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求,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促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优化教学方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依据。
  微课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了有力资源,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微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对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和完善,通过将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微课,又称之为微型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构建的,进而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视频播放器等展开教学活动,将课程的过程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的教学环境。微视频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一些具有扩展性与支持性的“微练习”“微教案”“微点评”等资源,有利于构建开放性、网页化和情景化的交互性教学环境,有助于动态资源的生成。总之,微课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微课是课程的主体体现,也是比较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将创新型想象融入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对文学历史与语言知识等有深刻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为了确保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将创新型想象融入教学中,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在语文教学时,部分语文教学内容不能用语言和文字等予以完整表达,尤其是现代文学具有美学价值,比较追求氛围的渲染,所以为学生预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将创新型想象融入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微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要将创新型想象融入教学中。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西沙群岛的实景加以展现,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看后,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想象群岛中有哪些生物,大家在相互协作和思考下,发表个人的见解,从而确保微课教学的效果能够得以突出。
  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时,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才能学习语文知识,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小小的船”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该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课件,教师在网络上找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制作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微课课件,将微课课件的内容直观和形象地向学生播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在视频和图片的作用下,因而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到“小小的船”所表达的内涵,也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自主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微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增强,并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将微课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效果。为了充分突显微课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将微课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微课设计期间,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情况,通过调查和分析,将微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至10分钟,解决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的问题,从而确保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多用微课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课外语文(上),2016(6):71.
  [2]王根生.浅析微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6(10):38-38.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确立项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依据首先是学科知识框架和学习规律。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通过具体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学科学习规律,构建体系,培养语文素养。笔者认为,与一般教学相比,项目学习突出的优势是将语文素养作为一个总的项目任务,将构成素养的学科规律和体系分解为若干的子项目,以单元为单位,引导学生
曾看到一张照片,标题是“差生伺候优生吃饭”。画面说明是,某校夏令营为了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把学生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等。“上士”吃三菜一汤,还有一杯代表身份的“红酒”;“中士”吃两菜一汤;“下士”站在桌子旁边伺候“上士”吃饭,只有等“上士”吃完了,把碗筷收拾了才能去吃比较差的饭。谁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到十分吃惊,这位校长竟然想出这种馊主意!  教育的根
河北省邯郸县明珠实验小学位于滏东大街南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总占地面积1076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72平方米,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20人,在职教师105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勇立潮头,高瞻远瞩;立足自身,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力争上游。如今的明珠实验小学正以发展迅速的学校建设、蒸蒸日上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邯郸县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明珠之魂
友善是什么呢?友善仿佛天空,包容万物;友善宛如氧气,孕育新生;友善更似阳光,宛若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友善,多么美好的字眼;友善,多么温馨的语言;它就像那永不停息的春风,能够吹开腊月冰封的花苞。关心他人,与人友善,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培养,也是将伴随他成长一生的精神食粮。可当下幼儿园中的孩子大多成长于无限被爱的环境,却无不体验着深刻的孤独,他们渴望交往的雀跃,友情的甜蜜,却又不懂得如
新教育每年的年会都是新教育人一次盛大的聚会。这个美好的相约相聚16年来之所以能够吸引越来越多新教育人的追捧,除了她始终体现着新教育人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之外,最引人关注期待、最令人盼望瞩目、最亮丽的风景,就是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在我的眼里,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既是新教育实验总体发展规划中一个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发布,也是一道发
“一个都不能少”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有言:“三十而立。”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如果说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懂得了礼法,言行得当”是一种成功的话,那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张佳春在他32岁的时候成为马驹桥中学的校长兼书记则可称得上是“成功中的成功”。因为如此年轻的中学校长在当时的北京市来说,是屈指可数的。  上任伊始,充满豪情壮志的张佳春很快意识到,此时的学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习作3《我的发现》,要求让学生寻找春天,力图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实际教学发现,对此,有一些学生却无从下笔,言之无物。换句话说,他们不知道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没有一点目的性。笔者以这篇习作为例,寻找到小学三年级学生比较合适的名篇《荷花》来借鉴,作为新的“习作例文”,更好地帮助写作。  借名篇,明结构  怎样借鉴课文去指导学生习作?去学习作者的什么?笔者认为要抓住作者的“写什么?怎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编者按:“上善若水”,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源自《道德经》的第八章。它是道家思想中最为深邃、广博的理念,在修身律己、齐家治国等方面均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有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水的润泽万物不争与学校育人的价值与方向相得益彰,真正的教育是水样无痕的,如水般的包容与灵动,润物无声,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基于这样的教育思考,学
日前,从郑州市教育局获悉,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集群影响力报告》显示,郑州市教育局官方微博在全国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排名第7位,居全省市级综合排名第一。据介绍,郑州市教育局官方微博自2012年底正式開通以来,拥有粉丝7万多人,通过新浪、腾讯微博共发布各类教育信息17218条,收到信息29845条、评论信息4660余条、咨询信息2400余条,通过微博回复网友咨询及投诉信
《人民教育》2016年第7期刊登褚宏启的文章指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必要性早为人知,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要求也连篇累牍,相应的变革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进展比较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就成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关键部分,就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各级政府要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围绕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