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572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及其亚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偏头痛发作期的患者252例,均为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同时收集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及辽宁省人民医院任职的健康职工270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偏头痛组[252例;包括无先兆偏头痛(MO)组(168例)和有先兆偏头痛组(84例);男性组(109例)和女性组(143例)]与对照组[270名;包括男性组(116名)和女性组(154名)]及二者的亚组中IL-6–572G/C(rs1800796)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

结果

IL-6–572G/C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偏头痛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54% (82/252)与19.63% (53/270),χ2=12.061,P=0.002;55.56% (280/504)与45.37% (245/540),χ2=10.818,P=0.001];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偏头痛组与对照组的亚组女性组间进行比较,其分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21.83% (55/252)与12.59% (34/270),χ2=10.187,P=0.006;33.73% (170/504)与26.48% (143/540),χ2=10.073,P=0.002]。MO组与对照组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60% (62/252)与19.63% (53/270),χ2=18.172,P=0.000;39.88% (201/504)与45.37% (245/540),χ2=17.307,P=0.000]。对该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后,在偏头痛组与对照组中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2.861,95% CI 5.218~27.098,P=0.023)。

结论

IL-6–572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发作相关,C/C基因型提高了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的易患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DCT)观察寰齿关节炎的发病及分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影像科和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上颈椎MDCT检查的700例成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3例,女387例;年龄18.2~88.8岁,平均46.4岁。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18~25、>25~30、>30~40、>40~50、>50~60、>60~70,>70岁组,每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4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30例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手术治疗,226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发现62例(26. 96%, 62/230)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时行对侧疝囊高位
期刊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BclI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2014年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的74例MG患者,其中眼肌型起病54例,全身型起病20例。根据起病2年时的病情将MG患者分为单一病程组(n=48)和复发组(n=26)。将明确知道起病2年时预后的眼肌型起病患者(n=40)分为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组(n=34)和仍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
期刊
期刊
目的测定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的含量,探究S100B蛋白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河北省疾病控制中心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确诊为乙脑的45例患者,应用ELISA法测量其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4~72岁,平均(38.8±14.9)岁。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初期、极期、恢复
期刊
期刊
目的确定云南地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型。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的14个SCAs家系,共183份家系成员血液标本,应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等方法确定先证者的基因型,开展症状前检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4个SCAs家系中有9个为SCA3型,1个为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