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环境下“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引导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信的普及为当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微信环境下,“0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展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特点的分析,在尊重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微信;“00后”大学生; 思想和行为引导
  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网络平台,微信凭借方便快捷、信息海量、形式多样、互动活跃等优势,迅速地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00后”大学生群体是微信的忠实客户。微信的普及为当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微信的发展及特点
  《2019微信数据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的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到2019年已经突破了11亿人,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小程序日活跃数则突破了3亿人。可以说,微信已经刷新了我们对于信息传播的传统思维,突破了时空限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更方便、更快捷、更自主地进行交流。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超强交互性。微信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方和被动方的地位,更具有交互性。微信注册简单,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的边界概念极为模糊,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表情、图片在“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中进行信息发布、评论和转发,在互动中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实现了沟通交流的自由化和个性化[1]。
  第二,爆炸式传播。在微信平台上,信息能够实现快速复制、传播和扩散,传播速度和广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对公众产生爆发式的影响力,具有传播快速蔓延的特点。
  第三,碎片化现象。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加速了媒体碎片化进程。一是信息内容碎片化。微信信息大多以短篇为主,没有形式和内容限制,可以随时发布、转发、分享,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二是使用主体的生活碎片化。在微信环境下,“临时通知”“紧急会议”等似乎已经成为常态,生活被碎片化分割严重。
   基于微信平台的“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第一,社交需求:具备满足“00后”青年大学生社交需求的强大功能。微信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快速发展并壮大的即时通讯工具,不仅具备语音、视频、图文、一对一或多人聊天的基本功能外,扫一扫、朋友圈、位置服务、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同时加载使用类APP,很好地满足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帮助“00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里自由驰骋。
  第二,自我意识:追求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0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自主意识很强,善于表达。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拿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他们在朋友圈里时刻分享自己的见闻,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网红制造车间”的特点,表达诉求、表现自己。
  第三,网络依赖:虚拟、现实界线模糊。问卷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青年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每天超过6个小时的占比48.25%。相比现实生活,他们认为网络生活更自由和主动,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佳,不愿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沟通技能缺乏。
  第四,心理素质:抗挫能力较弱,不善于压力排解。“0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生长环境优越。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很强烈的焦虑和不安,缺乏克服焦虑和不安的勇气和方法。微信环境的私密性和隐蔽性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一种假象的安全感,使学生产生强依赖性和弱抗压性,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微信环境下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策略
  第一,探索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新途径。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需要载体具备信息传递时间、传递条件以及传递受众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2]。微信的出现为“00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提供新的策略和途径,凭借其规范的话语环境和技术手段,主动向大学生推送分享积极向上的讯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尊重并把握青年大学生的认知规律。“00后”大学生具有积极主动、个性鲜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的认知规律。在微信环境下,应当充分尊重并有效把握青年大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用他们听得懂、喜欢看的语言形式来进行引导。
  第三,创新微信环境下的引导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传媒载体是承载传递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微信载体是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传媒载体形式。要参照微信环境中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建设,开展主体之间的平等双向即时互动;运用青年大学生喜爱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情境,开展教育引导,实现从内容的灌输、共性的强调回归到对每个鲜明个体生命的关怀与自身发展的引导[3]。
  第四,打造高尚朋友圈,传递正能量。微信朋友圈模式已经深得“00后”大学生的喜爱,并且越来越多承载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比较、典型、感染和激励等多种教育方法,借助微信朋友圈平台宣传大学生典范形象,充分展示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并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结语
  如何做好移动互联时代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00后”青年大学生独有的时代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学生群体的特征,同时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特别是微信技术,在尊重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移动互联背景下‘00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JSZ2019ZD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毅东.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D]. 遵义:遵义医科大学,2019.
  [2]陈龙彪,杨东华.微信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2):124-127.
  [3]袁荔芳.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引导—以移动互联为切入点 [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2):139-142.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其他文献
我要讲述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知心奶奶”何钊(1924年—2019年)的育人故事.多年来,何钊始终秉承“作为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离休,作为共产党员却不能'离休'”的原则,即便离开
期刊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参与,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1.新授课,宜选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为切入点  一项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和看来感知、练习的过程。在体育课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1/100秒、1/1000秒的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运动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或过多讲解、示范,不但会影响动作的完整
摘 要:2019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并将其建设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助力师生成长成才的新沃土。  关键词:“学习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师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设计“学习日”制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打造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破解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和党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当前,面向博士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
功夫影视是武术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功夫影视拓展了武术精英的生存空间,填补了人们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暴力本能的心理空间,弥合了武术界长期存在的种种话语分歧,成为武术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素材和推动力量,以逐利性和本真性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武术生活性的回归。功夫影视对官方武术既有僭越,也有互补,武术发展需要在理性与感性、大众文化与精英知识之间寻求平衡点,需要来自民间大众和专业学者时时的检视和批判。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美育,让历史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需求,能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创造力。  1.品鉴物之美,惊叹古人的非凡智慧  统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其中一类是文物图片。文物之美体现在文物本身的艺术美、技术美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之美。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尝试做了一节“文物中的历史”文物鉴赏课
期刊
以“术道合一”理念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为研究对象.以道家学说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利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而深刻剖析武术发展.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目前武术的现状有充分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利平台,同时也对学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了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育人成效的视角介绍了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从“线下”到“线上”思政
摘 要:承担国家重大演出任务是艺术院校的光荣使命,是讲好“大思政课”的恢宏课堂,是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渠道,是检验院校“三全育人”效果的国家窗口。把全力以赴完成国家使命作为生动的艺术实践,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最前线,是新時代艺术院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首都艺术院校抓住服务保障国家和首都重
中国武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地理、文化以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南美洲国家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武术沃土。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PES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在秘鲁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传播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当前发展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武术在秘鲁的早期传播主要依靠移民来进行,本土化武术传播人才对武术在秘鲁及南美洲的发展作用显著;传播的途径主要依靠影视媒介传播、专业组织传播和赛事传播;无论在武术文化还是技术水平上,中国武术在秘鲁的传播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