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共的先进性?——抗战时期西方观察家的思想、实践与经验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aq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认识中共的先进性,是个集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学术、思想与方法、党内、国内与国际等诸多维度于一体的复杂而重大的问题.抗战时期西方观察家通过对中共领导层的系统性访谈,对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性实地考察,以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相关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其知识背景、社会背景和思想信仰,指出中共领导层大多由知识分子组成,具有强大的知识学习与传播能力,大多出身基层,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的了解,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认为他们普遍具有简朴、清廉、亲民,个性鲜明、务实求真,信仰坚定、团结奉献,博学多识、思想开放,吃苦耐劳、笃行有为等优秀品质.西方观察家的研究成果已被中共革命的历史进程所验证,由此也说明其思想观点、理论方法值得当下的学术研究和政治建设加以借鉴.
其他文献
作为创党大会的中共一大,特别重视对党的独立自主形象的设计与表达.在其为数不多的几个文件中,多处反复强调不与其他党派发生往来,不担任非本党的政治职务.这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政治力量发展的复杂性,共产国际和苏俄反对修正主义的导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认知.中共一大对党的独立自主形象的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性的基因;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性的本质;蕴涵了中国共产党先进纯洁性的要求.当然,中共一大对独立自主的简单理解,一定程度上对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摘 要: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需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表现出相应特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培养目标行业导向性不强、课程体系定位忽视专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备、师资队伍实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表现出与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不相符的现实状态。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是以社会工作行业要求以及职业胜任力为原点来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据此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评估,形成反向
纵观中国共产党乡村经济政策的百年变迁轨迹,可以将其分为五大历史阶段,并从中梳理出三大历史逻辑:一是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解放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要素;二是着眼市场机制下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产业矛盾,消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造成城乡发展不平等不均衡的各类"剪刀差";三是直面不同历史阶段的城乡二元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展望未来,党的乡村振兴政策需要关注三大重点:一是通过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系、集体产权制度三大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二是促进要素流动以破解不利于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各类"剪刀差";三是以城乡共
汉语诗韵具有"聚合"作用、乐音魅力、构成韵节奏三大基本功能."聚合"作用指相同的韵形成包容性"语音结构",把与该韵相关的诗句(行)覆盖于内、构成"同韵模块",这种"同一性"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在结构上更为紧密、浑然一体,有利于平衡诗歌因时空转换及感情起伏形成的大跨度或跳跃性.汉语元音(乐音)占优势且通常为重读音节,乐音与重音叠加,成为极具美学价值的语音资源,不同乐音可以强化不同内涵或感情的艺术表达.规则或半规则用韵可构成"语法句"层面的韵节奏,与以双音为主的基本节奏构成复合型节奏,有利于调控感情的缓急变化.
真实、科学地反映公众对所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需要采用接近自然语言的语言信息刻画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感受,对此,提出一种基于α水平集模糊TOPSIS方法的绿色发展水平评
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两个层面,梳理了环境规制背景下重污染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问题,这有助于观测规制框架下资本在企业间的流动以及污染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环境.基于PSM-DID
1939年上海海潮社出版的郭和所译《法兰西内战》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传播史上的重要文献.本文对"郭和"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等进行了考证,首次弄清了译者郭和的真实姓名、政治身份、生平事迹及代表性论著等;其次,对其翻译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初步理清了郭和翻译《法兰西内战》前后上海文化出版界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相关情况;再次,对郭和翻译《法兰西内战》的政治动机进行了探析,认为郭和翻译这部经典的主要动机是要借助于翻译,警示中国无产阶级注意吸取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第四,考察了《法兰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智识阶层对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实践途径的探讨和争论远至梁启超的访欧心影录,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人们对何为"现代化"的争论大体分为四派:西化派、传统派、折中派、共产主义派,其主轴归根结底是"现代化是什么、我国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由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加入,使得探讨具有了革命性的色彩.就探讨的表现而言,何为"现代化"歧见不多,但怎样才能使得"中国实现现代化"则聚讼纷纭,分歧迄今仍然余波未了,21世纪初的新"科玄大战"和当下个别涉及到中西不同理解的社会事端常引起众议即是两个例证.这些
汉代是孔子在中国确立最终影响力的朝代,自先秦以降,孔子形象经历了从"师""圣"到"神"的变化.汉代孔子观的特殊性在于孔子的神圣化,孔子成为素王、教主,以《春秋》为依据,为世间立法.王充身处其中却逆流而动,对孔子进行问难,因此背上了非圣无法的罪名,人们也往往因其异端者的身份而忽视其"问孔"的意义.评价王充的孔子观需要结合孔子形象的历史演化,并回到王充本人的立场.从今人的角度看来,王充在恢复孔子的人性及宏扬批判精神上,功不可没.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弹性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调整劳动关系.本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不能简单视为政府的职能转变,而是带来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新的可能.社工机构的劳务公司化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在社会组织层面的重要表征.这一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塑造了社会组织自主性受限的制度环境,对社工机构的效率形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