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企业财富分析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温州民营企业因其独特的“所有制身份”和不竭的活力凸显出不俗的地位。有人认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群没有太多理论修养的人们通过各种奇思异想和“胆大妄为”而完成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其聚财的艰辛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许多人眼里,大把大把的钞票和高消费层都集中在民营企业界。其实,在社会夹缝、拾遗补缺和无奈的困惑中,民营企业靠的是头脑、凭的是力气挣钱。尽管享受到了好的政策,但也付出了敛财的艰辛。当然,温州民营企业富有也是事实。
  温州有关政府部门曾开列了这样一张清单:每小时,温州生产皮鞋12万双;每天,温州有100万副太阳镜销往世界各地;每年,1亿只打火机走下装配线,70%出口。温州的生产厂家打个喷嚏,全球打火机市场就得感冒。
  温州有这样一句新民谚:“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有一则关于 “汤”的新闻在许多媒体都报道过。温州有派头的企业主请客必上两道汤:一道汤是海鲜大盆中漂浮一只百元美钞折成的小船,称“一帆风顺’;还有一道汤是海鲜大盆中再浮一小盆,上面则摆放10只进口手表,在座各位见者有份,称“表表心意”。传闻也好,真实也罢,有一点是肯定的:温州人很有钱,温州有大把的富人。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末,温州民营企业26.9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20万家,私营企业2.8万家,股份合作企业1.6万家,以私人投资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5万家。前不久,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对温州276家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仅占3.4%,10万至50万元的占13.1%,50万至100万元的占20%,100万至500万元的占27%,500万至1000万元的占17.7%,1000万元以上的占18.8%,平均固定资产为466万元。但不包括温州的泰顺、文成、洞头三个经济相对不发达县,其测算资产水平比全市实际平均水平略高。
  值得说明的是,温州各类民营企业来自银行的借贷普遍较少,来自民间金融组织的也大多是短期借贷,自有净资产率很高。此外还有走遍全国的庞大的温州军团。
  官方认同的说法是,这支温州军团的“将士”不少于160万人(含子女)。其中以出卖劳力为生者寥寥无几,他们共创办企业3万多家,经商户约达70余万户。除西藏、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城市聚集的温州商人均在两万人以上。他们的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相对而言,温州本土构筑起的是五光十色的各类日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遍走天涯的温州军团则以经销温州产品为主,彼此链接成了一条奇妙的财富与富人的“生产流水线”。如果再把民营企业合伙人、股份合作企业人数可观的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投资人,以及“三资企业”中民间投资者包括在内,再考虑到他们同时拥有价值不菲的房产等生活资料,大致可以这样描述:温州全市以民营资产为主体的经营者总数大约120万人,持有资产50万元至500万元者(通常被称作中小老板)显然是他们中占最大比例的主流。他们是一队蔚为壮观的创造财富、享用财富的“蚂蚁雄兵”。
  温州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一种面向全国实行大规模交换的开放性体系。与这种所谓“小商品大市场”格局相适应的,是一种在户与户、村与村,甚至乡与乡、县与县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技术网络。同时,绝大多数小商品生产或经营的环节很少存在足以产生垄断的进入壁垒,往往出现在一定的区域内家家户户都按照分工的需要,共同生产和销售某类产品的现象。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激烈的竞争筛选一批经营者脱颖而出,催生了规模较大的某类产品专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因此,温州富人们的财富获得具有明显的非垄断性和相对的“均富”特征。这也就注定了温州富人们获得财富没有捷径,唯有放胆一搏。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温州致富者都有一番令人唏嘘不已的创业传奇。不久以前,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雪山脚下的一个小县,有一位温州鞋匠,他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颇齐全的补鞋用具,一头是镜子、牙膏等小百货。他就是挑着这副担子,踏着初融的积雪,一路追赶骑在马背上不停迁徙的哈萨克部落。牧民们穿的马靴是用牛皮缝制的,一沾地上的雪水,极易磨穿,这是挣钱的好时机,他知道,他追赶的是太阳,是希望。温州的富人大都是这样一群人。
  江泽民对温州人有过一段中肯的评价:“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
  不少人认为民营企业主和个体户财大气粗,腰缠万贯,生活惬意,事事顺心,其实也不尽然。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民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也常常发出居家过日子的颇多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尽管大部分民营企业主有着一般工薪阶层所不具备的物质条件,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但由于没有“铁饭碗”这道最后屏障,在住房、伤病、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后顾之忧都要大于“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工薪阶层,心理压力、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脑力乃至体力支出很多,日常开支也要高于其它阶层。特别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们更是舍得投入,不惜重金。社会的现实以及残酷的竞争使他们深切感到:高收入只能改善某一特定时段的全家人的物质生活,却难以一劳永逸。
  随着温州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业主的生活愈益富裕,除了发展事业,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许多人还想到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了以自身的热量反补于社会、回报于社会。于是,许多民营企业慷慨解囊,资助市政建设和希望工程,涉足公益事业。
  正泰集团经常深入山区访贫问苦,到边塞慰问解放军官兵,先后为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富民活动、扶贫结对、海塘建设等活动捐资2000多万元,还投入巨资出版了温州历史上第一部文化和历史人物大型丛书。
  红蜻蜓集团建立9年多来,在西部贫困地区援建了9所希望小学,向洪灾地区赈灾等捐款、捐物数百万元。2003年5月4日红蜻蜓集团又向温州市希望工程爱心助学基金捐赠1000万元。2004年3月29日又捐资200万元支持筹办全国首届“希望小学运动会”。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浙江圣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圣雄先生为希望工程和教育福利事业捐款累计3600多万元。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林圣雄是国内个人向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热心人。据报道,林圣雄先生已经援建了60所“圣雄希望小学”。他的奋斗目标是:到2005年,援建100所“圣雄希望小学”。
  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每年都向温州的泰顺、蒙城等贫困县捐助资金60万元,至今已达700余万元。陆陆顺鞋业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先后为希望工程、信息工程、爱心工程、助学工程、福利工程的建设捐资总计达280万元。人本集团、时代集团等在2003年2月14日温州开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共捐近400万元。多美丽饮食公司隆重推出“曙光扶贫计划”,采取传授农民技术,提供种鸡、饲料,签定回购合同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的经济困难问题。2004年3月30日温州民企京城捐巨资,法派捐资1000万元成立团中央人才开发基金会,团中央书记周强对法派给予高度评价。
  不仅温州知名企业热心公益、报效桑梓,中小企业亦是乐善好施,积德行善。
  据有关部门调查:民营企业捐款捐物的原因,一是扶贫济困、共同富裕;二是报效父老乡亲;三是答谢政府。说明民营企业群体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江泽民曾在1996年欣然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
  享受过成功喜悦亦或是品尝过失败苦涩的民营企业主们,对未来期盼又是如何?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民营企业老板对未来的期盼主要集中在:第一,迫切希望在国家根本大法的指导下,能尽快出台扩大投资方面的政策,生意兴隆。生意兴隆是老板的最大快乐,追求利润是老板的第一心愿。第二,希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老板们可以集中全力去工作。第三,希望子女成才。为了子女成才,老板们在所不惜。第四,希望身体健康。当然,民营企业更希望多尽一份责任,更多地得到社会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引 言  网络文学发展走向如何?完全成为商业流水线的文化产品?抑或创造力的生长点?它究竟是快餐文化的一次性消费品,还是一种丰富文学经典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成为网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每一个关注网文的研究者都试图寻找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着眼于网文的宏观数据,一时的热点或是仅仅分析文本,都是不够的。网文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与依托纸质传媒的文学作品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传播媒介上,也表现在文学观、创作模
期刊
走过人生是荒莽大地  想象日复一日奔涌的江流  想象很清冷的云天  想象细雨  想象柔软的虚空  所以诗人都是要举杯的  并随时抽出一把利剑  哪怕为了那  满身溢香的甜蜜谎言  我也知道我的眼睛  势必要去遇见一万双眼睛  人声鼎沸,风吹笑靥  金陵新开的花朵漫天飞旋  行与不行  枕下辗转的马蹄声响  树荫摇动一些透明的轮廓  她压出的新酒  滴落着昨夜绵绸的月色  说朋友,还留与不留  你我
期刊
以诗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春马开始写小说了,这次他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长篇小说——《自逐白云驿》。初读小说题目,似乎给人带来青春朗照逼人、一往无前的遐想空间,可是读完才发觉,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假象。《自逐白云驿》所呈现的主题远不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或许对1990年出生的春马而言,诗歌中的精神探险和匿名指涉不足以表现他对现实复杂和残酷的触摸,形而下的零碎感,一地鸡毛般的生活围堵,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形式和结构,由
期刊
魏思孝,山东“80后”作家,被称为“小镇焦虑青年”的代表。长期以来,魏思孝从事短篇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书写对象主要聚焦于社会底层困顿潦倒的青年群体。目前已出版《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嘘,听你说》《兄弟,我们就要发财了》等多部小说集。在长篇小说《余事勿取》中,魏思孝立足于小人物的现实处境,塑造了一群无力改变现状、命运惨淡的小人物。他笔下的青年一代无聊颓废,老年一代勤劳朴素
期刊
青春与爱情的主题变奏在文学中总是充满着躁动不安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青春自身的底色,也是时代赋予青春的文化想象。在今天这个急速奔涌的时代浪潮中,青春与爱情的碰撞是最具张力,又是最无足轻重的事情。当然,这在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领域却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呈现。或许,当人们不再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爱情成了平庸世界里唯一包含另外可能性的东西。钱墨痕的《俄耳普斯的春天》无疑是一个爱情故事,却也只能是发生在当下的
期刊
“三妇艳”是乐府相和歌辞的篇名,顾名思义,是说三个女人的。这是梁陈时期的诗人们最喜欢的题材之一,留下《三妇艳》诗最多的诗人,便是著名的陈后主。别人写的《三妇艳》,讲家中妇人或画眉或浣纱或裁衣,比如沈约:“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唯有陈后主胆子大,开笔敢写“小妇正横陈,含娇情未吐”,亡国罪行又多一件。  艳丽的女人,总是容易引来风言风语,何况还是三个
期刊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因为露西已经有活儿干了:要脱下铰链,把门打开;伦珀尔梅厄公司要派人来了。况且,克拉丽莎·达洛卫思忖:多好的早晨啊——空气那么清新,仿佛为了让海滩上的孩子们享受似的。  多美好!多痛快!就像以前在布尔顿的时候,当她一下子推开落地窗,奔向户外,她总有这种感觉;此刻耳边依稀还能听到推窗时铰链发出轻微的吱吱声。那儿清晨的空气多新鲜,多宁静,当然比眼下的更为静谧:宛如波浪拍击,
期刊
嫁给日本人之前的王艳,是一个来自农村在城里卖面饼的打工妹。20出头又漂亮的王艳被人称为“面饼西施”,那时她的梦想就是嫁个城里人。然而在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因为她的农村户口,她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就在王艳对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的时候,一个小姐妹带来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消息。  王艳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填写了自己的自然条件之后,把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彩色照片认认真真地涂上胶水,结结实实地贴在表格上
期刊
在日本过语言关、大学关、就业关,对许多外国留学生来说,是要颇费些心血才能达到的目标。2004年初开始在日本留学的朱凯,在日本8个多月时间,无论在“精打细算”上还是在学业上,都觉得很有收获。    保证出勤有利减免学费    2003年高中毕业以后,朱凯在上海一家日语培训机构学了整整一年的日语,出国前日语达到3级水平。朱凯通过中介成功申请到位于千叶县的神田外语大学别科。2004年4月1日,是日本神田
期刊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级的限制,有意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崛起,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