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帮助学生切中知识的“要害”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具体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切中知识的“要害”,学会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要害”发扬光大,扩大知识的面积和思维的半径,学会创造。
  关键词:知识;要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93-01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在例题之前,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出示天平图,问学生:“你能看出1个苹果和1个梨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一个苹果的质量是一个梨的2倍;一个梨的质量是一个苹果的12)“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结合课件动态演示把一个苹果换成两个梨或者把两个梨换成一个苹果,以此告诉学生这是替换的策略。
  接着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呢?”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不假思索地一致回答“替换”,教师满意地追问:“那怎样使用替换呢?”随手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下画线引导学生探索。
  上述课例是一节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课,但在学生的策略学习中,需要教师教学策略的配合。在这一节课中,替换法是知识的“要害”,而教学的“要害”就在于策略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相应地,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就应该定位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的策略指导上。
  一、让学生把准知识发生的脉搏
  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其中,调控策略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够“指”在知识的“要害”处和“导”在方法的“要害”处,这些“要害”处一般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教师首先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其次应该保护学生有充分的想法放在“攻关”上。
  1.教师要快速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影子
  知识的引入一般有两种策略,一种是从外部引入,另一种是从内部引入。例如上述课例中,“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属于前者,而“天平称果”的演示引入则属于后者。教学的引入一般有两种功能,一是体现情境的激情功能,二是孕育知识的铺垫功能。其中,富有情节的、趣味的、直观的、活动的情境往往因学生的“喜闻”而被教师“乐道”。然而,这种从知识的“外围”引入的做法存在着弱点,那就是干扰多、花时长,可能影响切入知识“要害”的进度。情境本身不是教学的要义,教学的“要害”应该是情境中包容的知识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由情境的“美丽”挖掘出知识的“魅力”。
  由此判断,上述课例中“曹冲称象”与“天平称果”只需使用一种即可,节约导入时间,而选用“天平称果”则比“曹冲称象”更接近本课知识的“要害”——把同时存在于情境中的两种有关联的事物替换成其中的一种。
  2.启发学生自觉找到解题的法子
  情境并不局限于有声有色的场景,其更高的形态是有情有理的意境,只要能激发学生情感反应和引发学生思维效应的问题,同样具有情境功能。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本身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这种从知识内部产生的问题具有强劲的驱动力,引导学生直指知识的“要害”。
  据此判断,“天平称果”已经初步具有这种问题情境的性质。但对照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的策略教学要求,它显然还不“称职”,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已经把例题反映的问题半遮半掩地揭示在学生面前,相当于把例题提前教学。正式教学例题时,也就难怪学生会“不假思索地一致回答”,而我们需要的是那种需要经历发现与创造才能逐步清晰的替换策略,此中替换策略的得出是教师“给”的。
  知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知“道”。由此判断,“曹冲称象”与“天平称果”的直观情境难以发挥这样的功能。我认为不如替换成基于旧知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复习题:“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同样的杯子里,正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这样由易到难的导入,就会自觉引发学生对新授例题与复习题的比较,很容易发现问题的“要害”之处在于例题的“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与复习题的“一种大小相同的杯子”这一关键变量,并联想到化难为易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转化为“一种大小相同的杯子”。学生思考的出发点是复习题反映的数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这是较复杂数量关系的生长点。
  二、让学生抓住知识发展的灵魂
  在教学中,对“要害”知识的理解有时只使用—种教学策略未必能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并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突围”。
  上述课例中,为了突破替换策略这一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画图策略来辅助教学,可以是画实物图、示意图或线索图等,在多种资源支持下让学生能清楚地看懂替换的方法。
  面对由例题教学而得到的替换的方法,那还属于知识点,之后的练习如果只是“原地踏步”,就无法扩展为知识面,替换的方法还不足以成为替换的策略。
  所以,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策略的价值,教师就必须提升知识的思想性。学生只有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才能活学活用。教师还应该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反向思考,把多数的“小杯”替换成少数的“大杯”,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是要看到事例题材的不同。教师应该不断替换题目的各种情境素材,让学生体会策略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要看到数量关系的不同。例题呈现的是倍数关系中的替换问题,那么教师还可以发展到差数关系中的替换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例题呈现的是总量不变的替换问题,那么教师还可以发展到总量变化的替换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春季心理趣味运动会”、“秋季心理趣味运动会”是我校每年于4月份、11月份开展的两次全校性活动。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体育特色学校,这个活动是我校推出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同时也是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与探索。心理趣味运动会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创新体育活动模式,集趣味性、集体性和竞争性于一体。它把心理的理念融入到体育运动中,通过团体的协作运动而取得佳绩。  从名称上就可以发现
點心盒
期刊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型英语教学应从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采用多种途径实施。  关键词:新型英语;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7-02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
早晨,我漫步在公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大自然的歌唱。可正当我汲取着大自然的精华时,一个冰凉的东西落到了我的鼻尖。  我下意识地一擦,“啪”一声脆响,似乎什么东西爆裂了。我不禁凝神观望,竟发现身边多了许多泡泡。我再仰望天空,五彩缤纷的泡泡像一个个漂亮的五彩球,正缓缓地从天而降,形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泡泡雨。“啊,太壮观了!”看到这副景象的我,情不自禁地惊呼道。  忽然,所有的泡泡向着一个方向飞去
孔子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对于仕途孔子与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    孔子一生,反复强调奋发有为,主张积极入世,而且有极度的政治自信。在他73年的生命中,他积极地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期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
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口永远不会结冰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卧看:坐着朝天看。卧:一
我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我的身体上方中央写着“语文”两个大字。长方体样子的我,虽然只有一厘米厚,但却有190多层。我上穿淡蓝色的衣服,下配绿色裙子,裙子上印有一幅草原迎客图呢!  我自从被印刷厂生产出来后,就注定是要教书的命。开学第一天,当我被老师交给小主人之后,他就十分地爱护我,给我穿上了一件透明的薄外套——书皮。每天,小主人在上语文课时,在我身上写上了密密麻麻的字,教小主人许多不同的语文知识;在
摘 要: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语感培养;途径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3 -01   语感就是其中一种带有感性性质的言语能力,是学生训练掌握的对象,同时,较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学习。语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