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诊部想到记者站

来源 :新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载:有一段时间,某市的一家大医院将有名气的医生都集中在住院部或调到科室搞研究,而处在第一线的门诊部,骨干力量却相当薄弱。这样一来,门诊上对许多疑难症处理不当,时有误诊错诊的现象发生,群众意见很大,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好在他们后来做了纠正。笔者由此想到了报社的工作。有的报社的做法就和这家医院很相似。他们把很强的“笔杆子”不是放在记者站,而是放在编辑部。有的记者很能出东西,干了几年,就觉得“功德圆满”,应该“照顾”进编辑部了。有的记者写了几篇象样的东西,获了奖,于是就在职务上表示一下,很快也进了编辑大楼
其他文献
<正> 据《人民日报》新华社6月14日报道:人民日报在庆祝创刊40周年之际,决定拨出1万元,设立人民日报奖学金,奖励在校新闻系学生。人民日报这次拨出的1万元奖学金,将试点奖励
<正> 新闻导语是一篇新闻的序曲,它的好坏决定新闻的命运。读者一般都是通过导语来取含新闻的。因此,我们在写新闻时,必须给导语写作以充分的重视,使其充满“诱惑力”,促使读
记者、通讯员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句格言,但要做到就必须从严要求。一次我写一则新闻到报社,编辑一看文中的“金牛乡六组”就间:组是哪一级单位?我说:根据当事人
本文说的“广告战”,不是指一些企业利用广告进行商业竞争,而是指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因故发生争执,便在新闻媒介做广告(多数还授权律师)发表启事、声明,相互进行指责。事情闹到
俗话说:“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不要跳。”时下有些人就缺乏这点修养性。一说他好。笑眯眯的;一道他环,气呼呼的。尤其是碰到谁在报纸上公开揭他一点短,马上一蹦三尺高,动不
近两年,愈来愈多的告记者现象,在新闻界引起震动、困惑、忧虑。总编和记者面对这种打官司的新情况,感到难以招架。有的报纸总编叹息:一个月里报社就收到4张法院传票,我现在得
1986年2月2目,《解放日报》一版发表了独家新闻《人类征服肝癌的一曲凯歌》。这条消息是报道一位曾患肝癌、动手术后结婚怀孕的妇女小潘产下女婴的事。癌症,特别是肝癌,一向
作为爱好新闻写作的初学者,我很想看看引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南京化学纤维厂宣传部长凌大同志的作品剪贴集。“听说有好几大本呢!”我曾暗暗咋舌。一天,他如我所愿,带来了他
<正> 对话描写,就是运用人物对话刻画,描绘人物。常言道:“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语言是其内心世界,思想和性格的直接体现,而人物语言的表现方式又在于写好对话。广播新闻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地方小报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随州报》就这个问题作了一点探索。过去,读者为什么不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