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意义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受训准备成为儿童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的导师列了一份书单,《人格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本。反复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深化了对分析心理学的认识,对儿童心理的独特性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对学校及教师的发展与使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觉得学校的意义在于加强儿童意识的形成,帮助儿童从蒙昧走向文明;学校要尊重儿童的天赋差异,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体教育;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要关注教师人格的发展。
  一、学校的意义在于加强儿童意识的形成
  在“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这个章节里,荣格一开始讲述了分析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无意识是意识的发源地,“儿童最初是从无意识的动物状态发展出意识的,意识起初是原始的,后来才逐渐变得更加文明。”“学校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加强意识形成的手段。”
  其中“儿童最初的心理状态是和父母心理的一种融合……我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发现,造成孩子问题的最合理的原因是来自父母。他的令人不安的個性与其说是自己内心生活的表达,还远不如说是反映了家庭中各种烦扰的影响。”这段话是说儿童的无意识深受父母、家庭、家族的影响。
  对此我深有同感。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安静的男孩,三年级的时候,他的学习突然遇到了麻烦,作业丢三落四,考试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找他谈话,他不停地用手挠鼻子下方的皮肤,嘴里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我意识到他的心理状态是紊乱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如此焦虑?我约见了他的母亲,和母亲的交流让我找到了孩子变化的原因。原来他们家因为生意的缘故在和别人打官司,母亲说打官司很恼人,但是他们为了保护孩子,从没有在他面前流露过相关信息。虽说如此,但敏感的孩子还是意识到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的隐瞒反而让孩子陷入了困境。模糊的恐惧和不祥的预感折磨着这个孩子,他如何能安心学习呢?所以,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或者学习出现偏差的时候,调查他的家庭生活是有必要的,帮助父母和孩子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把孩子从家庭无意识的缠绕中解放出来,是发展儿童意识的重要工作。
  学校通过传授知识加强儿童意识的发展,而困境是意识发展的契机,在儿童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的适度介入给深陷黑暗中的儿童带来光明,这一线光可以引领儿童走出无意识的深渊。
  二、学校的意义在于尊重儿童的天赋差异
  第五部分“天才儿童”的阅读使我的情绪起伏不定,我为一个教师所担负的重大责任而深感不安。如何识别儿童的天赋,如何对待儿童的差异,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荣格小时候因为文章写得太好被老师误判为抄袭,我小时候也曾因为超额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怀疑。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会质疑学生的优秀?荣格说,“我逐渐意识到我老师的态度毕竟是建立在帮弱补差这个高尚的规则之上”,如果是这样,我想这个规则不能算是高尚,而且这背后可能还有集体无意识的原因。这警醒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或者投射给一个孩子贴标签,这可能会抹杀一个天才。
  关于有天赋的儿童的个性特征,荣格说:“也许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甚至昏昏欲睡可能是一种次要的行为,以抵抗外界的影响,好让内心的幻想活动不受干扰”“有天赋的儿童的心理倾向总是呈现出极端的差异”,需要教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荣格又说:“天赋既无法阻碍、削弱和贬低,也无法培养、发展和提高。天才就像凤凰一样罕见,是捉摸不定、不能依仗的幻影。”“有个性的人格,或者说卓尔不群的人格,是对某一社会而言最有价值的。通过门第或等级结构的压制,而消除人们之间的差异,这对任何一个社会都迟早会导致灾难的。”因此,教育者不应忽视个体差异,学校教育在注重集体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体教育。
  一年级的博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课间冲撞同伴以及不服老师管教被送到我的咨询室。他在沙盘游戏室里借助沙具讲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呈现了一个儿童丰盈的内心世界。博特别遵守我们的约定,显得彬彬有礼,在最后一次沙盘游戏中,他在沙子里书写了“5201314”,他告诉我这表示“我爱你一生一世!”博卓尔不群的个性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如果教师非要压制或逼迫其就范,对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对待有着个体差异的儿童,教师要有一颗理解的心,要用温暖来呵护儿童的心灵。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当教师的温暖注入儿童的心田,他自然会蓬勃生长。
  三、学校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人格的发展
  学校在发展儿童意识的同时也在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但是荣格在第七部分“人格的发展”中写道:“人格是一粒种子,只能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慢慢发展。”“无人能训练人格,除非他自己具有人格。而且不是儿童,而只有成人,在经历了朝着这个方向的整个生命历程后才能收获到人格这一果实。”荣格阐述了发展人格是一生的任务,且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荣格提到给儿童带来终身伤害的愚蠢的教育,“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些不合格的教育者根本就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那些僵化的方法的化身”。从根本上消除愚蠢的教育,教育者必须自己首先接受教育,远离僵化,接纳变化,而这个教育就是人格的完善。
  荣格说,学校教育除了课程的系统性教学,还有就是真正的心理教育,“教师通过其个性影响使它变得行之有效。这种教育意味着引领儿童进入更为广阔的世界并扩展父母教育的范围。”这就对教师的人格提出了要求,“他既要避免压制性的权威,同时又要行使那种与儿童相处时恰好适宜于成人的权威。这种态度不能表现得做作,它只能在教师履行人和公民的义务时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正直的、健康的人。”因此,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保持持续的反思性学习,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态度。
  “因为每一个成年人身上都隐藏着一个儿童——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儿童。它一直在接近,但永远无法完成,而且需要持续的照顾、关爱和教育。渴望发展并达到完善,这是人格固有的一部分。”这进一步道出了学校在照顾、关爱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学校的发展依赖教师的人格发展水平,所以,促进教师的人格发展是学校发展之必需。
其他文献
【摘要】在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互溶互渗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之后,红色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然而,全面铺开、快速发展的背后,仍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革命纪念馆,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有关红色文化的开发、建设、宣传和庄严定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反观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容易陷入的“四化”倾向的问题
【摘要】文章对苏南地区传统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得出了苏南农耕文化遗产具有独具特色、不可或缺、内容多样、传承悠久等重大特点。通过调研发现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常州青松共享农场为例,尝试探索苏南地区共享农场模式开发建设的可行性。  【关键词】农耕文化资源;苏南传统墟落;共享农场模式;保护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巧妙的课堂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也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到处沉浸在音乐花的海洋。本文从音乐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了以语言为基、以机智为本、以尺度为体、以多元为弦、以综合为源的五条有效策略,使学生在灵动的音乐课堂评价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  
【摘要】传统藏服作为西藏传统民俗文化重要内涵的表达方式,其在我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藏族传统服饰的历史发展情况、探索藏服创新途径、时尚藏服的价值意义三个方面浅析藏服时尚与传统的融合过程,希望可以给藏服在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为特色民族服饰产业升级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西藏;民族服饰;创新途径;时尚价值;产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铁质刀剑、剪刀文物是中国古代铁质文物的重要种类,它们由于自身的功能性质,成为历史时期高水平铁器制造的反映。通过观察、研究现有实物,结合文献资料,可知古代铁质刀剑、剪刀制造工艺大致可分为渗碳锻打和铸造两种主要方式。汉代以后,随着古代冶铁技术的逐渐成熟,前者以百炼钢为代表,后者以铸铁脱碳钢、展性铸铁为代表。相比之下,百炼钢的渗碳和组织结构更为均匀,同时也耗费更多的人力和工时;铸铁件可以实现一定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背景音乐;作用  【中图分类号】J952 【
【摘要】“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在跨文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实物类媒介,对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基于产品设计视角,以徽州文化为例,开展文化视觉符号图式建构与产品设计开发研究,旨在探讨地域文化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播策略,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价值体系,拓展文化对外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
【摘要】对外译介正是花山岩画走向国际视野的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对外译介,花山岩画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实现其多方面的价值。但是在左江花山岩画的对外译介过程中,花山岩画本身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历史原因造成了对外译介的一些困难。针这些难点,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译介模态,采取多模态结合的译介形式,借助有影响力的现代传媒力量及谨慎采用翻译策略等对策,实现良好的交际效果,达到对外译介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摘要】南部傩戏至今已经有300余年的古老历史,主要以双峰乡胖土地村杜家班傩戏为主,广泛流传分布于大坪、大桥、升钟一带。傩戏又被称为端公戏、傩堂戏,是一种在民间祭祀仪式上吸收各地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更是中国历史、原始戏剧以及民间宗教的综合结合体,它以独特的唱腔、多样化的音乐曲牌以及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特点深深受到广大老百姓的追捧与喜爱。同时,傩戏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嘉陵奇葩——川北戏
【摘要】金华山川秀丽,“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这里山水错落的地理环境,为孕育优质的石材资源提供了可能。盛世兴收藏,今天的人们物质富足,在寻求精神安逸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把目标投向了玉石领域。金华婺江里产出的黄蜡石如今以金华玉的身份成为收藏市场的“新贵”,作为金华地方本土文化符号,“金华玉”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金华玉;金华山;文化研究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