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4例,女10例,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肝左叶者6例,右叶8例.术前行B超检查者12例,CT枪查8例,MRI检查7例,血管造影2例,5例影像学检查后考虑HAML.1例术前行细针穿刺活检,未能确诊.1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明确,HMB-45检测14例,S-100检测7例,SMA检测6例,检测结果 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个月至1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除1例术后因DIC及心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3例无病生存.结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影像学检奁有助于建立术前诊断,但确诊率不高.免疫组化HMB-45阳性是重要的病理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预测并积极干预迟发性出血,有助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率.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重视哨兵出血[1],有助于在致命性迟发性大出血发生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致命性大出血的发生,现将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超过50%.有95%的早期死亡病例中存在肺水肿和肺淤血的表现,防治肺损伤成为降低SAP早期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既往研究中我们发现在SAP急性肺损伤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减少[1],本实验就SAP肺损伤时地塞米松对AQP-1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
期刊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024(3-溴-5-叔丁基-4-羟基苯叉苹果酸腈)对人肝癌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MTY、流式细胞术、细胞侵袭实验、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在不同浓度(0~40 μmol/L)的AG1024作用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目的 探讨腔静脉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年来收治的6例腔静脉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过程和预后,对比研究B超、CTA、MRA等诊断方法.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2例经CTA、4例经MRA确诊;累及心脏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生长范围,3例采取胸腹联合切口,于心包外阻断下腔静脉;3例体外循环下腹部正中切口和正中开胸切口,打开右心房
目前广泛应用的疝环充填式和平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腹横筋膜前修补缺损,而腹膜前修补的方法,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赫美oval patch补片是专用于腹膜前修补的一种补片。
期刊
例1 女,35岁,因发现右乳肿物半年入院.查体:右乳头内陷,表皮糜烂结痂,外上及中央区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融合成团,不规则,约有6.0 cm×4.0 cm×3.0 cm大小.质地硬,边界不清楚,活动度不大,无明显触痛.右腋下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融合,较为固定.乳腺彩超检查示右乳腺恶性肿瘤,血流信号丰富,左乳腺增生。
期刊
目的 了解胰岛索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正常人肝细胞株Chang Liver的表达和定位;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αIR3)对HepG2细胞生长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pG2及Chang Liver细胞的IGF-ⅠR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αIR3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αIR3对HepG2细胞细胞
患者,女,59岁,因乏力伴双下肢酸胀及腰背部疼痛2月入院.腹部超声检查提示:上腹部腹膜后低回声包块,大小7.6 cm×6.4 cm×4.9 cm,外形不规整,呈分叶状,包绕右肾动脉、腹主动脉前壁及内侧壁,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包块内可探及少量动静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I)0.75~0.79.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CT检查:腹膜后见高低不等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欠清;中腹小肠炎性病变、慢性胆囊炎.超声引导
期刊
患者女,40岁.因左臀及左大腿无痛性肿块14年,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4年前左臀及左大腿外后侧各出现一鸡蛋大小肿块,渐进增大,近1年来左下肢坠胀走路困难,未曾任何治疗,无家族史.入院查体:消瘦,左臀及左大腿各有一39 cm×26 cm及29 cm×26 cm肿块,呈象皮肿样外观,分别向下坠至大腿及小腿(图1),皮肤有黄褐色斑,血管屈曲怒张,肿块内可触及多个小粒状结节,左下肢比右
期刊
远侧流出道的条件足影响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远侧流出道条件尤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行下肢血运重建手术结合远侧流出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