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索影:重返历史现场的新诗研究——评伍明春的《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

来源 :学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与新诗发展历史相关的研究著作已有不少,有从诗人诗作、社团流派展开,有的侧重剖析诗学现象、问题争论,也有从刊物或诗集的发生探究新诗历史,因而,现在大多数的读者基本都知道新诗由哪一年开始,以谁的作品为标志,有过一些什么社团流派、代表诗人诗作等基础常识。可是若要由细节出发,追问新诗为何从那一年开始,在怎样的情形下为读者认可,新诗概念是什么,它如何传播并赢得生存空间……此类问题的回答恐怕没有经过研究者用足够的耐性去文献中摸爬滚打是无法张口的。
其他文献
试制一种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自动变速器油,将其加入公交车自动变速器中进行6×10^4 km 行车试验,检测油品性能指标随行驶里程增加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曲轴箱模拟试验,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不少独特气质意像,其词性本身蕴含了深厚的古典人文内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指。如隐喻气质清雅的“荷口十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馥雅莲花,借
<正>铜镜亦称"铜鉴""照子",是古代用青铜铸造的镜子,最早出现于距今四千年的齐家文化时期,汉、唐两代是铜镜高度发展与繁荣鼎盛时期。铜镜因其优美的造型,巧夺天工、出神入化
期刊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在政治实践与哲学思想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在政治实践维度上,普列汉诺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列宁与他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在哲学思想维度上,普列汉诺夫的
世界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形象创新作为企业团体精神、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展现,是企业文化的综合效应;管理创新,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方
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曾德聪、钟长荣所著《技术转移学》一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技术转移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经济中,百业待兴,各方面的支出需求较大,推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举措。本文拟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问题进行探讨
改革以前,由于福建省地处海防前线,中央对我省投资较少,并且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较深等种种原因,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而闽西在我省各地市中,又是经济相对落后的
卢西安&#183;哥德曼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所思考的哲学主题集中在:作为有限的个体如何实现对于绝对的追求。他所得到的答案就是只能徘徊于一种"怀疑和确定
文艺批评应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为基础或前提,修辞立其诚——具备表达的勇气;应凸显出良好的整合能力而在理论依据方面则大可不必自我设限;须要舍弃在印象式与学院派、诗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