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拟数学习题要善于运用“陷阱”

来源 :湖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陷阱的含意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移植到数学教学中来,那么中学数学习题中也就大量存在着种种“陷阱”。这些数学知识“陷阱”指的是在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中,找出那些按照思维习惯与知识水平,易于得出相反的或者是不完全的结论。这种题往往针对学生掌握某种推理、某个概念,某种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学生容易发生错觉的地方着手编拟,或是针对学生的习惯思维、思维弱点来设置障碍。这种题像陷阱那样加上隐蔽的伪装,以假乱真,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有效地检测与暴露出学生的认知缺陷。请看下面几例。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 ①各边都相等的圆外
其他文献
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人民网和新华网各有一件新闻作品荣获一等奖,实现了网络新闻首次登上中国新闻奖领奖台,实在是可喜可贺。然而,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说,一些网络新
近日,笔者在《天津老年时报》读到一则《日电视台为减肥节目道歉》的新闻。东京广播公司(TBS)5月22日向日本全国观众道歉,原因是在其一部教观众减肥的片子播出后,观众进行模仿,结果
回首2005年以来的电视圈,一个让学界与业界都产生兴趣的话题就是卫视定位以及由此而来的特色频道建设。一些像湖南卫视及安徽卫视这样早就有了特色的领跑者还在继续创造佳绩,而
日本期刊业是出版产业的主体,共约3500种杂志的销售额及广告收入构成出版产业的大头。每年都有大量新刊问世,也有许多杂志停刊,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不过是在“日本杂志的黑夜”(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关涉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前途,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少年儿
6月22日到27日,新华社高级编辑、《半月谈》杂志原总编助理、国际编辑室主任秦殿杰,应邀来到西安,分别为西安日报社、陕西工人报社、华商报社、《今传媒》杂志部分理事单位的记
碧水,蓝天,彩练,金风,金旗,金鼓。 当天安门前的倒计时指针,行完了最后的旅程,当岁月的风雨之舟,驶入了特定历史的港湾,1997年7月1日零点,一只矫健而美丽的白天鹅,背负着一个
退休后,受聘于宁夏新闻出版局,做报刊审读员。有人说,这是“发挥余热”。5年来的审读时间,深觉未敢苟同此话是应当的。所谓“发挥余热”,即无需刻意努力,只消将剩余的积淀或热能释
2006年11月1日至6日,第3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举行。会议期间,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都派出了精英强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宣传,全方位向受众发布信息。中非合作论坛不仅凸现了我  国的外交实力,媒体对整个事件的跟踪报道也显示其宣传策略是成功的。    面对不和谐声音,坚持用事实说话    2000年我国提出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时,一些西方媒体就对此持否定态度。随着中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