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LB/c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中,探讨支气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是否参与哮喘气道重塑,以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选取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Budesondine,BUD)组;通过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来评价气道炎症及血OVA-sIgE含量,评价过敏状态来验证BALB/c小鼠哮喘模型;通过测量HE染色、Masson染色监测气道重塑程度;通过ELISA检测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1,FSP-1)在肺组织中表达区域,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erin)、FSP-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趋势来评价肺组织支气管EMT。
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相比,BALF中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血浆OVA-sIgE明显升高,支气管壁增厚及胶原沉积面积增多(P<0.01),BUD组上述指标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BALF中TGF-β表达增多,在支气管上皮区域出现FSP-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肺组织中E-Caderin表达减少,FSP-1及Vimentin表达增多。而BUD组与哮喘组相比,E-Caderin表达增多,TGF-β及Vimentin的表达略减少,而FSP-1表达量与哮喘组无差别。
结论哮喘气道重塑的肺组织中出现了EMT现象,发生早期EMT的部位为支气管上皮区域;传统的雾化吸入BUD治疗不能完全抑制哮喘早期支气管EMT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