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人才是统筹推进我国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治理及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完善,现有模式下高校重视度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缺少国际化元素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突出.为应对以上问题,建议通过将国际法提升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引进外籍教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手段完善现有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一批符合国家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音乐艺术教育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较快发展,这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审美、陶冶学生情操的学科,其功能却远不止于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思考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立德树人,渗透德育部分,从而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艺术教育中关于立德树人的研究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要求我们以德育为前提,通过正确的教育来引导人、激励人、感化人;树人,要求我们
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思政课课程内容网络化、课程内容多样化和课程评价科学化等维度,按照“人工智能 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借助智能手机、Kindle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拓展了大学生获取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渠道;教师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基础上,借助学校的人工智能资源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包括举办者、学生、教职工和政府等,他们对民办高校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民办高校应该维护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致力于实现利益相
一、引言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从起步应用阶段向融合创新阶段升级。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理念,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信息化如何融合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性地
信息技术使用直接推动了媒体教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影响,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程辉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基于“如何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这一命题进行编写,以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和信息时代作为研究的大背景,以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据,对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