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麟:铿锵有韵传盖派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11日,北京保利剧场。
  一场名为《粉墨春秋》的舞剧在无数人的关注中上演——剧中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北国梨园戏班,写三个武生在生死爱恨中的成长,最后小师弟在穷途末路时顿悟戏路,创立新派“美猴王”。
  《粉墨春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突破门类艺术的界限,将戏剧表演精妙细腻的唱、念、做、打,融入民族舞蹈语汇中。有人评价这出剧“舞蹈界看着新鲜,戏剧界看着别致”,足见其独创性和艺术性。
  该剧总导演邢时苗在谈到这部舞剧的缘起时,隆重推出了一个关键人物:京剧大师盖叫天的嫡孙张善麟。邢导说,正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结识了张善麟、从他那里了解了盖叫天的生平,才让自己萌发编导一部舞剧的想法。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粉墨春秋》终于诞生。而张善麟本人,也作为该剧的戏曲指导,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无怪乎大家都或多或少地从剧情中看到了当年盖叫天的影子。
  今年阳春三月,我走进了张善麟在杭州影业路的家,走近了这位几十年来继承弘扬发展盖派艺术的七旬老人。
  盖派有源:学习与发展
  甫一开始采访,张善麟就与我分享了一个喜讯:1月17日,他从上海领了一个“京剧终生成就奖”回来。这项荣誉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创办于2004年,获此荣誉者多是为振兴京剧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张善麟说,这个“终生成就”,既是对他本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盖派艺术价值的肯定。
  时间倒回到1940年。那年,张善麟在上海出生。八岁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张翼鹏学戏。张翼鹏虽是盖叫天长子、盖派继承者,但他对其他流派、行当也都认真学习。他对学来的剧目精心加工、设计,把自己的特长融合在内,成为精湛的张派剧目。这让幼年的张善麟受益匪浅。
  1955年,张善麟十五岁,父亲张翼鹏去世。他因此回到杭州金沙港的燕南寄庐,跟随祖父盖叫天学艺。“跟祖父学艺很苦。家里有个规矩,不学戏的孩子,家里反而对他很好。对学戏的年轻人,祖父有句话,年轻人,吃石头都能消化。”张善麟这样回忆。
  “武生靠体能吃饭,要有好的身体。盖派艺术中隐藏着很多素材,都是秘笈。当年在金沙港,练完功,祖父喝茶,我们在边上听他讲一些江湖上的逸事,有很多都是关涉到艺术本体的,在记忆中,这些也是一种无形的京剧文献性资料。”张善麟说。
  几年学戏下来,张善麟的底子、天赋和苦练,赢得了盖叫天对这个孙子的青睐。1957年,张善麟十七岁,盖叫天七十多岁,祖孙合演一出《一箭仇》,爷爷演史文恭,孙子演武松。当时梨园名流周信芳、俞振飞等都来观摩爷俩的演出,大家击案叫好。
  张善麟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1959年的那场大戏——当时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浙江以盖叫天为首,排演新戏《垓下之战》(又名《霸王别姬》),以原来的杭州京剧团为班底,调动了全省的戏曲演员。当时“霸王”手下有三十二名子弟兵,场面上有集体的大操、繁重的武戏,杭京因为人手不够,去全省各个地方剧团借那些年轻的、武功好的男演员。年轻的张善麟也在其中。
  《垓下之战》首演在当时的省人民大会堂,一出场,台下就很轰动,张善麟因此也崭露头角。
  除了学艺之外,张善麟在燕南寄庐盖家寓所生活的那几年,与祖父朝暮相处,还耳濡目染了许多非凡的盖家风范。比如祖父喜好古玩的兴趣,也遗传给了他。这些年,他玩古玩也渐渐玩出名堂,他说:“盖家三代玩古,盖派艺术好似明式黄花梨家具、南宋官窑瓷,祖父常说他看到画,能看出画中的人物的舞蹈;看到家具,能看到家具中线条的流动。祖父虽读书不多,但他对艺术的敏感、灵气无与伦比,由于有了这种感悟,他才能创造出盖派的经典之作‘鹰展翅’,他对动作的灵气实际上是长年累月玩古玩的必然结果。”
  盖派扬名:认可与成就
  祖父去世后,张善麟并没有放弃对盖派艺术的追求。相反,他刻苦学戏,在艺术上开创了新的天地,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誉。
  1993年,北京戏校邀请张善麟去传授盖派艺术,大家多年不见盖派的戏,耳目一新,甚至很多人都以为盖家没人演戏了。1993年6月8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盖派艺术教学专场”,吴祖光、翁偶虹等都来看戏,翁偶虹是专门给梅兰芳和程砚秋演过戏的剧作家。很多老人激动得不得了,说三十二年前,盖老就是在人民剧场传经送宝来演《一箭仇》,三十二年后,他的孙子还是在这里演出。
  当年,吴祖光看了盖老的戏后,曾激动之下写过一篇题为《青年盖叫天》的文章。这次看完张善麟的戏,又题下“交情历三辈,绝艺亘三春”十个字。
  京剧演员袁世海看了戏后,说“知道了浙江还隐藏了一个流派,是盖派”。
  1994年,张善麟回到杭州,参加浙江戏剧界纪念盖叫天专场演出。在西湖国宾馆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演出后,朱镕基对张善麟说:“你非常年轻,非常英俊,你应该叫小小盖叫天。”
  1995年,台湾申报也发表了关注盖派艺术的图片文字。2009年的《中国京剧》杂志上,还刊登了张善麟撰写的纪念盖叫天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映衬出张善麟对于弘扬盖派艺术的追求。
  2011年,张善麟与盖派艺术传人们一起领衔主演,在上海推出了“南英北杰”盖派经典剧目习演。上海是盖叫天生前主要活动的地方,上海观众比别处观众来说更熟悉盖派,他们看完戏后连连说:“正宗,正宗,正宗的来了。”
  张善麟说,就是这“正宗”二字,凝聚了他毕生的追求和愿望。
  盖派无疆:传播与繁荣
  谈到盖派艺术的传播,张善麟用“盖派无疆”四个字来概括。
  他告诉我:“盖派艺术的跨界传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如今蜚声世界的巨星成龙的师父于占元。”他说,于占元最早就在盖叫天的班子里学艺,后来他去香港发展,开创了七小福剧班,包括成龙、洪金宝在内的一大批香港打星就出自他门下,他们的一招一式,因为学过京剧中的各种行当,得益匪浅,武功好,底子好,演什么都灵活。也正是他们,把盖派艺术带到了电影界——说到这里,张善麟甚至亲身为我比划了几下。
  另一个例子就是被誉为“美猴王”的六龄童章宗义。章宗义私淑盖叫天长子、张善麟父亲张翼鹏门下,在长期的演艺生涯里,他用盖派艺术丰富饱满了绍剧中“美猴王”的形象。到他的儿子、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这辈,则把这项技艺带到了电视剧中,成就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和“孙悟空”。
  再加上张善麟本人和邢时苗导演合作,让盖派艺术和舞蹈完美结合,推出了舞剧《粉墨春秋》。可以说,盖派三代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为盖派的传播和繁荣奉献出心力。
  张善麟已经72了,但他停不下来,除了奔走四方为盖派艺术卖力吆喝外,他也不忘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虽然我现在身体不错,演得动,但迟早也有退出舞台的一天,所以培养下一辈人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盖叫天创立的武生盖派艺术以其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著称,所以学起来更苦更累,但如果盖派艺术失传在自己这一代人手里,真是一种罪过。因此,张善麟打破了京剧不传外人的传统,除了教自己儿孙辈几招真功夫外,他还培育着另一批有功底有兴趣的孩子。他说:“盖派艺术是个宝,不管是谁,有兴趣有决心来学,我都会倾我所有。”
  结束本稿采写时,我又得知,今年6月,舞剧《粉墨春秋》将赴澳大利亚演出。把盖派艺术弘扬到全世界,或许正是张善麟执着的追求。□
  (本文图片由张善麟提供)
其他文献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的“高子夏时幽赏十二条”中有一条“三生石谈月”,他说:“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为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岂俨人在冰壶,直欲谈空玉宇,寥寥岩壑,境是仙都最胜处矣。忽听山头鹤唳,溪上云生,便欲驾我仙去。俗抱尘心,萧然冰释,恐朝来去此
期刊
2012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人艺一甲子,上演优秀剧目300多部,培养了许多受观众欢迎和爱戴的优秀艺术家,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印记。  北京人艺秉承“戏比天大”的艺术宗旨,历经几代戏剧人的艺术实践,形成了鲜明艺术风格,成为一座兼具艺术性、理论性和人民性的国家级艺术殿堂。  7月18日至8月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携《知己》《原野》《窝头会馆》《我爱桃花》《关系》5台新戏到沪演出。北京
期刊
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作品打动了世界。他的作品广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莫言的获奖,表明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的肯定以及对中国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他的魔幻想象力通行世界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对于莫言小说的特点,诺奖评审委
期刊
2012年9月14日晚上,浙江宁海县的农民朋友冒着雨从四面八方来到潘天寿广场,兴高采烈地来参加由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影节目管理中心、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开幕式。  电影给农民带来的文化盛会  电影的盛会,农民的节日。自2008年宁波开全国先河举办首届农民电影节以来,经过四年的探索发展,它已成为广大农民与电影文化相亲相会的节日,成为城乡的
期刊
金秋时节,一座2500岁的城市与具有117年历史的电影有个约会。  9月26日至29日,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古城绍兴隆重举行。  一边是粉墙黛瓦、幽长古巷,一边是红地毯、追星族、明星秀。电影节,让绍兴成为光影叙事的主角,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绍兴与电影“缘”来已久  电影节对于绍兴,如同一次文化回归。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说,选择在绍兴举办电影节,是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
期刊
自从有了地铁站,公众文化传播就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每天成千上万的乘客都是观众。因此,一个城市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载体,也成为游客了解这个城市最直观的途径。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站,无不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比如伦敦地铁站里有着第一届世博会故事、福尔摩斯头像、莎士比亚戏剧画等元素,衬托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感;柏林地铁站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流动电影院,表现了这座城市的创意力;莫斯科地铁站有着全世界最豪华的装
期刊
一  没有翅膀、没有脚的小鸟腾空而起,愤怒地砸向绿皮猪,要夺回被偷走的鸟蛋……这就是闻名电子游戏世界的“愤怒的小鸟”。  这个冠以“愤怒”的游戏,自2009年底问世后,迅速风靡世界,至今已有7亿多玩家。游戏虽然看似简单,却极富魅力;虽然与愤怒有关,游戏过程却充满欢乐。这款游戏迎合了当代人在各种生存压力下迫切需要发泄“愤怒”、期盼获胜的心理需求。  2003年,当时还在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就读的三名
期刊
文章标题节改于一副挽联。原挽联系剧作家钱法成题写,以哀悼民间音乐家、箫笛老人宋景濂。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外公。  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后辈都要一同前往外公的安息之地追思缅怀他。回忆起外公,我们后辈都有些愧疚,因为他在音乐上是如此的曲旨高远,但众多的儿孙中却没有一个人继承他老人家的这份事业。于是,我们都假设着安慰自己,是他老在天有灵,出于对我们的爱,不愿让儿孙们再经历种种辛劳与苦难,因为他深知一位艺术名家
期刊
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是浙江省第一个正式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2012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对考古队员的水下探测进行现场直播。  象山“小白礁Ⅰ号”发掘是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重大水下考古发现。曾经轰动一时的“南海Ⅰ号”是沉船整体打捞上来,再进行考古发掘的,而“小白礁Ⅰ号”考古是直接在水下发掘,不得不面临气象条件、洋流速度、水文环境、潜水技术等多种问题,
期刊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顺治年间杭州人洪昇;《红楼梦》故事发生地在杭州的西溪一带。这一石破天惊的新说,是“土默热红学”创始人土默热最先提出的。今天,这个新说正在杭州乃至国内外悄然热传。异端真伪有待科学考证,而它只能以事实来证明。  2012年6月17日,父亲节。一位蒙古族老学者,从北国来到杭州西溪,见证了“杭州西溪红学陈列馆”和“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揭牌。  这位老学者,就是“土默热红
期刊