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应取消有关通假字的教学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假字不是民族文化精华,为减轻学生负担,建议取消中学阶段有关通假字的教学。这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今天,很有必要,且方法简单易行,将教材及相关读物中的假借字直接换成本字并在注解中注明即可。这项有利千秋万代学子顺利成才的事业,花三五年时间改编教材就能实现。
  【关键词】中学 取消通假字 换成本字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65-02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翻开古文,几乎随处可见。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教材中就有上百个通假字,因此,中学语文中“通假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我现在要说:中学阶段最好让“通假字”隐退乃至消失!
  一、淡化通假字教学的必要性
  1.从产生原因看,通假字可说是文字未发达或用字不规范的结果,它不是文化的精华,无须“继承”。
  所谓“通假”,就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里同音或近音的两个字互相通用和假借,“通”即“通用”,“假”即“假借”。通假字大致分两类:第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即本来就没有正字可用,一直借用某个同音字;第二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即本来有一个正字,由于书写上的原因而写成一个“别字”,正如王引之说的:“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古人使用通假字,也许是出于以下原因:其一,作者写作时,仓促无本字可用而借用另一个同音字;其二,记者记录时,限于某种习惯而以其方言书写一个别的同音字。在通假字中,“本字”与“借字”纯属语音上的联系,毫无意义上的牵连,字的形体有的也有很大的差别,由此可见,通假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用字不规范造成的。由于约定俗成,后代学者也沿袭使用,古字通假成了正常现象。俏皮地说,通假字在以前,“这个可以有”;而时至今日,字词的意义已经固定,如果再随意“通用”、“借用”,这个就“不可以有”了。既然通假字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为什么还要彰显它,把它作为文言文一个重要知识点来教学呢?
  淡化通假字的教学吧!
  2.从文字的发展演变看,中学生掌握通假字有点难。
  古字通假有三条规律:其一,“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相互通假,如“干”是“岸”的声旁字,“共”是“恭”的声旁字,“干”和“共”就可充当“岸”和“恭”的假借字;其二,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以相互通假,如“被”与“披”同一声旁“皮”、“说”与“悦”同一声旁“兑”、“逝”与“誓”同一声旁“折”,这样的形声字就可以互相通假;其三,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相互通假,如“倍”通“背”、“尔”通“耳”、“卤”通“虏”等。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今字与古字的形音义都有较大变化,字音比字义变化大,字形又比字音变化大,而古字通假时“同音替代”、“以声求义”是以古音系统为准的,如果以现代汉字的形和音去辨识通假字,学生很难将“借字”与“本字”联系起来。虽然古字通假有“三条规律”可循,但在现代汉字之中,规律性就不那么明显了,学生们就要犯胡涂了。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就有两个通假字,其中“逝”与“誓”同音通假,学生容易理解,而“女”的现代读音是“nǚ”,古文中为什么又多一个读音“rǔ”,多一个义项“你”呢?要费点心思才能掌握。又如“荡胸生曾云”一句中,如果“层”字写成繁体字“層”,“曾”与“層”通假,学生容易接受,而“曾”与“层”字形完全不同,字义上也毫无牵连,不看注解谁又能由“曾”字联想到“层”字呢?
  让通假字“隐退”多好,我们何必为难学生呢?
  3.从现实生活看,中学生无须去研究通假现象。
  温家宝总理比较重视“平民教育”,他曾说:“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很高……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全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即使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能成为精英分子、能进入尖端研究领域的只占少数,绝大多数人充其量只算是“优秀人才”,他们进入社会投身工作之后,很少再去研究“故纸堆”,去推敲“通假字”。何况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在现实中,他们为生活而奔波忙碌,更无暇拿古籍来核对自己的中学课本中某字原来是怎么写的了——考订文字的工作,就由专家学者们去操作吧,中学生只需直接面对考订结果(就是将课文中的“假借字”直接换成“本字”)就可以了!
  4.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有关通假字的教学有违新课标精神。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在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执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放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智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识记通假字,靠的是死记硬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想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反而浪费精力,增加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某套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教材适用)在归纳文言词语方面,就列出了72个通假字。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现截选前8个通假字列表如下:
  初中阶段六本语文书中的通假字知识,列成表格,也只有一两页,但要学生全部“理解记熟”它们的本字及其意思,决非易事,除了死记硬背,学生还能怎样去掌握?特别是要记熟本字得先记熟假借字,而这些假借字,在现代汉语中被称为“错别字”,让这些非文化精华的东西“积淀”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会患“脑梗塞”的!
  据说,某年某地中考评卷时规定:解释通假字一定要先指明某字通某字,再解释其意思,这样答卷才规范。如果只讲某字通某字,或只解释意思,则不给分——冤也,中考考生们!苦也,初中生们!
  1968年,一位美国母亲把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法庭,因为该幼儿园教会她3岁女儿识读26个字母。如果在中国,老师及早教儿童识字会让家长感激不尽,而那位美国母亲说,她女儿在认识“O”字母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自从识读了26个字母,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女儿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美国母亲的举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审判结果也让人大跌眼镜: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震惊之余让人深思:科技强国为什么诞生很多基础不扎实、知识不全面的“鬼才”、“怪才”,这与注意保护儿童玩的权利,注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关!而我们培养众多懂得“回”字有四种写法、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式“人才”,于国计民生有何意义?美国母亲状告幼儿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不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吗?
  广大中学生暂时不学通假字吧,让中文专业的人上大学后再学也不迟!
  二、让通假字隐退的简易做法
  让通假字隐退直至消失,做法其实简单易行,只要将中小学教材及相关读物中的通假字直接以本字的形式出现在原文中,然后在注解中注明“某字(本字)原版或原稿写作某字(假借字)”即可。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句中有五个“知”前四个读“zhī”,第五个读“zhì”,学生很难区分,读起来感觉总有点不自然。如果将课文打印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不出现通假字,学生读起来自然,也易于理解。如果想留点探讨的余地,可以在注解中注明“智”字原稿写作“知”;通假字隐退后,如果又考虑到应该让中学生对通假现象有所接触,还可以在以上注解后再加上“‘知’是‘智’的通假字”。注解部分可看作是教材及相关读物的编著者的“一家之言”,即使某个通假字的本字到底是哪一个、是何意思尚无定论,仍有商榷的余地,可以让人再去查考,大可不必担心该“本字”的形和义与原稿不符而造成不良影响。
  又如,“胡不见我于王?”一句,现行课本的注解写作“[见(xiàn)]引见”,学生就很费解,他们总认为“见”读作“jiàn”作“引见”讲感觉比较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将课文直接印成“胡不现我于王”,而把注解写成:
  [现]本义“显现”,这里是“引见”的意思。现,原稿写作“见”,“见”同“现”。
  每个完整的注解,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是什么意思,原稿是哪个字,哪个通(或同)哪个。教学上只要求学生懂得本字的意思,有关通假情况不作要求,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中学阶段取消通假字教学的可行性
  让通假隐退的办法虽然简易,但要付出代价:现行中小学课本及相关读物须重新改编。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就是让学生多学了几个通假字吗?何必去改编教材?笔者主张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负担,花点代价也值得。鸟类及时排便以减轻体重,便于飞翔,即使每次排出的粪便重不了几克,它们也坚持这么做。负重的翅膀怎能腾飞?我们不该为孩子们作点牺牲吗?
  现在,港澳台及海外许多地区仍使用繁体字,守着这份遗产。丢掉祖先的东西,可能有人觉得愧为炎黄子孙。当初大陆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阻力也不小、代价也不少,现在简化字已得到推广,成为汉字的“正统”,促进了科教事业的发展,可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还有,前辈们在语法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辉煌成果,忽视这些成果让人觉得可惜,但我们坚持淡化语法教学,让语法知识隐退到教科书的附录部分仅供参考。现在,谁还主张加强语法教学呢?推行简化字和淡化语法教学已取得了成功,而让中学教材中的通假字隐退,只需三五年时间,不用花多大代价,应该可行吧?
  笔者从教多年来一直站在语文教学第一线,深感古诗文教学的繁难。现提出中学阶段取消有关通假字教学的建议,供广大同仁商榷。笔者的提法肯定有疏漏,但愿能抛砖引玉。如蒙有识之士关注并逐步实施,则广大语文教师幸甚,全国少年儿童幸甚!
  (作者寄语:谈到“与时俱进”,曾有人提议减少文言文教学,认为中小学生直接学译文也可以继承传统文化。此论当然失之偏颇,但也足见广大师生“减负”愿望的强烈。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让传统文化积淀到骨髓里,而通假字并非文化精华,把假借字换成本字,对学生吸取古诗文的精髓非但毫无影响,而且有益无害。笔者坚信,淡化直至取消通假字教学乃大势所趋,因为这不只是个人愿望,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心声。愿得同志者,一起鼓而呼之,让这一愿望尽早实现。诚如是,人生无憾!)
其他文献
再生资源回收是挖掘城市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各类废旧商品有效及时回收,才能真正的实现资源的有效集聚和循环利用。所以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与城市矿山的有效衔接非常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回收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服务百姓,引导生活的迫切要求,更赋予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使命。  商务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从多方
目的:对β2-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调控区和编码区内的46和79两个SNP位点进行多态分析,研究各基因型在昆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β2-AR基因SNPs的分布与其在不同地区、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口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总结出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有效的方法。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基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对教学法的研究心得基础上,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例子。希望通过详细的分析,使得一些可行教学方法得以广泛推广。  【关键词】情绪场 教学任务 手段 SST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61-03    如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间组织开始崭露头角。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和公共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它们迅速发展并广泛参与和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民间组织的发展,并对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急剧增长,但合法性不足  我国登
期刊
目前临床药学以其自身特点在医院日益显示出重要性.随着医改的深入,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药学工作模式逐渐向以药品为手段,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转变.我国开展临床
日前,“十六大精神在各地”采访组,就灵璧县域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工作,专访了灵璧县县委书记储诚胜.
白手起家的华人富豪rn1952年,年仅8岁的王嘉康(Charles Wang)随家人离开上海,来到美国.32岁的时候,他用借来的100美元白手起家,创立了Compueter Associateswcng(简称CA).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药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药洁净厂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医药生产间是否干净直接决定药品质量的好坏,在相关设计过程中,设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