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传承:司马光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史学大家的司马光,也是家训名家,其家族世系高门,儒礼传家,家风纯正.司马光秉承祖上遗风,制定家规家范,严厉约束家族子孙言行,确保司马家族优良家风得以延续.司马光家风家训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被后世奉为家训圭臬,是封建时代主流价值观民间表达的生动典范,影响极其深远.司马光家风家训,包含着许多合理内容,但也存在着许多糟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批判地继承.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司马光优秀家风家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汉语诗韵具有"聚合"作用、乐音魅力、构成韵节奏三大基本功能."聚合"作用指相同的韵形成包容性"语音结构",把与该韵相关的诗句(行)覆盖于内、构成"同韵模块",这种"同一性"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在结构上更为紧密、浑然一体,有利于平衡诗歌因时空转换及感情起伏形成的大跨度或跳跃性.汉语元音(乐音)占优势且通常为重读音节,乐音与重音叠加,成为极具美学价值的语音资源,不同乐音可以强化不同内涵或感情的艺术表达.规则或半规则用韵可构成"语法句"层面的韵节奏,与以双音为主的基本节奏构成复合型节奏,有利于调控感情的缓急变化.
真实、科学地反映公众对所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需要采用接近自然语言的语言信息刻画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感受,对此,提出一种基于α水平集模糊TOPSIS方法的绿色发展水平评
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两个层面,梳理了环境规制背景下重污染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问题,这有助于观测规制框架下资本在企业间的流动以及污染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环境.基于PSM-DID
1939年上海海潮社出版的郭和所译《法兰西内战》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传播史上的重要文献.本文对"郭和"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等进行了考证,首次弄清了译者郭和的真实姓名、政治身份、生平事迹及代表性论著等;其次,对其翻译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初步理清了郭和翻译《法兰西内战》前后上海文化出版界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相关情况;再次,对郭和翻译《法兰西内战》的政治动机进行了探析,认为郭和翻译这部经典的主要动机是要借助于翻译,警示中国无产阶级注意吸取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第四,考察了《法兰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智识阶层对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实践途径的探讨和争论远至梁启超的访欧心影录,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人们对何为"现代化"的争论大体分为四派:西化派、传统派、折中派、共产主义派,其主轴归根结底是"现代化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由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加入,使得探讨具有了革命性的色彩.就探讨的表现而言,何为"现代化"歧见不多,但怎样才能使得"中国实现现代化"则聚讼纷纭,分歧迄今仍然余波未了,21世纪初的新"科玄大战"和当下个别涉及到中西不同理解的社会事端常引起众议即是两个例证.这些
汉代是孔子在中国确立最终影响力的朝代,自先秦以降,孔子形象经历了从"师""圣"到"神"的变化.汉代孔子观的特殊性在于孔子的神圣化,孔子成为素王、教主,以《春秋》为依据,为世间立法.王充身处其中却逆流而动,对孔子进行问难,因此背上了非圣无法的罪名,人们也往往因其异端者的身份而忽视其"问孔"的意义.评价王充的孔子观需要结合孔子形象的历史演化,并回到王充本人的立场.从今人的角度看来,王充在恢复孔子的人性及宏扬批判精神上,功不可没.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弹性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调整劳动关系.本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不能简单视为政府的职能转变,而是带来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新的可能.社工机构的劳务公司化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在社会组织层面的重要表征.这一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塑造了社会组织自主性受限的制度环境,对社工机构的效率形成约束
如何认识中共的先进性,是个集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学术、思想与方法、党内、国内与国际等诸多维度于一体的复杂而重大的问题.抗战时期西方观察家通过对中共领导层的系统性访谈,对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性实地考察,以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相关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其知识背景、社会背景和思想信仰,指出中共领导层大多由知识分子组成,具有强大的知识学习与传播能力,大多出身基层,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认为他们普遍具有简朴、清廉、亲民,个性鲜明、务实求真,信仰坚定、团结奉献,博学多识、思想开放
学校教育是中共培养"民族未来主人和战士"的重要途径.抗战胜利后太岳解放区的学校教育经历了由"新教育方针"向"新型正规化"转制的历史过程.面对转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共依然坚持满足群众需要和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两项基本要求,一方面从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建设着手进行正规化改造,另一方面则从领导、师资、经费和教材方面提供保障,最终促成了学校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尽管特定环境下的这一转制存在诸多缺憾,却从历史走向上奠定了学校教育走向"新型正规化"的基础.中共在教育转制中充分体现出自身在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策略的灵活性和联系
"观侨取象"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表述,而是意涵甚丰,既有强调"侨元"的理论意味,也有凸显"象思维"的传统承继,还有重视"观哲学"的现代阐释."观侨取象"是具有内涵意蕴的深度考察,存在"期待视域"并试图在以"侨动为象"的过程里捕捉到由于物质位移导致了精神质变的现象,其某种意义上可谓是一种"阅读方式",即对宇宙万物中那些最具有精神性价值的对象的阅读."象"背后的"象思维",作为东方思维的主流特征,诉诸"物我两忘"即回归"本真之我"而与"道"一体相通,是艺术类型的另类致思路径,一定程度上对取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