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现状思考等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教育现状思考
  文/于长敏 By Yu Changmin
  (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摘要:因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延续美术教育的老路,以市场经济的法则去指导产品设计的意识还很不够浓。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体制的滞后,现行培养模式的弊病,招生环节的漏洞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以便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
  关健词:艺术设计;教育;思考。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高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设计与实用重组,美与用的重构。全球设计艺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上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目前还是沿袭美术教育的老路,尤其是基础教育偏重单一的具象表现方法,甚至在造型训练的方式上还画长期作业;注重学生手脑互动能力的实践做得还很不够。学生的设计作品如果从材料 、成本、 运输便利 、市场接受度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将会发现优秀学生的设计差距。如何培养设计基础扎实、市场意识浓厚、动手、动脑能力强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设计师,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我国的设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色”的国情,使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凸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办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并大量招收艺术设计(美术)类的学生,招收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创历史新高。每年,全国此类专业均呈现扩招的上升趋势,形成了一股扩招、扩大办学的热潮。有不少高校是为其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增设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高校,也大量招收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的学生,生源的质量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这不排除有利益驱使的动机,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的招生考试,光报名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加上被录取的考生,一个学生每年的学费大约在7000元至20000元之间,一个本科生四年所花的费用,大约5万至10万元左右,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专业。由于逐年大幅度地扩招,考生录取的比例也相对增大,这使得报考艺术设计(美术)类高校的考生越来越多。报考热引发办学热,这并非是艺术设计(美术)类人力资源奇缺,正相反,择业越来越难。在艺术(美术)类扩大办学的热潮中,有的高校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缺少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短缺,图书资料(电子文档)达不到办学要求,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空缺,计算机设备老化、落后。甚至不顾办学条件差,先把学生招进来再说,边办学,边招聘教师。遇上教学经费紧张就拆东墙补西墙;有的新办专业,只有一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主讲资格都成问题;有的院校一位老师在同一时段教几个班,几门课程一人教,从大一带到大二,从开学教到期末……,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遇上教学评估就弄虚作假。试问这种办学方式,有多少学生能达到培养目标?更别谈设计人才与国际接轨。
  这种办学状况必须坚决整改。中央和地方的教学质量评估不能走过场,必须动真格。发现你办学弄虚作假,就像足球比赛,亮一张黄牌,第二次就亮红牌,取消你的办学资格。
  


  二、招生环节存在的弊病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艺术(美术)类的招生考试制度,近30年几乎不变。所不同的是: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成本由国家负担并包分配,改为所谓市场经济时代的“自费读书”和“自由择业”。对于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类似中国古代“科举”的高考制度实在是一种悲哀。从中、小学义务教育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多少青少年被拒之在高等院校大门之外?
  虽然,这几年扩招,艺术设计(美术)类的考生逐年增加,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并非所有的考生都十分喜爱艺术设计专业,也不表示他们确有艺术(美术)特长和禀赋,以求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侥幸一搏。部分考生原本在高中学习成绩就中等偏下,自知无法参与文、理工科的高考竞争,故而在高考前几个月突击学美术,考什么画什么,甚至弄虚作假,花高价找“枪手”代考,每年这种作弊现象都屡禁不止。而真正喜爱艺术(美术)的人,一半以上文化课基础反倒不如这些投机的考生,这些投机的考生虽然专业分落后于真正喜爱艺术(美术)的考生,但文化课成绩则相对高于那些专业排名靠前的考生,因不少高校专业分和文化分录取比例各占50%(5:5),这些投机的考生最终以总分高而被录取。甚至有的考生本人并不喜爱艺术(美术),而是迫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钻了高校艺术类招生的空子。这种狭隘的功利目的和动机,均违背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宗旨。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我个人认为:(1)改革现行的高考和考研制度。建议让考生低门槛进入高校,高台阶严要求出校门;(2)各地应放宽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的录取条件。既然是市场经济,有钱则读,没钱,挣钱后在再读。大学的校门永远是敞开的,特别是对那些有艺术天赋的考生,更要给他们机会;(3)专业考试采取初试加复试(面试)。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录取比例各占70% 和30%;(4)实行学分制。你学N年无所谓,只要达到毕业要求才允许毕业。严格按国家教育部的标准执行。公正、公开、公平;(5)外语成绩对学位只作参考。外语要求应该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需要自定。
  


  三、现行培养模式的弊端
  围绕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开放后曾有人作过尝试:(1)理工科高校的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强,他们懂技术、知程序,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时间学习艺术(美术),有了一定的造型和色彩表现能力后,再让他们设计艺术产品。结果设计的产品外观陈旧、时代感不强、不美观大方;(2)高等美术学院的学生懂得艺术创作的形式美法则,熟悉艺术创作,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造型能力和审美观。也挑选一批美术学院的优等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培训,学习工艺流程、逻辑思维和推理等,最后也让他们设计艺术产品。结果也是艺术产品虽然时尚、新潮、美观,但不实用,不符合工艺流程,缺少技术支持,不能成批生产。如何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既是图形思维,也包括逻辑、抽象思维。如何使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有机的结合?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模式,大多数是教授式、灌输式、填鸭式、师傅带徒弟式。中、小学义务教育一直是强迫学生学习;而大学教育完全是自主的学、自觉地学、自由地学。如何让大一的学生从过去的强迫、监督式学习转变为自主、自觉地学习,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课题。现行的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由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又自成体系,设置完整,便于施教。但艺术设计发展至今,设计艺术与技术重组,美与用重构,多元化、综合性的设计已成为一个整体。以上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已成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设计专门人才的障碍。这种课程结构相对独立、分割,学生很难在这种缺乏相互间有机联系的知识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创新。
  我们的教育模式应该重过程、重设计程序、重先进、前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综合性地去学习。调用更多的手段去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不是只重结果。我们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应大力提倡研究式教学、提问式(互动式)、自主式教学、综合式教学。例如:教授理论——参考图片——优秀设计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设计构思(草图、创意、创新)——导师导航(启发、综合、精选、把关)——举一反三(举一反十)——设计正稿——动手实施——完成产品设计(二维、三维作品),在四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速画(魔鬼训练法:每周90张速画)、默画、命题想象画、图形创意、快速设计、系列设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世纪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因特网给教学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资源共享,信息快捷、畅通。但也为投机取巧、学术腐败、下载作业、抄袭论文带来了负面影响。电脑软件只是设计的工具,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高校国际交流、互访、讲学时,英国伯明翰大学视觉传播学院的教授和日本东京设计艺术学院的教授,都曾提到艺术设计教育使用电脑的问题,不少设计课,学生是不允许使用电脑完成作业的,只许手绘,尤其是设计草图。一个方案要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去思考,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方案时,举一反三,设计出5、10、20、50、100个草图,甚至更多,从中精选、优化组合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电脑在出确认稿时才允许使用。发达国家的电脑、多媒体比我国先进得多,可人家为什么不让学生用……
  期待通过以上几点的思考,能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中国现行艺术设计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力求在现实中大胆革新,琢磨出一条既具中国特色、又能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 [J]装饰2004(4)期。
  李庆云、罗克中,当代中国高校美术教育招生热潮探析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专辑。
  
  传统·现代·自然·装饰
  ——阜阳师院美术系装饰雕塑课教学探索
  文/李方鸿 By Li Fanghong
  
  雕塑课是师范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雕塑艺术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陶冶情操不可分割的部分。师范院校学生如何学好雕塑这门课,教师如何教好雕塑这门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话题,为此我们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美术课程标准》实施内容和要求来审视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探索师范美术教育的新思路。把握师范美术教育的特点,教好雕塑这门课,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
  师范美术教育和美院的专业教学在培养对象和目标上有较大的区别,师范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
  其一,培养目标和方向不同,师范美术教育是培养未来的优秀师资,以适应21世纪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重视对学生审美理念、创新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树立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能胜任今后的美术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二、课时设置和教学要求不同,师范美术教育在四年的学习中,前二年是基础课训练,后二年分专业美术训练。而雕塑课作为基础课放在前二年,只有三周,每周三个半天,共36学时,只是一个了解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周时间,但作为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做了如下安排。
  


  第一周,考虑到学生平时只是平面绘画,从未开过雕塑课,对雕塑三维空间认识不足,应加强学生对雕塑空间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水平,引导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环境。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优秀雕塑作品,讲述雕塑发展及其概况,学习雕塑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雕塑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雕塑的特征,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就地取材,用泥临摹作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雕塑艺术的热爱。并向学生展示现代雕塑艺术,传递现代艺术信息,使学生对现代雕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周,要求学生进行具像形体塑造,在传统技法训练的同时,结合内容和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接受现代雕塑信息和造型训练,体验造型乐趣,激发情感和意象表达,强调感受、体验。通过看、画、做认识空间,理解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激发思维想象和创新意识。
  第三周,启发学生用新的设计理念从自然物象升华到变形、夸张,用装饰语言将自己的创造潜能与材料融为一体,进行良好的艺术实践与尝试,随意做出自己内心世界美好的物象,造型色彩大胆创新,从自由的内心世界到手上的自由表达。一批具有装饰风格的雕塑习作产生了,虽然不尽完美,但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是用心在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品尝了创造的快乐。
  这次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共有二百多件习作,从材质到造型色彩上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感,形态稚拙,题材广泛,用色大胆,虽然尚欠成熟,但充满生机,想象丰富,掌握了装饰雕塑的基本技能与表现手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情绪热烈,举办了一个小型习作展,通过这次装饰雕塑课,同学深有感触:只有自身不断探索、积累,观念和方法趋于多元,认识美术教育的特点,掌握美术教育的规律,拓展思维想象空间,触类旁通,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宋伟光: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旅游环境空间的公共艺术文化介入”,谈到这个话题,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应该重视人文景观为载体,重视历史文化为亮点;二是以多种宣传活动为契机,展开历史文化,重视人文景观,发现历史,采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激活旅游空间,成为引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  胡印民:今天下午参加这次研讨会,感到十分荣幸。旅游是南戴河的主打产业,这次的南戴河国际雕塑展与第8届荷花节同时开幕,更加提
期刊
美国雕塑家阿比奥拉·阿基杜拉出生于非洲尼日利亚,他创作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中焕发的激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思考。他善于运用不锈钢反射光线的特质展现出表现对象的内在韵律,让人领略到一种蕴含已久的动力,幻化的色彩伴随着流动的形态,呈现出灵动的艺术想象。  他对于艺术的热诚与执着体现在他创作作品的过程之中,在他的作品中能让人感受到来自非洲大地的本真淳朴的民族性格,那种童趣和天真,那种对于作
期刊
经文化部批准,由文化部艺术司、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于2011年9月2日上午10时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隆重开幕,大会以“友谊·和平·春天——雕塑让城市更精彩”为主题,旨在弘扬雕塑文化,促进中外雕塑家的交流与合作,探寻城市雕塑建设的发展方向,交流城市雕塑建设经验,研究城市雕塑发展模式及其对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提高中国城市雕塑在
期刊
压电陶瓷变压器是用铁电陶瓷材料经烧结、高压极化等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种新型电子变压器,其变压原理和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磁式变压器。  关于压电陶瓷变压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G.E.Motorola Zenith公司的Rosen在1956年阐述了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成功地制备出长条形单片压电陶瓷变压器。但由于这种单片变压器使用的是压电性能较差的BaTiO3陶瓷材料,加上工艺不完
期刊
致《雕塑》杂志  培一同志:  忽接贵州刘万琪先生来函,寄来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所创作的《历史转折》群雕照片。我认为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一种成功的探索,相当生动、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斗气氛,特别是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的刻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比我见到的所有绘画、电影等都近了一步。  他们希望在《雕塑》杂志上发表。我是赞成的。不知能否安排,不知你们如何意见?由你们决定。照片用
期刊
雕塑与公众的关系各具形态,不同时代的雕塑艺术呈现的艺术关系是不同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社会背景下雕塑与受众的关系之阐述,进一步地认识到当下的社会背景与语境中雕塑艺术所处的位置与使命,以便更好地重塑当代文化精神。  一、古代雕塑与受众的关系  在人类的原始时期以及上古时代,雕塑是与巫术发生关系的,它表现出的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在他们的观念里,具有神秘的非物质因素的超自然法力是人类的主宰。人
期刊
2008年,琴嘎参加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展览中,总策展人以琴嘎的作品是用动物皮毛制作的为由,拒绝了他的作品展出。琴嘎当机立断,即兴地在开幕式现场表演了一次偶发行为。这次经历是本次访谈中最为生动的事例,因为它微观地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随时出现的冲突和调解,还有不妥协。  在今天,我们常常谈雕塑当代化的问题。这种当代化不光足形式、风格、与言论上的当代化,艺术家生存体制的转变
期刊
贝尔茨基1921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Brno市。他在布拉格(Prague)市度过了自己的儿童时代。16岁时他是一名艺术学校的学生,那时他就获得了该校的雕塑一等奖。  当德国法西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贝尔茨基随父母脱身前往英国,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1939年二战爆发时,他参加了属于英国部分的捷克军人组织,于1940年由英国赴法国与德国开战。在法国被德国攻破后,他脱身回到英国,1944年在诺曼
期刊
继1990年(第一届)、1992年(第二届)成功举办的雕刻艺术节之后,在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于2005年9月9日—11日举办第三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刻艺术节。该届艺术节由曲阳县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承办,得到了海内外相关行业协会和新闻、艺术媒体及广大雕塑家的大力支持。    一    本届国际雕刻艺术节的重头戏是“曲阳杯——国际雕刻艺术大赛”。
期刊
南山海上观音是一尊108米高的三面像,并不是通常见到的一个身体几个头部的佛像,而是三个身体、三个头和三个肩膀的佛像。在每个正面朝向上只能见到一个雕像。这个像是1998年开始创作的,前后共花了6年零10个月的时间,比自由女神的10年要短一些,比之通常的制作时间来说是长了一点,但正由于有较宽裕的时间,所以可以反复研究推敲,并向传统和有经验的雕塑界、佛教界人士讨教。大像制作和小像有一些地方不同,最突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