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上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我们除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外,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这样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做到这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本为载体,利用课文生动形象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的身心在课堂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健康发展。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古诗词渗透情感教育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三首都是送别诗,都是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我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不仅教会学生了解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把课内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我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六年级了,还有几个月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现在的老师和同学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师生情。”然后,我就让学生想象一下我们分别的情景。很多同学想着想着就眼泪盈眶了。接着我就找了几个情感比较丰富的同学说说他想到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我们怀着这种依依不舍之情一起再来读三首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文知识,还懂得珍惜现在的师生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团结上进了。
  二、利用伟人事迹渗透爱国教育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抓住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知道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以及清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缺乏人才等不利因素。让学生明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也正是他爱国的表现。最终詹天佑提前两年竣工又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给看不起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响亮的耳光。许多学生学完课文都为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所折服,他们表示长大以后也要象詹天佑一样为祖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瞧不起中国。趁着这个机会,我跟学生介绍目前中国的地位和国际形势。让学生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战争,而是因为我们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是这个国家给我们创造了和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又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讲到“四周黑洞洞的”和“碰壁”时,我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鲁迅先生的迫害的一些事例。很多学生义愤填膺,对鲁迅学生肃然起敬。 接着我又趁热打铁,给学生讲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轉折——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学救国。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救国。最后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用他的笔唤醒了千千万万的麻木不仁的中国人。鲁迅先生的笔就像一把匕首插向敌人的心脏。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一个如此热爱祖国、坚强不屈的鲁迅先生怎能不引起学生的共鸣呢?
  三、在课文学习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时,我问学生,母亲为什么要包花边饺?我为什么也要包花边饺?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明白,母亲包花边饺是对孩子的疼爱,而我包花边饺是对母亲的敬爱和孝顺。接着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说着说着很多同学都哽咽住了,有的甚至哭了。在这些分享中学生明白了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不仅说的同学感触颇深,就连听的同学都偷偷抹眼泪。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今后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自己的母亲。学生都争先恐后回答,有的说回家要给父母洗一次脚,有的说要多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要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有的说努力学习长大后让父母享享清福……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会感恩,今后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是多么重要的德育渗透呀!
  四、在课文学习中渗透优秀的精神品质教育
  在课文课本里,许多主人公身上具有非常多的优秀品质。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人物角色来剖析,挖掘人物角色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身有残疾的刘老师那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深受影响。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都能如此热爱生活,一个健康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做呢?我想学生的心中已经有答案了。
  又如《船长》一课,哈尔威船长在船撞击遇难时,沉着冷静指挥救援,最后船上的人都得救了,而他却随船沉入了大海。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种伟大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品质让学生无比感动。在朗读时特别有感情。在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告诉学生: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去面对,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在遇到某些利益冲突时,不要光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想,学会换位思考。自从学习了那篇课文之后,学生做事沉稳了很多,同学间的口角和矛盾都少了。这难道不是这些课本的角色在影响着他们吗?
  在语文课上,我们除了以上所说的德育渗透外,还要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具备健全心理和良好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新一代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把德育贯彻到实处。在实施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示范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实施 策略  小学的德育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根本,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道德教育就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教育。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任务是培养
期刊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传统德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优势和时代需求,整体而言又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主要在弘扬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从德育队伍建设,信息交流工具的运用,信息化德育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简要做下介绍,以供学习交流。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小学德育 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关键词: 前进的基石 重要途径 健康成长 催化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教育专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这种作用发挥的更充分呢?我大致总结如下:  一、带着“思考”去管班  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少。早上查早操,晚上查宿舍,中间还得上课、坐班,有时还要查上课的情况,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确,很辛苦,很累。可如何使我们查的不那么辛苦呢?那就得想着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困难生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时补救,才能够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英语;困难生转化;策略。  英语学习困难生,即学习英语时不感兴趣、觉得学习特别困难、比较吃力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根据我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经验,对困
期刊
小学生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思维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形式,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但是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心,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
期刊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道德培养、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很必要的。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小學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了解德育知识的重要课程,在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教育目的,让德育教育和优
期刊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可见一城.在教师与学生的角  色定位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居高临下地说数,学生或俯首或仰视地听教。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又有韩愈在《师说》中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更是让人将教师的职责与角色、地位混为一体,从而更加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领路人与迷途者,传授者与接受者的上下不平等关系,正是教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其专业化成长必定经过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而确保三個阶段顺利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反思性学习与习得。本文旨在观察通过现场观摩后,参与活动研习的园本教研方式之下,教师以解决教学案例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最终优化为目标。不拘于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回顾,而延伸至其中蕴含的知识、策略、课程层级架构等探求研究性质的研习中,教师的反思性学习与习得的发展阶段,以及它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阵地,幼儿对幼儿园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而在幼儿园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也是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幼儿心理健康:影响  一、绪论  1.课题背景及目的  3--6岁面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