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现代解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已被天下人说滥了。嫌她厌她的人说她是个哭哭啼啼的娇小姐,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适合在现实中生活;爱她怜她的人说“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蒋和森《红楼梦论稿》);同情她、歌颂她的人甚至把她拔高到反封建斗士的高度。
  关于黛玉,笔者认为,黛玉身上有着中国古代优秀女性知识分子的风范。中国古代并不缺乏优秀的女性知识分子:夜奔相如的卓文君,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咏絮之才的谢道蕴,写下《断肠集》与《断肠词》的朱淑真……这些女性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不媚俗、不妥协,过着一种缠绵哀怨、幽美绝俗的意境生活。
  林黛玉是个悲剧性人物。她的悲剧表现为:绝世才华、恋爱悲剧、不屑于人情世故。
  悲剧之一:绝世才华。黛玉有诗才,天下皆知。《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时,几位姐妹和宝玉的诗作中,元春并不知道诗词的作者,却一眼看出了黛玉替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为“三首之冠”。她的《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光彩夺目,字字珠玑,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写诗时她漫不经心,却“笔落惊鬼神”,这衬托出了她才思敏捷,且高于大观园中众才女。黛玉不仅会作伤感之词,还会写出像“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这样潇洒的,像“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种富于哲学意味的诗;也有“铁甲长戈死未忘”“驰城逐堑势狰狞”这样豪放的,也有“盛世无饥馁,何需耕织忙”这样颂圣的。这些诗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方面,也表现了她驾驭多种题材的能力。被红学家称为“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数量多、艺术个性强、品味高尚的诗人。
  绝世才华为什么会成为其悲剧根源?林黛玉正是具有敏感多思的诗人气质,使得她看到落花,就泣残红;看到流水,就吟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在她眼中,只不过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习惯于沉浸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不善于社交,拒绝融入外界社会,越来越成为大观园的边缘人。
  悲剧之二:恋爱悲剧。读《红楼梦》就不能不解读其中所描写的爱情与婚姻。《红楼梦》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与以往传奇小说完全不同的爱情故事。其结局也不同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笔者用一个词形容宝黛的爱情——“精神苦恋”。宝黛二人的恋爱悲剧根源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归结为封建势力的残酷迫害。
  性格迥异,宝黛恋爱悲剧根源之一。黛玉自幼习惯孤独,她除了宝玉外,不需要别人的存在。而宝玉却太不孤独,他身边除了环绕十三个丫环外,还有大观园众多的女性对其众星捧月。黛玉所能感觉到的敌人太多了,所以也永远处在惊惧、忧疑、妒忌、敏感之中。在对情感的严肃程度,宝黛也是有差异的。黛玉爱宝玉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她跟他吵架,折磨他,讽刺他,替他写作业交差,为他写下柔肠寸断的情诗,黛玉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在进行恋爱,这注定她爱得无私,爱得忘我,爱得悲痛欲绝。
  爱的情绪无法交流,宝黛恋爱悲剧根源之二。《红楼梦》最深刻之处是写出恋人之间爱的情绪无法交流的痛苦。一方面爱的情绪十分热烈,一方面却无法表达。对于爱情,黛玉心里其实非常害羞也非常有负罪感,对宝玉不断地发脾气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她爱宝玉,又顾虑宝玉知道了她的爱情反而看轻她,玩弄和辜负她。所以宝玉每次想用《西厢记》里的艳词,来打通一条情感的直通线,但都遭到黛玉的严词拒绝。情感淤塞的结果是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猜疑、无谓的争吵上。每一次争吵,都使两个人精神受到重创,一个在“潇湘馆凭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每一次争吵都是一种试探,每一次争吵都使两个人心的距离更近一步。
  外界力量的分离,宝黛恋爱悲剧根源之三。“结婚是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沉酣于恋爱之中的黛玉,她不知道婚姻的决定权不在于宝玉,而在于荣国府当权者贾母及贾政、王夫人等人。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贾氏家族已经陷入窘境,财源枯竭、矛盾重重、后继无人。贾府迫切需要选择这样的媳妇——她既能为贾家带来财富、管理家政、团结家族人员,又能劝导不走正路的贾宝玉幡然悔悟,走立身扬名之路。于是,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轰烈烈地上演了。林黛玉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用她的生命在进行恋爱,当爱走向尽头,她的生命也随之终结。
  悲剧之三:不屑于人情世故。封建社会对“礼”的要求非常严格。以黛玉的聪明,她什么都看得破,对人情世故她也是通晓的。试看第三回,黛玉进贾府,随邢夫人去见贾赦。贾赦忙着寻欢作乐,不愿意见她,叫人出来说了番冠冕堂皇的话,试看黛玉的反应——
  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她的表现十分得体,说话婉转,很有技巧。
  黛玉是七窍玲珑的。也是这一回,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从贾母的话里面,黛玉立即醒悟到贾母对女孩子读书的态度(我们从后文可以知道,探春等都饱读诗书,不是什么“认得两个字”)。所以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就调整了自己的答案:“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所以黛玉不是不守“礼”,而是她在执行“礼”的时候,不肯像宝钗那样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换句话说,黛玉“做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她不耐烦,也不屑于这样做。她是真人,是那株世外仙草。曹雪芹在她身上,抒写着尘世中稀见的性灵之美,寄托着对超凡脱俗的纯真人格的呼唤。黛玉的完美就在于她的超凡脱俗,然而超凡脱俗就必定会使她远离人群,曲高和寡,这最大的优点又成了她致命的弱点。
  即使在曹雪芹时代,黛玉这样高洁的人格也是一种理想。遗憾的是,在今天,仅仅作为理想都渐渐不被认同。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黛玉这种“麻烦”的女性。选择爱人,他们宁可要袭人,最受欢迎的是金庸笔下的双儿和小昭——欣赏女奴式的女人。当代社会思想“进步”太明显,改变了社会的审美情趣,也把古典情怀之美破坏殆尽。商业社会使我们赤裸裸地崇尚功利,传统精神失落,暴民和小市民文学大行其道,精神上的崇高已然成为一种遥远的不可复见的东西。
  的确,如果不能理解黛玉精神上的高贵气质,黛玉就是个只会哭哭啼啼的娇小姐,红楼梦就只是一部庸俗的言情小说。喜欢“世外仙姝寂寞林”的现代读者就只能再次歆享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红木原本是指红酸枝,后逐渐成为包括紫檀在内的顶级木材的统称。红木木材的材质一般具有密度大、硬度高、颜色深、纹理美观、材质细腻、油质感重、香气馥郁等特征。
以秸秆为原料,采用尿素,碳酸氢铵和氨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改性制备得到氨化改性秸秆;通过红外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SEM测试证明改性过程的成功并且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的
脑出血发病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颇高,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阻止脑疝的形成,是抢救脑出血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内科自1990
"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最近,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爸爸,我想对您说》在许多人的朋友圈热传并引发热议。一边是网友呼吁家长放下手机多
近年来,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这类新兴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残留成为新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一些地表水和城市污水中PPCPs含量达
介绍了宜阳县退耕还林总体概况,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与基本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主要保障措施。
3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森林康养运动疗法暨森林越野行走教练员培训班”在长沙圆满举行,为森林康养基地培训运动疗法的培训师、理疗师和越野行走教练
在教育历程中,我们已认识到,特殊儿童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自卑、孤僻、固执……但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应歧视他们,而应关爱他们。那么在新的时代
“血精”是男性生殖系统疾患,临床上较少见。其主要症状是性交时射出的精液呈血色,肉眼可见。笔者单用中医中药治疗1例,效果颇为显著,报告如下: 患者男,45岁,已婚,1987年4月2
生态文明·绿色转型(中国·白山)论坛受到了全国类媒体及行业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全国类媒体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新浪网等,行业媒体有中国绿色时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