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原则及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设想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内控制度在货币资金管理中的一些运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众所周知,货币资金是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货币资金管理,本人浅谈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我们要建立运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了解何谓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由此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是,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变,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制订一项内控制度就可使企业终身享用;二是内部控制由单位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实施,而不是片面地认为内控制度的实施仅是在管理层或者仅是在员工中贯彻执行;三是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割裂开来的内控形式;四是内部控制能够向单位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能杜绝一切舞弊的发生,更不能回避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因此从内控制度的特点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方面都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健全有效的内控只能为实现其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既要以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规章作为依据,又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及具体情况,便于在管理中有效的加强内部监督,防范资金风险,具体地讲,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制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涵盖货币资金的全部业务,既包括库存现金业务、银行存款业务,也要包括其他货币资金业务,如银行汇票、承兑汇票等业务。
2.重要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或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如投资、担保等高风险资金的支付,应建立严格的联签制度。
3.制衡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在建立时,该原则应贯穿于所有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全过程,并囊括所有涉及货币资金的业务,如采购、销售、购置资产等。在机构设置上,应将设置的出纳岗位与会计岗位、财务主管岗位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管的关联关系,同时也要兼顾工作效率。
4.适应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当与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用,如果单位规模大,支付业务量多,可以分设为多个出纳岗位,即负责库存现金的出纳、负责银行存款的出纳,以降低支付风险。
三、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设想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在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各种存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企业的资金运动总是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流通环节,最后又回归于货币资金,结合实际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岗位分工控制体系。在建立该控制体系时,首先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及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责任制是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载体,是建立内控制度的出发点,而业务操作流程则是岗位责任制的进一部深化,也就是说,岗位责任制是制度约束,而操作流程则是行为约束,二者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必须建立出纳员岗位责任制,并囊括货币资金的全部业务,不但涵盖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而且应延伸到各种银行帐户的管理当中,如专用帐户、临时帐户、履约保函户等业务。在设置岗位责任及操作流程时,应重点关注内控制度中对不相容岗位及业务的要求;其次在建立该体系时,应体现回避制度及岗位轮换制度,尤其是回避制度,不仅仅是内控制度的要求,更是会计法的要求。
2.建立健全资金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在形式上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实际工作中,对于常规授权,单位可以设置日常资金支付审批单,审批单上要有业务事项名称,同时设置有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审核人的签字;在特别授权审批制度中,首先应明确特别授权业务的范围,如投资、借款、担保、大额等高风险业务,对该资金的支出审批可以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在该制度体系的建立中,应注意授权不当,或过度授权,严禁有总经理或董事长一人审批。
3.建立健全票据、印章控制制度。票据是实施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重要载体,而印章则是票据支付有效的必要保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历年来,伪造票据和印章的犯罪事件屡禁不止,且多数案件的作案手段都是内外勾结,其结果势必造成作案成功率高,所以票据及印章管理则是货币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票据控制制度中,应建立严格的票据领购、保管、使用、销毁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登记簿,实行分岗操作,严禁由出纳一人掌控票据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及个人名章应明确到人并建立台账制度,一旦离岗,应有严谨的交接记录,禁止一人保管支付资金的全部印章。如果单位能严格建立并遵守内控制度,那么就会有效地降低支付风险,就会将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对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建立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它还应包括库存现金的收支、银行存款的实时对账、货币资金监督检查制度、账户的运用与管理等,但总的来说,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体系的重要思路是既要防范资金风险,又要使建立的内控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切实可行,这是制订内控制度体系的关键点,所以将内控制度合理地运用于货币资金管理,这对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众所周知,货币资金是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货币资金管理,本人浅谈如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我们要建立运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了解何谓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由此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是,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变,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制订一项内控制度就可使企业终身享用;二是内部控制由单位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实施,而不是片面地认为内控制度的实施仅是在管理层或者仅是在员工中贯彻执行;三是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割裂开来的内控形式;四是内部控制能够向单位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能杜绝一切舞弊的发生,更不能回避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因此从内控制度的特点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方面都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健全有效的内控只能为实现其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既要以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规章作为依据,又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及具体情况,便于在管理中有效的加强内部监督,防范资金风险,具体地讲,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制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涵盖货币资金的全部业务,既包括库存现金业务、银行存款业务,也要包括其他货币资金业务,如银行汇票、承兑汇票等业务。
2.重要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或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如投资、担保等高风险资金的支付,应建立严格的联签制度。
3.制衡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在建立时,该原则应贯穿于所有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全过程,并囊括所有涉及货币资金的业务,如采购、销售、购置资产等。在机构设置上,应将设置的出纳岗位与会计岗位、财务主管岗位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管的关联关系,同时也要兼顾工作效率。
4.适应性原则。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应当与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资产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用,如果单位规模大,支付业务量多,可以分设为多个出纳岗位,即负责库存现金的出纳、负责银行存款的出纳,以降低支付风险。
三、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设想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在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各种存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企业的资金运动总是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流通环节,最后又回归于货币资金,结合实际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岗位分工控制体系。在建立该控制体系时,首先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及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责任制是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载体,是建立内控制度的出发点,而业务操作流程则是岗位责任制的进一部深化,也就是说,岗位责任制是制度约束,而操作流程则是行为约束,二者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必须建立出纳员岗位责任制,并囊括货币资金的全部业务,不但涵盖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而且应延伸到各种银行帐户的管理当中,如专用帐户、临时帐户、履约保函户等业务。在设置岗位责任及操作流程时,应重点关注内控制度中对不相容岗位及业务的要求;其次在建立该体系时,应体现回避制度及岗位轮换制度,尤其是回避制度,不仅仅是内控制度的要求,更是会计法的要求。
2.建立健全资金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在形式上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实际工作中,对于常规授权,单位可以设置日常资金支付审批单,审批单上要有业务事项名称,同时设置有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审核人的签字;在特别授权审批制度中,首先应明确特别授权业务的范围,如投资、借款、担保、大额等高风险业务,对该资金的支出审批可以实行集体联签制度,在该制度体系的建立中,应注意授权不当,或过度授权,严禁有总经理或董事长一人审批。
3.建立健全票据、印章控制制度。票据是实施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重要载体,而印章则是票据支付有效的必要保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历年来,伪造票据和印章的犯罪事件屡禁不止,且多数案件的作案手段都是内外勾结,其结果势必造成作案成功率高,所以票据及印章管理则是货币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票据控制制度中,应建立严格的票据领购、保管、使用、销毁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登记簿,实行分岗操作,严禁由出纳一人掌控票据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及个人名章应明确到人并建立台账制度,一旦离岗,应有严谨的交接记录,禁止一人保管支付资金的全部印章。如果单位能严格建立并遵守内控制度,那么就会有效地降低支付风险,就会将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对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的建立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它还应包括库存现金的收支、银行存款的实时对账、货币资金监督检查制度、账户的运用与管理等,但总的来说,建立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体系的重要思路是既要防范资金风险,又要使建立的内控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切实可行,这是制订内控制度体系的关键点,所以将内控制度合理地运用于货币资金管理,这对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