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四乐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如今是一天天热起来。许多老年朋友,一辈子辛劳,过去极少有机会外出,现在也头戴遮阳帽,脚登旅游鞋,身穿T恤衫,或跻身团体,或家人相携,踏上了旅游之途。
  有的人认为,旅游就是游,看看山川河流,奇花名胜,开开眼界。当然,这也没错。但如此理解旅游还不够。旅游是一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即如“山水之乐”而言,就有许多学问。在旅游中,我们还要了解旅游,学习旅游,你才能体味到旅游的真趣。
  单说寻乐,旅游之中就要体会以下“四乐”:
  一、劳体之乐
  古人说:“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游览山川,首先要“劳形费力”,不论是漫步河岸,还是攀登山崖,都会不知不觉地使人的腿脚、筋骨、躯体得到全面的运动,使五脏六腑、肌肤、血脉受到全面锻炼。许多在城市机关工作的老人,平时难得参加大运动量活动,甚至连出汗的机会都很少,外出爬山涉水,就必然会汗水津津,气喘吁吁,虽然一天下来可能浑身酸痛,但心中的舒畅那却是无可替代的。
  旅游劳体,既得欣乐,又能健身,一举两得。宋代大诗人陆游被贬以后,离开了喧嚣的官场,投身于大自然之中,对这一点体会尤深。南宋孝宗乾道元年,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时,曾在山阴镜湖边上买得一所住宅。长期仕途沉浮,壮志难展,心情郁闷,陆游的身体状况很差。次年被罢官闲居,他便隐于镜湖边上。他54岁奉调自蜀东归时写诗描写当时的情景说:“都门初出若登仙,弄水穿云喜欲颠。只恐光阴已无几,不知又过十三年。……一生看尽佳风月,不负湖山不负身。”他还写道:“看尽吴山看蜀山,归来不减旧朱颜。”“放翁柱杖具神通,蜀栈吴山兴未穷,昨夜梦中行万里,莲花峰上听雄风。”他这时的豪气雄姿同十几年前“只恐光阴已无几”时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
  有的老年朋友旅游中常常以车代步,不喜步行,不愿受累,虽然轻松潇洒,到底少了许多劳体之乐,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旅游也不能过于劳累,危险之处也应回避,处处注意量力而行。
  二、赏景之乐
  长期处于一隅,尤其是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或居于屋挤路窄的大杂院里,看不到多大的蓝天,更触不到绿山秀水,年年岁岁景色如故,使人感到生活单调枯燥乏味。走出门旅游,就是要看看自然美景,在景色中陶醉。
  我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迷人的画卷,四时佳景美不胜收。即如花,春天,“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冬天,“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方信。”一年四季,繁花似锦,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是很注重赏景之乐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名篇《醉翁亭记》中写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代另一位文豪范仲淹在他的传世之作《岳阳楼记》中也生动地抒发了类似的感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美景人人爱,但也有会赏不会赏、知赏不知赏之分。许多老年朋友旅游日程安排过紧,不但做不到下马观花,甚至谈不到走马观花,而是“飞马观花”,一个个美景一晃而过,景在眼前,但不知景美何处。也有的人看到美景,只顾照拍,有时照相人多,只顾等待,并无心赏景,一旦照完相,就得赶快走。旅游一圈,镜头里留下不少,但脑子中留下的并不多,更不真切,空辜负了大好河山。
  赏景不只是看,而是要观察,要品赏。譬如欣赏牡丹,如果粗粗一看,不过红红绿绿一片,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同为花中之王,但姚黄魏紫,品种有异,姿态不同,有的富丽,有的雍容,有的艳俏,有的华贵,各有风骚,独有丽容。山光水色尽皆如此,只有仔细赏玩,才能得其妙处。
  三、娱心之乐
  领略了赏景之乐,才会感受到娱心之乐。娱心之乐是赏景之乐自然延伸。没有赏景之乐,就体会不到娱心之乐。
  有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娱心之乐来源于把情融于景物之中。在美的环境中,天色湖光,山石林泉,楼台烟雨,松林梅丛,到处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精神振奋,愉悦满怀,尘氛之扰全消,整个身心都陶醉在一种无可言喻的佳境中。娱心之乐是一种陶醉的感觉。范仲淹在登上岳阳楼后,饱览湖光山色,便“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便是这种感觉的生动描述。
  要充分享受娱心之乐,就要把自己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物我两忘。进入美景之中后,认真观赏,领会节物变化、花鸟泉石之美,感受造物主鬼斧神工的神韵,直到觉得自己与美景融为一体,“于有差别境中,而能常入无差别定”,便会陶冶性情,升华自己的生活情趣。
  四、悟理之乐
  这是旅游之乐的最高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山河就是一卷卷无宇的妙书。游历旅行,不光是为了一时之乐,而是为了从这巨大的书卷中汲取丰富营养,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充实,心灵更加富有。
  宋人罗大经说:“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欧阳修更重视在游览中深化对于人生的认识,指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金人王哲对于这一点更有具体的阐述:“参寻性命,求问玄妙,登峨睑之高山,访明师之不倦,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惟有达于进退穷通之理、俗事无累于心者,方可于山林泉石之间、于楼宇登临之际得真趣,获至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喜欢山水,他说自己“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在游览山水之中,他领悟到“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他在游历了嵩山和洛水后,写诗抒发感慨:“今日看嵩洛,回头叹世间。荣华急如水,忧患大于山。见苦方知乐,经忙始爱闲。”
  明人陈献章深得个中三味,在《湖山雅趣赋》中写道:“盼高山之漠漠,涉惊波之漫漫,放浪形骸之处,俯仰宇宙之间。当其境与心融,时与意会,悠然而适,泰然而安。物我于是两忘,死生焉得而相干?”并慨然叹道:“嗟夫!富贵非乐,湖山为乐;湖山虽乐,孰若自得者之无愧怍哉!”
  古人的许多名篇华章、至理名言、不易之论都是在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后,深有所感、触类旁通而抒发出来的,成为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旅游中写出名世之作,但你只要用心体会,就一定会见人所未见,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更上层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大肠癌居世界上各种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而其死亡率在美国为各种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正逐年上升。1992年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尽管目前外科手术已有较大进展,但是治癌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人提出化学预防肿瘤发生的理论,二十
期刊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坐位,两足下垂。若以往曾发生过,对治疗方法比较熟悉,可先按原先方法服药:如安定、止喘药等常备药物,否则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期刊
滋补药品是祖国医学中的瑰宝,多数人服用以后,起到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人服用补药之后,反而会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鼻流鲜血、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或稀溏等症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虚不受补”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辨证有误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某一种脏腑之虚、体虚的不同。中医是通过“四诊”——望、闻
期刊
1959年,身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以致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于是有人向郭老推荐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老先生医治。郭老知道郑老医术高超,并著有《灵枢经白话解》等著作,便欣然同意了。  郑老如约来到郭家,详细给郭老诊治后,知道郭老公务繁忙,无暇煎服中药,便对郭老说:“我从民间搜集到了一个验方,名桑枝酒,经20多年临床验证,医治半身不遂疗效颇佳,可否一
期刊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利于减肥。但运动量达不到一定程度时,减肥效果并不明显,这是由于在这个运动量时并没有“燃烧”起体内的脂肪。  专家指出,当你进行有氧运动时(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都必须使心率达到最高心跳率的70%—85%的状态,才可以开始产生燃烧体内脂肪的效果。维持这个速率20—30分钟以上,则可达到减肥的目的。  心脏每分钟的最高运动速度是220次。年龄每增加一岁,心跳就相对减少一
期刊
养生的概念,是古人与大自然恶劣环境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养生,古时又称摄生、道生。战国时的《吕氏春秋·节丧》有言:“知生者也,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可见早期养生在于保持生命。  《黄帝内经》成书约在西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医学的经典巨著,也是养生学的宝典。  唐代的王冰说:《黄帝内经》是“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即是拯救老百姓得以长寿,济助体弱多病的人得到平安的书。  明代
期刊
1.用核桃仁适量熬油外搽。此方有收敛、消炎、抑制渗出和止痒的作用,是治疗湿疹、皮炎的良药。  2.取紫草20克、大黄5克、黄柏4克。用水冲洗干净后,切成碎块,装人大口瓶内,再加入生菜籽油200毫升,浸泡1个月后使用。用药时先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搽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搽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一般用药2—3天瘙痒减轻,6—10天即获痊愈。
期刊
“气功偏差”,俗称“走火人魔”,它是指练气功的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它的常见表现是: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的精神异常,往往起病急,出现兴奋躁动、言语错乱、行为紊乱及幻觉妄想等。  对气功偏差的机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练功出现的大量幻觉妄想等,是因练功中运用了强烈的意念(如冥想、默念等),当全身松弛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大脑皮层受到了抑制,大脑中枢失去控制而兴奋起来,随之是机体各种感受器官敏
期刊
春冬季的早晨,往往浓雾笼罩大地。如果在雾中进行锻炼,对身体非但有益,而且有害:  (一)雾中锻炼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雾是由地表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受冷空气影响凝聚而成的。水分子在上升到低空的过程中,溶解和沾带着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各种酸、碱、胺、酚、苯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等,使空气变得很污浊。这时候锻炼,由于呼吸次数增多和呼吸深度加大,容易把空气的污染物吸人体内,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和
期刊
人体生命内能,有显在的医家之气——后天之气生物能,和潜在的道家之气——先天之气(气,音qi)或曰智慧高能。二者能质不同,效果各殊。  传统医家的后天之气,气血一体,互化互生,故日“气乃无形之血,血为有形之气”,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或气足生血,血旺化气。因此入门宜练动功,肢体一动,关节、筋肉、脏腑、血液和各级组织,无有不动,从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体内因此大量化气、产能、储能。日积月储,量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