个。其中最著名的是瓯江口外海域的洞头列岛,号称“百岛之县”,宛若明珠洒落东海,其中最摄人魂魄者当数半屏山,当地歌谣唱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明矾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始终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量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洞头、乐清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开发前景很好,可建20万吨级码头泊位10个。
  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
  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有众多连片湿地,那里草长莺飞,水网密布,是宝贵的都市“氧吧绿肺”。其中最著名的三垟湿地民间称“南仙垟”,比邻市区中心,面积13.6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星罗棋布,间有161个形态各异的泥洲。这片湿地自古盛产“瓯柑”“黄菱”和淡水虾,又是各种候鸟、留鸟栖息觅食绝佳之处。


  历史沿革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全市性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64人。
  风景名胜
  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乌岩岭、南麂岛;省级风景区有仙岩、瑶溪、泽雅、滨海玉苍山、洞头、寨寮溪、百丈漈等9处,还有茶山、岷岗、天柱寺等12个市级景区和11处县级景区。风景区陆域总面积达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0%。全市还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是太平洋西岸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雁荡山-夫妻峰:位于乐清市东北,总面积450平方公里。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大龙湫瀑布高达190米,直泻龙潭。2004年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嘉县境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干流全长145公里,江流蜿蜒曲折,两岸绿林葱郁,呈典型河谷地貌景观。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大若岩山麓江滨村寨风貌独特,保存有宋代以来的亭台楼阁、庙观祠殿牌楼等古建筑。
  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西南部,飞云江上游90公里的文成县境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峡谷景廊、百丈飞瀑、天顶湖、刘基故里、朱阳九峰、白云庵、铜铃山峡、岩门、双龙湾、飞云湖、溪等主要景区组成,景点、景观达1862处。景区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
  南麂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州以东近海海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系自然保护区。由23个海岛、14个暗礁、55个明礁组成,总面积20106公顷,海域面积19071公顷。区内贝藻类丰富,是中国海域的重要贝藻类基因库。有海洋贝类403种,约占我国贝类总数的20%;海洋藻类174种,约占我国藻类总数的20%。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在温州市泰顺县境内,总面积18861公顷。分布着各种植物2150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一半,其中有重点保护植物21种,有国家二、三级重点保护的伯乐树、香果树等,号称“生物种源天然基因库”。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其中黄腹角雉为全球濒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东部地区保存最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
  经济发展
  2012年,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两海两改”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扎实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抓统筹攻改革、优环境强投入、兴实体推转型、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
  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839.36亿元,工业增加值1615.07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66.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42.59亿元,增长0.5%。全年新产品产值4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市有12个大类行业产值超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397.08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橡胶塑料制品业等6个大类行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至2012年末已拥有42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获得39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拥有20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8个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省级品牌强镇。
  农业经济
  2012年,温州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0.6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2.71万吨。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6.10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7座。全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42万亩,主导产业示范区1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10个。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枢纽站3个、溯源点43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72个。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成55个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国内贸易
  2012年温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9.2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46.12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3.17亿元,增长10.1%。全市有各类市场500个, 2012年市场成交额9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超亿元市场77个,年成交额778.00亿元;超十亿元市场23个,年成交额606.31亿元。
  旅游产业
  2012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944.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4.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和23.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886.63万人次,增长18.5%,国内旅游收入464.24亿元,增长23.7%;接待海外游客57.54万人次,增长22.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9亿美元,增长24.5%。
  对外经济
  2012年温州外贸进出口总额204.3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7.42亿美元,出口总额176.9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5.3%,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0.6%。至年末,与温州建立出口和进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计205个,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9247家。
  金融保险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744.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7425.62亿元,增长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013.00亿元,增长9.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6839.37亿元,增长10.4%。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616.96亿元,增长8.2%。全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6家,年末累计57家;年末,全市累计拥有村镇银行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已开业民间借贷服务中心4家;已开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6家。
  2012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1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75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保费收入69.72亿元,增长4.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6.96亿元,增长35.9%,其中财产险赔款25.96亿元,人身险赔款11.00亿元,分别增长32.3%和45.3%。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23所,在校生146.45万人,专任教师数9.45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7.65万人;普通高中123所,在校生14.23万人;职业高中57所,在校生6.84万人;初中354所,在校生23.67万人;小学615所,在校生60.2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0.25万人;幼儿园1554所,在园幼儿33.22万人。2012年末全市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1516.12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247.79万平方米。   科学技术事业
  2012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8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8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42家;科技强县5个。年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1家。
  文化和艺术事业
  温州是南戏的故乡,14世纪高明的剧作《琵琶记》扬名海内外。温州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如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瓯绣、瓯塑等,都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瑰宝。2012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29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包括民营)27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电影放映单位27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2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13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49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774.10万册(件)。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
  温州地方新闻媒体有温州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网、温州人杂志社;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温州人民广播电台、温州电视台。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有线电视用户171.49万户。
  医疗和卫生事业
  温州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提高温州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有利保障之一。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255家,其中医院 109家,卫生院166家,村卫生室2993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38家。2012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397人,其中医生19537人,平均每万户籍人口有医生24.41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26159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32.69张。
  体育事业
  近年来,温州市大力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到2012年底,全市有公共体育场馆35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9所,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苑点12668个。2012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以上比赛获得奖牌414枚,其中世界冠军2枚,亚洲冠军10枚,全国冠军13枚。2012年全市共有12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镇的检查验收,累计95个;累计省级体育强县6个。
  城市发展
  近年来,温州全面实施大都市区战略,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滨江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龙湾中心区初具规模,瓯海新城建设整体推进,建成区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县域城市空间得到拓展,经济强镇和中心镇发展壮大,城市化水平达到61%。
  环境保护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83个。全市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国家级绿色社区3个。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72天,达到Ⅱ级标准的272天。全市已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实际处理水量68.7万吨/日。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100%。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温州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0%。
  2012年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8.65亿元,增长48.3%,其中电力、交通、电信、体育等基础设施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63.3%、82.1%、387.2%和120.3%。
  2012年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6966个,比上年增加309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394个,增加2497个。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44项,完成投资额563.49亿元。年内已建成项目26个,完成投资额52.97亿元。主要有:温州市西向排洪工程、龙湾区海滨围垦、瑞安市城市防洪三期工程、灵昆标准堤北段标二期工程、楠溪江引供水乐清引水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温州医学院附一院迁建、杨府山城市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七都大桥、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工程等。
  就业居住
  2012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9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51万人,分别增长5.0%和9.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8%,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6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8万人。
  201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0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69.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9.79万平方米。全年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108.1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16.50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面积388.4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76平方米。
  人民生活
  2012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20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975元,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19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0820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7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9.32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9.76辆。2012年全市缴存住房公积金58.33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0.75亿元。全年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108.1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16.50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面积388.46万平方米。2012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04.43万人,比上年增加18.26万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22万人,发放保障资金 3.15亿元。
  前景目标


  “十二五”时期,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大都市功能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4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产业发展构筑新格局,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开创新局面,基本构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心城市功能快速提升,现代化小城市、中心镇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水平达到68%以上。生态文明实现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水环境功能达标率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状况明显改善,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长沙市发布59个拟对民间投资领域放开项目,其中有不少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  9月16日,长沙市发改委项目投资管理局局长彭建良介绍,“这是长沙市首次系统性地,针对民间投资领域发布的拟投资项目”,目前仅仅是第一批项目,未来还会发布第二批、第三批……民间资本在长沙市的财富大门已经敞开。  涉及总投资超过千亿  59个拟对民间投资领域放开项目,包括22个市本级项目和37个区县项目,涉及总投资达1268.
期刊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31日晚,58同城网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58同城报收于24.3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1.88%。这是今年第三单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有互联网分析师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迎来一轮新的赴美上市热潮,而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性以及成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在美国资本市场站稳脚跟的根本所在。  作为58同城CEO的姚劲波,他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7.9%。姚劲波坚信,在巨头中生存
期刊
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加工生产线项目  项目概况:衡阳市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各种蔬菜种植。由于目前全市蔬菜深加工规模小、品种单一,市场销售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为提高城市蔬菜供应的水平、质量,满足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拟建设保鲜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蔬菜加工生产线。  建设条件: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征地60亩,建设收购、批发、净菜加工处理、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物流配送中心,包括1个千吨蔬菜保鲜库、
期刊
从仅有4张桌子的小餐厅起家,到经历主要股东撤资风波,再到湘鄂情中小板上市,孟凯这个创业者骨子里涌动着不安分的元素。也正是凭着这份执著,他一步步地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四张桌子起家  故事的开始要追溯到孟凯18岁的那一年。这位武汉重型机床厂子弟,中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走进父辈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当上了一名那时很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人。“车间里有一位老师傅,每天上班都看见他,一想到几十年后和他一样,我不
期刊
四川乾元山风景区整体开发项目  项目概况:开发建设乾元山风景区。以哪吒海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区为主,兼顾金光洞、吴家后山、千年梨园、蓥华顶等各旅游功能区。主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的新建与改造;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新建与改造;蓥华顶、观音庙、吴家后山。  建设条件:哪吒文化发祥地——乾元山总体规划已评审通过。乾元山是《封神演义》《哪吒传》等神话小说的主要发祥地。乾元山山脉绵延数十公里,主要由乾元山金光洞、银光洞
期刊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镶嵌在沙澧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位于漯河市区东南部,是漯河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 1992年,总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后谢乡,3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近10万人。  作为漯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吸引了500多家企业来此投资兴业,聚集了双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出现一定程度放缓。对此,是否应该出台新的以投资为主的稳增长政策,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其中,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政府不应再出台任何鼓励投资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一旦政府重启投资计划,就会回到过分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不利于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应该说,这种认识吸取了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刻教训,看到了盲目的政府投资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等弊端
期刊
雅安汽车4S服务园区项目  投资总额:3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  项目概况:项目利用雅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以集群化、一站式的汽车品牌4S销售服务业务为中心,引入国际知名汽车俱乐部的先进经营理念,全面整合汽车销售、汽车售后、金融担保、保险、汽车主题社团等相关产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运营,打造川西南服务水平最高的汽车商贸服务中心。  目前雅安市没有成规模的汽车销售服务业,汽车销售行业比较零散
期刊
马桥镇桃坪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概况:桃坪河位于保康县马桥镇,从桃坪河入口向东南至牛鼻石,全长8千米,峡底均宽40米,最窄处不足10米,面积约18平方千米。峡内崖壁陡峭,草木不生,隔河对峙,峡崖均高500米,最高处超过600米。崖上多岩洞,洞内有暗河。整个峡谷颇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韵味。主要景点有:蟠龙岭古楚部落、阳崖河溶洞群、阳崖瀑布、泛水洞、两河口温泉等。开发后可与
期刊
从插队知青到留美博士,从通信技术专家到硅谷连续创业者,从硅谷再到中国,朱敏前半生的经历可谓一段传奇。帮助中国的创业者做出伟大的公司,为了这样的梦想而回国的朱敏58岁再出发。如今,六十多岁的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精力旺盛、思维敏捷。  硅谷创业体验  1948年出生的朱敏高中毕业后,到宁波郊区做了七年的农民,“所有的苦都吃尽了”。1977年,他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冰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