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和罕见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发展使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基于分子病理学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已被广泛认可,BRAF、HER2、MET、PIK3CA、MEK、BRAC1、BRAC2等少见及罕见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逐渐受到关注。文章就具有特殊驱动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等微创手术的普及和发展,医源性胆道损伤和损伤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较以前明显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道损伤以热损伤为主,热损伤后的胆管组织易发生胆道狭窄。复杂的医源性胆道狭窄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棘手的、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医源性胆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必须借助于胆道狭窄的动物模型。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就目前几种胆道良性狭窄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利弊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同期切除在治疗同时性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同期切除的同时性左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全开腹组及杂交术式组。比较三组间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短期转归及长期生存。结果共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全腹腔镜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57.8±1.6)岁;全开腹组28例,
胰腺导管腺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未分化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化疗,愈后理想,但术后需定期密切随访。本文报道了一例胰腺导管腺癌伴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患者诊治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讨论。
期刊
Mirizzi综合征(MS)不仅包括胆管外在压迫所致的临床症候群,还包括胆囊-胆管瘘及胆囊-肠瘘的形成。MS的病理过程复杂,患者就诊早期需处理急诊状态,后续治疗寻求手术根治原发病灶。虽然腹腔镜治疗MS越来越被胆道外科医生认可,但目前开腹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下引流可作为缓解MS胆道梗阻的选择。本文就相关问题做了综述。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术后早期复发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sCR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限制性立方条分析,探索复发出现的早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依次行单因素Cox、多因素Cox分析验证6个月作为早期复发定义界点的可行性。随后应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及XGBoost机器学习的特征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胆囊癌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收治的82例胆囊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30 min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00 mg/m2,3 h静脉滴注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78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麻醉,对照组由麻醉医生常规手动调控患者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分析比较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停药至苏醒的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入PACU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诊断的住院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早期肝癌组),选取同期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炎患者30例(肝炎组)、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测定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Ⅱ诱导蛋白(PIVKA-Ⅱ)、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
目的探讨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行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贝伐珠单抗+HIPEC组(38例)及常规腹腔内注射化疗组(58例)。两组均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客
食管癌是全世界范围内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又以食管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而被发现参与各种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很有可能成为有效防治肿瘤进展的潜在靶点。文章对近年来相关lnc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