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8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环境接触性因素在手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部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 82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阳性率64.63%,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是硫酸镍.手部湿疹患者中手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手部刺激性皮炎和手部未分类皮炎痊愈率分别是35.71%,26.32%和11.90%.结论 环境接触性因素是手部湿疹的常见病因,斑贴试验是确证致敏原的有效手段,对手部湿疹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53基因表达情况及探讨其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4例SLE患者与23例健康对照者,均取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用5-甲基胞
以β-环糊精和姜黄素处理E.tenella未孢子化卵囊,并通过饮水内服探讨β-环糊精和姜黄素对内仔鸡球虫病的防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和β-环糊精对E-.tenella球虫卵囊的孢
会议
目的 应用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PDCA)及认知行为疗法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进行评价.方法 对入选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护理,并用P
将5种浓度的注射用双连翘分别加入到12h前接种新城疫病毒的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单层中,于病毒接种后72h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测定CEF细胞的活性,以评价不同浓度注射用双连翘对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火焰、石墨炉法检测了78种兽医常用解表、泻下逐水、渗湿利水类中药中K、Na、Ca、Mg、Cu、Fe、Zn、Mn、Al、Co、Li、Ni、V、Pb、As、Cr、Cd元素含量,用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25岁.前额出现包块皮损,无自觉症状5年余.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前额豆大斑块,自觉无不适,未作特殊处理,皮损逐渐增大,至就诊时已如小儿掌大.病前无
期刊
@@
本文探讨了亚甲基兰聚合膜的电化学表征及性质.文章通过CV,SECM手段,对聚亚甲基兰膜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研究.
患者男,28岁.颈部、双上肢、右外踝皮下结节半年.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深层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构成的栅栏状肉芽肿性改变.类风湿因子、血沉等实验室检查无
本文研究了以5,5亚甲基-二水杨醛双缩乙酰丙酮乙二胺合二铜(Ⅱ)[Cu2(Ⅱ)-MDSBAE]配合物为载体的PVC溶剂聚合膜电极.文章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该电极的响应机理.
本文利用激光煅烧的方法制备了新型的Rh2O3/Ti电极,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研究了该电极电催化氧化有机物的机理,还以该电极为安培传感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对水体的化学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