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如何打造图片报道精品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崛起,以其特有的数字化、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全天候、超时空性等优势分流了传统纸媒的大部分受众,纸媒受到极大冲击,摄影记者、摄影报道深受影响。与此同时,短视频异军突起,以动态影像为表意符号的视觉文化成为主要传播形态,作为静态影像的摄影报道再受冲击。
  多重夹击之下,摄影记者、摄影工作、摄影报道该何去何从?如何创新求变,在夹缝中蹚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本期专题辑纳了一组稿件,对此展开探讨。
  摘要: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占领引领地位,图片新闻、摄影专题无疑是一件出奇制胜的利器。本文以重庆日报图片版“视觉重庆”为例,从选题策划、摄影专题拍摄、图片编辑、媒体融合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增强主流媒体图片的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主流媒体;图片特刊;摄影专题;图片编辑;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0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图像时代”,4G、5G的普及让各种短视频APP大行其道,以发图片为主的微信朋友圈也开设了“视频号”,图片报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主流媒体如何借助自身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用高质量的图片报道占领网络空间阵地值得探讨。作为地方党媒,重庆日报于2009年底年开设图片版“视界”,后因报纸改版,将其更名为“视觉重庆”。目前,“视觉重庆”已推出近400期,从选题策划、拍摄能力、图片编辑、传播方式几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在信息洪流中独树一帜。
  一、选题紧跟时代主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自专版开设以来,选题一以贯之地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寻找落地生效的典型案例,通过摄影记者的视觉化处理,转译成读者易于阅读、理解、接受的影像信息、图片故事。专版既关注中央的战略布局,也关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既关注社会、民生,对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进行摄影报道。
  例如,2019年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期间,他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学校、农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4月18日,重庆日报以《“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的好”》为题,排布了两个整版共计11张大图,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脱贫攻坚、情牵老百姓的情怀,且这两版的主图都以几乎占据版面半版的形式呈现,让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登上陡坡前往贫困户家中的身影、和贫困户双手紧握的神情深深地印入读者心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全市上下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呈澎湃之势。又如,2017年8月28日,《重庆人造梦乌兰布和》7张图配合约900字的文稿报道了重庆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沙漠土壤化”的治沙项目,让沙漠变成绿洲、开满鲜花、收获庄稼的美好场景以及科研人员孜孜不倦搞专研的精神的直观呈现,收获了众多网友为科研工作者的点赞,并表达了对生态恢复、环境改善的向往与信心。再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3月15日重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视觉重庆”特刊以整版、半版的体量,用摄影作品辅以绘画作品、单张影像合集结合图片故事的形式密集推出11期图片版报道:《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抗疫一线的那些党员们》《人间至味是团圆》《一碗汤圆 无言相依》《风雪中的坚守》《重庆重症专家的孝感战“疫”时间》《撸起袖子种下希望》《礼赞英雄》等,展现被口罩勒出血迹的护士、夜色中冒雨排查的警察、蹲在路边吃方便面的社区干部、在高速路口搭的临时帐篷里吃汤圆的党员志愿者、和父母隔栏相见的医生……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汇成重庆“战疫”的时代记忆,成为激励推动新时代重庆发展的强大力量。
  除以上适合主流媒体的题材的图片精准选择、精心编辑外,大多数时候需要面对以题材选择、主题提炼、语言风格为内容的策划。策划的出发点应同时考虑以下三点:其一,目标诉求的价值最大化。即摄影项目最终希望传递的核心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其二,传播效应的价值最大化。即能够与公共空间的情感、关注点、价值观产生联系、反响、碰撞,能够成为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并且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其三,摄影可能性的价值最大化。既然是用摄影来做策划,首先必须遵循摄影本身的规律和视觉传达的规律。其次是报道对象必须具备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具备环环相扣、互为逻辑、互为补充、点面结合、层次分明的可展示的多方面[1]。
  基于此,“视觉重庆”专版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受众心理,引起共鸣,既唱好了主旋律,又为报纸添亮点,起到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正确引领了社会舆论。
  二、用完善的影像语言体系讲好故事
  “视觉重庆”专刊每期都是一个摄影专题,以组照形式呈现,并配以约1000字的文稿。通过同一主题或不同主题的多张图片讲述一个故事,通常以后者为主。用镜头表达对世界、人生的思考,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意见和看法,并以此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从而升华成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
  用图片讲故事不是表浅的用图片说话。两者的区别在于深度不同,而深度在摄影的语境中主要指主体介入的深度、作品立意的深度和观看延展性的深度。其结构如同电影的叙事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递进或并列,或是在平实的娓娓道来中突显惊鸿一瞥[2]。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注意整体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其主题、结构、逻辑实质上是暗合的。因此,摄影记者要善于对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把握视觉节奏,而不是胡乱堆砌。通常,人们认为只要能提供足够多的照片来“说话”就行了,但实际上,对于景别、用光、色温等的运用在拍摄时就已谋篇布局,成为讲好故事的基础。
  恰如其分地运用影像语言是摄影记者需要多年磨炼的能力。如“视觉重庆”作品《重庆人造梦乌兰布和》,配图以突出主题的沙漠和绿洲的黄、绿色为主色调,灵活运用航拍、长焦、中焦、广角镜头拍摄场景、人物、细节,兼顾艺术性。影像语言统一,语序通顺、语感流畅,其视觉与内容富有逻辑联系。   三、图片编辑为好的图片建立和谐相处的秩序
  摄影记者负责提供好照片,而要使好的专题摄影能够完美呈现,对编辑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片编辑要合理编排,让众多精彩的瞬间和谐相处,共同讲述一个主题。对此,不仅要求图片编辑能识好照片,还要让这些好照片恰如其分地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提升、提纯影像本身的价值,使影像突破摄影的边界,成为社会公共话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视觉重庆”遵循四大准则:一是选择与文字稿件契合的图片;二是筛选出最鲜明表达主题的图片;三是根据报纸版式、微信等不同传播介质选择出最利于传播的图片;四是根据影像语言选择气质最为相投的图片。仍以《重庆人造梦乌兰布和》为例,记者提供了数百张图片,除新媒体外,报纸上仅仅采用了7张图。主图占据版面的1/3,画面中一半黄色的沙漠一半绿色的试验地,直击主题;特写的大西瓜和中景别的格桑花展现了治沙成效;航拍的工作人员在沙漠中单列行进,在阳光下留下劳作的影子和一排排脚印,既富含艺术性,又交代了环境;长焦拍摄的科研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他们务实的科研精神一展无遗;展现负责管护实验地的村民薛飞斌,不仅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他的命运也和这片沙漠紧密相连;工人们在仍是沙漠的试验地里播种的场景,给人希望……图片编辑给这些图片建立了秩序,使主题、逻辑、结构、节奏都在其中自然显现,不言而喻。
  再如2020年12月29日重庆日报刊登的《笑靥依然》,摄影记者拍摄记录的火炉女孩的十年之变,曾经衣着脏污的乡村小女孩如今出落成亭亭玉立的高三学子,在记者的镜头面前毫不掩饰考上理想大学的自信。在相隔十年的同一天拍摄同一个女孩儿,在柴房与寝室读书、提着小火炉与使用便携式暖手宝、在砖头堆砌的乒乓球台与塑胶跑道操场运动……新老照片的对比刊发,其展现的环境、人物等形成的强烈对比,无限外延了读者的情感,让脱贫攻坚于个人命运的主题得到直观、有力的传播。
  四、全媒体传播,提升用户黏度
  纪实摄影作品,不是仅提供照片用于观看,而是要把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当成最为核心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能得到体现,必须进入社会公共空间。唯有如此,其才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建构力量,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和娱乐形式。换言之,现代社会,不传播,无价值。
  由于报纸的容量限制,“视觉重庆”除在重庆日报数字报、网站呈现外,还在“两微一端”进行推送,部分题材配以视频。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化”视频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网友跟帖评论达14000余条。再如《笑靥依然》,扫描纸质报纸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微信、微博和网站版本,从附加了视频的编排版本可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全貌,满足深入阅读的需要。内容方面,重庆日报开发了微信客户端产品——“正见”。每周一期,图片“瞭望”重庆,配以H5的表现形式,横屏观看,10—30张图片不等,目前已推送百余期,适应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均收获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以上皆是“视觉重庆”主动寻求与移动互联网适配的举措。将发布重点延伸至移动端,在改进用户体验、提升阅读效率上下功夫,多种编辑,提升用户黏性。从传播渠道上来看,传播形式已经从传统纸质占主导的输出式转变成了媒体发、民众参与的互动式、分享式,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密切结合与汇流。随着各媒介间的壁垒被打破,相同内容呈现多市场、多平台传播,扩大了用户抵达率,提高了传播效率。
  五、结语
  在以“流量为王”的新媒体盛行的背景下,以“内容为王”的主流媒体更应在沉心静气唱好主旋律的同时,着力打造精品栏目和版面。图片报道方面,充分发挥专业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人才优势;内容策划方面,紧跟时代主题,持续提高采编队伍的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素养、认知等综合能力,充分借助新技术,深入研究媒体融合对图片新闻传播的影响和要求,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引导摄影报道向纵深发展,助力提升主流媒體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李楠.怎样策划一个摄影项目?(上)[N].中国摄影报,2017-07-21(009).
  [2] 曹晶华.专题摄影的故事构成手法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10:31-38.
  作者简介:张锦辉(1982—),女,重庆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
其他文献
因为测量仪测出的血糖总是偏高,一名患糖尿病的老太为了降低血糖,就减少了饮食还多打了胰岛素,因为低血糖导致了脑昏迷,差点送了命。  周末,陆先生夫妇去看望岳母。考虑到岳母胡奶奶已经70岁又患糖尿病多年,陆先生就给她买了血糖测量仪。胡奶奶很高兴,心想随时可以知道血糖数值了。此后的几天内,胡奶奶就天天用测量仪测试,但她的血糖总是测得高,不由得心里焦急起来,她就暗地里给自己注射的胰岛素加了量,还将自己的饮
期刊
已经是第三天了,乔一直都躺在特护病房,这是他第五次做切除余留小肠的手术。这次手术所用的时间比预先估计的要长很多,手术后,乔显得既苍老又憔悴,而且,一直都处在昏睡状态,没有丝毫反应。  我坐在他的床边,两个护士不厌其烦地尝试着让他咳嗽,还不停地翻弄他的眼睛,拨弄他的手指,千方百计想知道他是否有感觉。但是,无论护士们怎样努力,都不见乔有任何知觉反应。  万般无奈之下,其中的一个护士将我拉到门外,向我求
期刊
早晨刚一上班,就来了一位病人。那是一位老太太,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了,满头白发,身材瘦小,穿着一件旧大衣,一进来就不停地咳嗽。我问了一下老太太的症状,又为她量了体温,有39℃。我诊断老太太是因为感冒引起了咳嗽和发热。我为她开了一些药,嘱咐老太太说:“老人家,你是感冒了,不要紧的。回去服下我给你开的药,还要多注意休息,病很快就会好的!”  老太太接过药方,并没有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老人家,您怎
期刊
这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是一位小学教师,女的在一家私企上班。他们本来日子过得很平静,不幸的是,男人得了病,是很严重的那种病,所以男人和女人的日子就过得很艰难了。  这天,医院给男人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对女人说,男人这病需要动一次大手术,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男人的命,这次手术费需要20万元。20万对于女人而言就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家里能卖的都卖掉了,能借的也都借过了,还去哪筹这么多钱呢?这夜,女人拨
期刊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像有心思,几次嗫嚅着,欲言又止。我问:“爸,你咋啦?”母亲答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小孩儿!”我问妈:“爸到底怎么啦?”母亲拗不过我,半是埋怨地说:“你爸想要个手机!”   “爸要手机干嘛?都快70岁的人了,一不做生意,二不交友,耳背、眼花、手又抖(父亲患有帕金森氏病),手机用得着吗?再说,买手机还不如装部电话,省下那月租费多买点儿鱼补补身子……”我一连串
期刊
想不到一个长期困惑着我的问题,等到我初为人父的时候,才渐渐体味。  小时候,我不到3岁就单独一个人睡。那时候的我,体质很差,经常感冒,夜里睡觉也不踏实,醒来的次数特别多。  每次醒来的时候,我总习惯叫一声:妈!不管夜有多深,母亲听到叫声,总会马上应答我,并立即穿好衣服站到我的床边来,问我有什么事?每次都是这样。我因此就很纳闷:为什么只要我轻轻一叫,母亲就能听到,难道母亲晚上通宵不睡,总是清醒着的吗
期刊
不少人上年纪后由于缺乏锻炼,以致多种疾病缠身,如头晕失眠、血脂升高、腰酸腿疼,体重超标……从而加速了人体衰老。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八卦掌,其行走方法粗看似走圆圈。若以此法,每天锻炼20至30分钟,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之功,可防治低血压、偏头痛、失眠、闪腰、腰腿痛、肥胖症等常见疾病。此法,简便易学,老少咸宜,行之有效,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初练时,可在地上画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圈,人站
期刊
大学毕业那年,我跑了许多家人才市场,多次碰壁后,我再也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父母不忍心说我什么,只是暗暗叹息。不久,父亲下岗了。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对此,我却无动于衷。一天,朋友邀请我到酒吧聚会,我向母亲要了100元钱。酒足饭饱后,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让我进去吧,我只捡矿泉水瓶子。”   “不行,不行,这是酒吧。”  好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脸一下子红了。果真是父亲
期刊
85岁的外公不小心摔破了脑袋,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手术前,医生认为伤在头部,手术使用麻药可能损伤大脑,甚至引发老年痴呆症,建议采用无麻醉手术。妈妈同意医生的建议。可一直守在外公身边的外婆,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定得上麻药。他这把年纪,哪还经得起那种痛?只要他在,就算脑子不灵了,还有我呢!”  这时,躺在担架上的外公苏醒过来,他伸手捏了捏外婆的手,用虚弱的声音说:“不就是缝几针
期刊
摘要:镇海区新闻中心的新媒体平台包括镇海新闻网、镇灵通APP。内容聚焦镇海本土新闻报道,开设时政、民生、经济、法治、人文等栏目。2019年末成立专门的图片工作室——图酷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推出了多组具有新媒体特点的图片报道和图解新闻。  关键词:新媒体;读图;图片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10-02  一、前言  随着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