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界·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学来说,一些专业性的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往往会使学生较难理解,更无法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时事政治事件更新速度快、种类多,符合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要求,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融入课堂教育中。因此,本文将以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学工作为背景探讨时政新闻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
  【关键词】时事政治;道德与法治;融入
  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时,加入时事政治内容作为教材之外的延伸性知识,使教学不再单纯围绕着书本进行,而是将道德与法律的学习具体到日常发生的大事小情上。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案例,使其对照课本进行理解和参考。因此,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上进行时事政治知识点的讲授,不仅会使学生对一些法律知识更加感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一、时事政治的内涵与重要性
  时事政治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社会上发生的比较重大的政策变动或事件情况,其中包括党的重大会议、精神的内容及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方针指导意见,还包括一些引起政策、法律变动的重大事件,如个税调整政策、实行二胎政策及对于明星偷税漏税案件的规制等。在道德领域,主要包括对于在高铁上“霸座”事件的全民讨论,对于重庆万州公交坠桥中乘客与司机的冲突等的探讨。时事政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了时间范围内就不属于时事,关注热度自然就会降低;时事政治具有很强的广泛性,一般时事都是在近期引发全民讨论或是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大部分人;时事政治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可以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一些道德和法律事件,影响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的原因
  1.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措施的推行下,各学校纷纷响应,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加入时事政治热点,是对以往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正是在这种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下,时事政治内容得以在课堂中被引进,给初中道德与政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学生对课本上一些枯燥的法律条文的刻板偏见。时事案例的引入使一个个法律条文变得灵活起来,不再是无法被应用的字面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授课本知识,一边插入相应的时事案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学习中掌握这些课本知识,并能够将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2.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人才,因而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时应重点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政治课堂的学习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升学,而是真正做到自身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内化为自己日常的思想和行为。具备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并且能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人,正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了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中加入时事政治内容,使学生能够早日对一些政策和法律予以了解,为以后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做准备。
  3.适应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一些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也要对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尤其在当前的素质教育阶段,需要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这就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而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學习时就不能持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而必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位学生应有的基本态度。
  三、在课堂中加强时事政治教育的措施
  1.引用最为新鲜的时事政治热点纳入教学体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时事政治案例,应选取近期发生的事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反之,如果选取一些较为陈旧的案例,与现在时间相隔甚远,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时效性的优势,学生很有可能没有听说过教师所引用的事例,那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与学生缺乏共同的意义空间,难免会使学生对一些老旧的案例失去兴趣。新鲜的时事政治材料可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也可能是学生关心领域内的事件,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学生很有可能提前在报纸、电视或手机上看到过一些时事政治要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更容易在课堂上引用,并鼓励学生参与有关事件的讨论。
  2.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收集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后提前布置和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自行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讨论。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时事政治消息,加强其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因为每天的时事政治要闻很多,教师一个人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收集,而每位学生收集一条,汇集在一起可以形成全面的时事政治消息库。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时事政治信息,并根据不同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时事政治信息成为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3.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时事政治进行评析
  除了要求学生搜集时事政治信息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所学内容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讲解和分析。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于思想道德中公共意识的学习,就可以引用“公交坠桥事件”加以分析,分析公民在公共场合应该具备怎样的公共意识和道德品质,并用“公交坠桥事件”作为反面案例,给学生以警示。此外,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正面积极的案例,如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要按秩序进行排队等,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让他们知道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文明规则。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更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避免做出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四、结语
  时事政治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中的引入来自多方面的需要,既是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适应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时事政治的延伸,使学生基于具体实例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将时事政治热点纳入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收集相关的时事政治材料,并在课程结束后带领学生对其进行评析,极大地发挥时事政治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杜美菊.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时事政治内容的引入思考[J].新课程(中),2017(4):120.
  冉隆金.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7):21.
其他文献
近日,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今后,凡是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都将纳人补贴范围,该举措旨在全省培育一批优质蔬菜名牌产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河北省2011年蔬菜产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有效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集中困难、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师不
应用地表水源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能够在寒区地区冬季地表水温较低的不利条件下,满足供热要求的同时,产生显著节能与环保效益。凝固热采集装置(系统)作为该热泵系统关键部分之一,其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