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路径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利平台,同时也对学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了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育人成效的视角介绍了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做好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从“线下”到“线上”思政工作模式的有力转变,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交流沟通方式的有效转变,如何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增量”,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其优势服务好学生成长成才,还有若干关键问题亟须研究和破解。
  第一,网络信息的多元化、碎片化特征,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不确定性影响。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活跃群体,从网络中获得信息、寻求认知,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阶段。值得警惕的是,各类西方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网络空间信息传播迅捷化的特点,利用大学生的认知盲点,在网络平台上搞传播和渗透,美化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极具危害性和破坏力。高校倘若不能做好有效应对、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和正向对冲,将给青年大学生群体带来无法挽回的消极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和不确定性。
  第二,对网络思政工作的片面认知和模糊定位,为高校盘活思政育人资源、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带来了消解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归属于高校思政工作范畴,要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目标,纳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始终。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高校中,尚存在有“思政工作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与己无关”的错误认知,这种观念或思想直接影响着学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思政育人合力,弱化了网络思政育人的成效。
  第三,网络阵地意识不强、互联网思维欠缺,对高校思政队伍作用发挥和价值彰显带来了不利影响。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核心在于做好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思政工作贴近学生实际,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以提升育人成效。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政工作,要能做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精准施策,让思政工作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良好功效。
  第四,内容资源供给侧改革不到位,校本元素挖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思想政治工作考验的是方法和智慧。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更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有效挖掘思政育人资源,融入校本元素,靶向施力,真正让学生爱看、爱听、爱参与,达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目的。
   高校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的路径思考
  近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积极探索网络思政工作新路径,通过完善网络思政育人制度、加强师生网络思政团队建设、创新网络思政内容供给、打造校园新媒体矩阵、塑造学校网络思政品牌等方式,在构建网络思政育人长效机制,提升全媒体时代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推进网络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必须找准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进行有效协同,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网络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陕铁院制定了网络思政工作奖励办法,鼓励全员参与,并在年底进行考核和表彰奖励,每年对网络思政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引导教师提升网络应用水平,服务学生教育成长。修订了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明确发表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等同于论文发表,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以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为抓手,推进学校清朗网络环境形成。高校要注重选拔培养网络名师,做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教育,内容设计紧贴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的实际,如融入网络贷、诈骗信息等与学生息息相关且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共鸣和警觉。
  第三,以建强建好网络阵地为依托,推进网络思政工作落地见效。高校要用好互联网,着力建设好学校网络阵地,使其成为联接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陕铁院构建了以易班、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为主阵地的学校发声和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提供优质网络文化资源、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求资源,来提升网络阵地在学生中的黏性。
  第四,以打造校园网络品牌活动为依托,推进网络思政内容资源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打造学校网络品牌活动,如设置网络文化节,每年赋予呼应时代主题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实现自我育人。二是结合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学校校庆等主题,设计学生网络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中贯穿育人宗旨,构建起富有学校特色、体现爱国情怀的网络品牌活动。三是做好网络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有效衔接,形成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让网络思政工作既呼应学生网络生活空间需要,又能照进学生现实生活,充盈学生品格,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五,以校本特色网络文化资源为导航,推进网络思政育人精准发力。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独有的浸润作用。陕铁院依托办学实际,凝练形成了铁路特色鲜明的校训、学校精神、校风等学校办学文化理念,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全程。学校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官微平台开设“出彩铁院人”专栏,定期推送校友事迹,让校友在线讲母校故事、讲个人岗位成长故事、讲职业素养提升秘诀,打通学生对职场认知的“最后一公里”。
  第六,以舆情信息超前探测为支撑,推进网络思政服务育人靶向到位。高校要将育人视角切入到学生活跃的网络平台中,将“落小落细落实”的精神萦绕网络思政工作全程。陕铁院依托自建的网络阵地,及时获取学生的留言反馈信息,联络相关部门,做好答疑解惑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温度和真诚态度。另外,加强对非学校官方网络平台的学生发帖、留言信息的搜集和调查,做到提前介入。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Z429);2020年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z2010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9 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专项计划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阵地建设研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KY2019-4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0-12-11].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3]杨万贺,任新玉.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11-13.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智能算法技术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实现了用户需求的精准推荐,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解构风险。通过研究智能算法技术中的信息茧房和算法歧视等问题,分析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产生的错位,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维度、观念体系维度、实践方式维度、法治治理维度和比较借鉴维度,针对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措施与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能算法;传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巧、素养的核心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好地帮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值得思考。同时,数字化技术与慕课平台日益发展,逐步成熟,在此背景下,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了研究焦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当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通过慕课平台探究“大学生就业指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参与,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1.新授课,宜选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为切入点  一项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和看来感知、练习的过程。在体育课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1/100秒、1/1000秒的动作看清楚,也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运动表象。如果教师放慢速度或过多讲解、示范,不但会影响动作的完整
摘 要:2019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并将其建设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助力师生成长成才的新沃土。  关键词:“学习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师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设计“学习日”制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打造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破解基层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和党建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当前,面向博士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主体间性;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起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美育,让历史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需求,能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创造力。  1.品鉴物之美,惊叹古人的非凡智慧  统编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其中一类是文物图片。文物之美体现在文物本身的艺术美、技术美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之美。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尝试做了一节“文物中的历史”文物鉴赏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