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反常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铃声响了,学生一个个走进教室,安静了下来。咦,第一组怎么还有三五个学生眼神不专注,似乎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呢!只好来点激将法:“第三组坐得很端正,第二组真精神!第一组——好,也准备好了!”
  开始上课了。哪知我正朝着黑板开始写课题,就听到了说话声。转过身一看,又是第一组。“哎呀,老师突然忘记了,这‘颐和园’的‘颐’该怎么写呢!”我眼睛看着第一组,“虎子,你说说笔顺,老师跟着你板书,大家一起书空一遍。”这是个难字,任务一下去,都参与了进来。
  在自主阅读环节,我走到电脑前点击课件,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就开始默读课文,圈圈、画画、写写。可我眼睛一扫视,又是第一组,宁宁、虎子、小捷还在发愣呢!等走到他们桌边,才如梦初醒,开始思考。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第一组表现那么反常呢?我不禁思考了起来。是不是刚刚调了座位的关系呢?本来是第三组,在最里面,现在到了南面窗口,靠着走廊,环境的开放,大概也造成了思想上的放松吧。
  于是,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我的眼光时常向那里扫射,反馈交流时也尽量多叫南面的第一组。可是结果却并不理想,叫到了他们,他们会暂时约束一下,可一会儿又游离在课堂之外了;当我把声调突然降低或者声音突然停止,他们好一会儿才感觉到,有的甚至要身边的同学用手肘推一下才惊醒。张三专心了,李四开始做小动作了;李四专心了,王五又折腾上了。一节课上,有好几个人心不在焉:宁宁、虎子、斌斌、小捷、华华和雯雯,占了小组人数的一半多呢!个别学生一节课要盯着他好几次。唉,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节奏,还有什么情趣,还会有多高的效率呢?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真的沮丧了!
  中午在教室里批作业,班主任丁老师走了进来,我正想跟她反映问题,她倒先开口了:“你有没有发觉,这一组最近表现特别反常?”
  我接口道:“是啊,这些孩子最近思想那么野,我要吃不消了。”
  “可能是调到了南面的缘故。”她以猜测的语气说道,“因为板书、多媒体教学等原因,我们可能站在北面的时候多了点,小讲台也是放在中间第二组前面的,所以对第一组的关注特别少。”
  站位?被丁老师一点,我茅塞顿开,迅即回忆起自己上课时的站位:电脑在北面窗口,用课件时常常会在那里停留;巡视、辅导时,我总是从北面一组开始;有时还喜欢背靠着北面的橱柜和学生互动探讨……第一组原来在最北面,几乎在我眼皮底下,会有一种约束力,同时能更清晰地感染着教师的声音、表情,也自然地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现在学生的座位变了,可我的站位没有改变,所以他们思想的野马就跑出来溜达了。
  唉,真是惭愧!出现反常现象,我只想到是学生座位的原因,只想到改善自己提问、注视、停顿等方式,却没有想到改变自己的站位。
  原因找到了,方法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上课时,我“偏爱”第一组,更多地站到了第一组的前面和边上,还大方地送给了他们很多表扬。结果还真令人兴奋,他们不仅上课专注了,而且举手的次数、反馈的质量胜过了其他两个小组呢!
  想不到,就这么挪动了几步,改变了一下站位,课堂反常现象消失了,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就是我们的小班化教育理念吧,从细节入手,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思想,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板书、行为和普通话,是教师三大基本功。板书是教师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呈现学习的脉络,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当学生开小差回来重新听课时,一看黑板就知道老师现在讲到什么地方了。板书的功能在于它可以提示、警示,当出现同音字,出现学习重点时,板书就更加必要了。板书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充实作品的内容,丰富作品的内涵,发展自己的思想。也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写文章由于某种需要往往略去一些情节,因此,往往留给学生一段“空白”,而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段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充“空白”,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留下“空白”,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   
徐州龟山民博馆是江苏省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项目,是徐州龟山民博园的一部分,位于鼓楼区九里山东路以北、平山路以西、襄王路以东、三环北路以南.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中国的手工制造业起源很早,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就来自小手工业者.紫砂壶是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位,都与人民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