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在沪开幕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20日至11月6日12时,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
  展览将集中展出吴长江历年来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作品数十幅。本次展览既是对吴长江艺术创作的历时性梳理,也是他近年来赴高原写生创作作品的一次较为全面的集中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嘉宾及新闻媒体界代表将出席10月20日的开幕仪式;同时,该展还将举办由20余位全国著名美术家和理论家共同参与的“吴长江艺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吴长江的创作经历、艺术特色、价值与贡献。
  吴长江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从大学期间的实习到留校任教,他不仅对版画尤其是石版和铜版的绘画语言有着深刻的认识、挖掘、运用和发展,并将对艺术语言的锤炼与青藏高原题材融为一体。30多年来,吴长江几乎不间断地每年深入高原体验生活、写生创作。他的坚实造型的版画创作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素描,更有厚重独特的水彩;而不变的,则是他对高原的一片赤诚,那里已经成为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成为他艺术创作不竭的精神宝库。吴长江曾感言:“冥冥之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一个前世之约。”他于《高原的召唤》一文中谈道:“置身这神秘的青藏高原之中,在广阔无边的草地上行走,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在移动。天空中的白云在上升,心中充满升腾的激动和渴望,处于这样一种博大与苍凉之中,我们感受到宇宙所寓含的巨大引力。”
  在吴长江的艺术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审美追求的主线,这就是于强悍中蕴涵着质朴、深厚的力量之美。这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吴长江的创作是一种人性的灵动和直接与人对话的绘画,表现了人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他特别强调:“中国文化艺术有自己发展的传统与脉络,具有民族精神的,才能独立于世界。”因此,他的作品并不是对高原的直接摹写,而是从人性角度的理解和全新阐释,恰如老版画家李焕民先生所言:“他笔下的人物现实角色感越来越模糊,历史文化的痕迹却越来越鲜明,他似乎努力在三江源头牧民身上寻觅民族精神的‘籽料’—那些经过千万年磨砺冲洗出来的最坚硬的核心。”本次展览展出的数十件作品,无论是版画、素描,还是水彩,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最近新作,无不体现出深厚雄浑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面向永恒的视觉人文理想。
其他文献
<正>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两山"理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习近平同志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调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
素描课程在造型艺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造型艺术的自身规律以及学院艺术教育的发展看,素描、素描教学始终与造型艺术休戚相关:艺术家造型观念的确立、造型能力的培
该论文重点围绕装饰造型的构成元素和创作训练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创作设计从感性回归理性的过程,结合作品进行剖析,使学生详尽地了解形式语言的构成以及装饰的特性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有许多触觉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触觉意象主要包括表示程度和表示温度的触觉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触觉意象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触觉意象与视觉意象相结合、两
通过以演讲类课程教学为例,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技能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指出通过虚拟现实 技术可以制造逼真的虚拟场景,高度还原演讲环境,嵌入真实的互动环节,对全程进行跟
《小说月报》第11卷第12期(1920年12月25日出版)刊登《小说月报启事》:"小说月报自第12卷第1号起,刷新内容,减少定价;并特约新文学名家多人任长期撰著……每期并附精印西洋名家画
2012年8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运思精深,笔迹周密,《晚风》《清韵》,以墨彩书史诗;恢宏沉雄,激越奔放,《漠上》《雏鹰》,如丹青绘牧歌。正如王镛先生所评论,刘大为的人物画创作包括史诗风格的历史画与牧歌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笔者认为: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