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日本掌握窍门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过语言关、大学关、就业关,对许多外国留学生来说,是要颇费些心血才能达到的目标。2004年初开始在日本留学的朱凯,在日本8个多月时间,无论在“精打细算”上还是在学业上,都觉得很有收获。
  
  保证出勤有利减免学费
  
  2003年高中毕业以后,朱凯在上海一家日语培训机构学了整整一年的日语,出国前日语达到3级水平。朱凯通过中介成功申请到位于千叶县的神田外语大学别科。2004年4月1日,是日本神田外语大学的开学日。朱凯赶在3月31日才乘坐美国西j[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东京。如此匆忙的安排只因为那班飞机的机票最便宜——1760元人民币。朱凯留学日本的精打细算从订机票就开始了。
  朱凯说,神田外国语大学在日本是二流大学中较好的一所私立学校。在日本,私立大学的留学生别科是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环而开办的正规教育课程。与一般的语言学校不同,语言学校是“就学”签证,而别科是在大学的教育部门,留学生拥有“留学”的在留资格。朱凯说,这样的“身份”,可有更多机会选择不同的大学,因为希望进入大学的学生可在设有留学生别科的大学的推荐下进入同一所大学或者是其它的学校。其次,留学生还可以在课外兼职,享受学校的补助等。日本所有的别科学期都以一年为限,而语言学校最长的可以读2年,这样一比较,别科的优势就很明显,时间“限制”的制度对于学生尽快过语言关也起丁督促作用。在神田外语大学,别科生源分两种,一种是为了考大学或大学院的自费留学生,基本都是中国和韩国学生;另一种是大学在海外友好合作学校的交换生,有美国、丹麦、新西兰、芬兰等国的留学生。只有200人的别科就像是小小联合国。朱凯说,像这样的私立学校学费一年要80万日币,而且这在来日之前必须先付款。第一学期的学费是40万日币,只要你好好上课,保证出勤率在90%以上,留学生就可以拿到一个月2万日元的补助;如果考试成绩不错,一般的学生都可以拿到25万日元的学费减免,也就是说,第二个学期只要15万日元的学费。朱凯就是保证出勤率而省下学费的留学生之一。日本的大学都很小,除了老牌名校,一般的学校都没有宿舍,现在他和朋友3人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平时学校上午9:20到12:30上课,下午1:30到3:00上课。早餐一般吃面包,中午在学校食堂解决,晚上一般都要打工,所以通常也就是随便吃点应付了事。朱凯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多都过着这样的留学生活。
  
  努力打工为了适应生活
  
  朱凯说,日本物价惊人的贵,吃的东西也很不习惯。平时大综合性双月刊/中文版家吃的定食难吃而且饭量少,“小伙子”根本吃不饱。好吃的东西,像寿司、烧烤之类,不是想吃就可以吃得到的,对于留学的穷学生来说,那都是难得潇洒一回的奢侈。朱凯刚来的时候很难适应日本的生活,加上钱带得不多,眼看预算都快见底却还没找到兼职,心里有点七上八下。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亲戚中有留日经历的长辈也一再提醒朱凯要在日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身在异乡难免感到无助。
  到日本没多久,朱凯就去当地政府办登陆证,接着去人管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证。以最快速度拿到了活动证后,朱凯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根据日本政府规定,持有“留学”签证的学生一周可以打工28小时。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超标”,朱凯现在打了两份工,一份是餐厅的工作,一份是在超市,每周加起来要30多小时。平时的课余时间,即下午五六点到十一二点是打工黄金时间。如果在周末,一般两份工作连在一起,中午11:00到下午3:00在餐厅工作,下午5:00到晚上11:00又要赶着去超市“奋斗”。刚开始的时候,朱凯在餐厅的工作是洗碗,有后辈进来之后,就开始做些很简单的半成品加热的“做菜”工作,给餐厅意大禾拭或者盒式的中餐、担担面进行微波加热。
  在日本,一般餐厅、超市如果要招人都会在门口贴出“募集”广告。如果你的日语还行,找工作其实不难。虽然这些工作都是简单的体力活,但是打工都要参加面试,之前还要写好简历。打工的工资按照小时计算,餐厅的工作是850日元/小时,超市是960日元/小时。日本政府还规定,晚上十点后每小时可以加25%的工资。如果打工地方的福利好,还可以拿到车费。
  
  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入学考试
  
  要进入日本的大学,必须在有关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先合格。日本大部分大学为留学生实施文件审查、面试、大学独立的学历审查等特别的选拔机会。但是无论如何,学生都必须在日本国内参加考试。而日本的各所大学的考试又各不相同,学生必须前往该所大学参加它的入学考试。前几天,朱凯就参加了自己学校的推荐考试。在日本,这样的留学考试几乎所有大学都需要。学生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在6月和11月。日本每个学校的申请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这次11月的留学考试成绩要在1个多月后才能出来,这样朱凯就赶不上一些学校的考试时间,只能用6月份的成绩来申请。每所学校都要收取一定的报名费用,私立学校在30000日元左右,国立大学为17000日元。
  对留学生来说,如何挑选学校和合理安排自己有限的“报名费”是十分伤脑筋的一件事。朱凯希望尽快结束这样的考试生活,为此,这几个月他在努力准备各所学校的入学考试,毕竟在日本的考试代价太大,不好好考怎对得起自己的辛苦工作?
其他文献
在人生的中途,我迷了路。有一晚,在半梦半醒间,想起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长长的故事,它大概是这样的——第一回 海外散心,吃朱草放屁  1. 当康兽和精卫鸟  唐朝时,岭南有一个叫唐敖的读书人,家里很有钱,喜欢游山玩水。等他到了三四十岁时,时来运转,竟然考中了探花。他高兴坏了。家里人得到消息,也给他送去了很多钱财,让他上下打点,该花的地方多花点。  谁知高兴没多久,有人向皇帝武则天举报:这个唐敖啊,
期刊
曾几何时,宗毓华也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颗耀眼的“星”。美国《环球时报》曾报道说,在美国,宗毓华不但成为了身价最高的华裔女主播,而且她与沃尔特斯和索耶一起,被称为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三大“看家花旦”。她也是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新闻政治与政策中心邀请的第一位华裔研究员。  宗毓华生于1946年8月20日,父母在她出生3年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宗毓华是家里五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孩
期刊
引 言  网络文学发展走向如何?完全成为商业流水线的文化产品?抑或创造力的生长点?它究竟是快餐文化的一次性消费品,还是一种丰富文学经典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成为网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每一个关注网文的研究者都试图寻找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着眼于网文的宏观数据,一时的热点或是仅仅分析文本,都是不够的。网文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与依托纸质传媒的文学作品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传播媒介上,也表现在文学观、创作模
期刊
走过人生是荒莽大地  想象日复一日奔涌的江流  想象很清冷的云天  想象细雨  想象柔软的虚空  所以诗人都是要举杯的  并随时抽出一把利剑  哪怕为了那  满身溢香的甜蜜谎言  我也知道我的眼睛  势必要去遇见一万双眼睛  人声鼎沸,风吹笑靥  金陵新开的花朵漫天飞旋  行与不行  枕下辗转的马蹄声响  树荫摇动一些透明的轮廓  她压出的新酒  滴落着昨夜绵绸的月色  说朋友,还留与不留  你我
期刊
以诗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春马开始写小说了,这次他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长篇小说——《自逐白云驿》。初读小说题目,似乎给人带来青春朗照逼人、一往无前的遐想空间,可是读完才发觉,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假象。《自逐白云驿》所呈现的主题远不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或许对1990年出生的春马而言,诗歌中的精神探险和匿名指涉不足以表现他对现实复杂和残酷的触摸,形而下的零碎感,一地鸡毛般的生活围堵,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形式和结构,由
期刊
魏思孝,山东“80后”作家,被称为“小镇焦虑青年”的代表。长期以来,魏思孝从事短篇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书写对象主要聚焦于社会底层困顿潦倒的青年群体。目前已出版《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嘘,听你说》《兄弟,我们就要发财了》等多部小说集。在长篇小说《余事勿取》中,魏思孝立足于小人物的现实处境,塑造了一群无力改变现状、命运惨淡的小人物。他笔下的青年一代无聊颓废,老年一代勤劳朴素
期刊
青春与爱情的主题变奏在文学中总是充满着躁动不安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青春自身的底色,也是时代赋予青春的文化想象。在今天这个急速奔涌的时代浪潮中,青春与爱情的碰撞是最具张力,又是最无足轻重的事情。当然,这在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领域却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呈现。或许,当人们不再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爱情成了平庸世界里唯一包含另外可能性的东西。钱墨痕的《俄耳普斯的春天》无疑是一个爱情故事,却也只能是发生在当下的
期刊
“三妇艳”是乐府相和歌辞的篇名,顾名思义,是说三个女人的。这是梁陈时期的诗人们最喜欢的题材之一,留下《三妇艳》诗最多的诗人,便是著名的陈后主。别人写的《三妇艳》,讲家中妇人或画眉或浣纱或裁衣,比如沈约:“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唯有陈后主胆子大,开笔敢写“小妇正横陈,含娇情未吐”,亡国罪行又多一件。  艳丽的女人,总是容易引来风言风语,何况还是三个
期刊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因为露西已经有活儿干了:要脱下铰链,把门打开;伦珀尔梅厄公司要派人来了。况且,克拉丽莎·达洛卫思忖:多好的早晨啊——空气那么清新,仿佛为了让海滩上的孩子们享受似的。  多美好!多痛快!就像以前在布尔顿的时候,当她一下子推开落地窗,奔向户外,她总有这种感觉;此刻耳边依稀还能听到推窗时铰链发出轻微的吱吱声。那儿清晨的空气多新鲜,多宁静,当然比眼下的更为静谧:宛如波浪拍击,
期刊
嫁给日本人之前的王艳,是一个来自农村在城里卖面饼的打工妹。20出头又漂亮的王艳被人称为“面饼西施”,那时她的梦想就是嫁个城里人。然而在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因为她的农村户口,她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就在王艳对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的时候,一个小姐妹带来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消息。  王艳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填写了自己的自然条件之后,把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彩色照片认认真真地涂上胶水,结结实实地贴在表格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